学术投稿

解剖型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覃祖恩;卢长巍;韦寿繁;莫艺忠

关键词:股骨骨折, 股骨远端, 髁支持钢板,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目的 探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优点.方法 应用髁支持钢板手术治疗21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获随访19例.结果 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9.47%(17/19).结论 髁支持钢板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通补三升汤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副作用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组方通补三升汤对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毒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6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化疗同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纯化疗,于化疗2周后评定防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减轻(P均<0.01),胃肠道反应程度也明显减轻(P<0.01),但两组对防治血小板降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补三升汤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范先基;谭丽珍;王三虎;冯献斌;宁雪坚;滕炳祥;张定进;李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安慰)血清固定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情况,以及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片试验(RPR)滴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西药组中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中药组、西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中药复方能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免疫功能,对血清RPR的干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红君;邱洁英;温惠娟;黄海;卢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亚甲蓝用于痔瘘术后镇痛60例初探

    目的 探讨痔瘘术后有效的止痛方法.方法 对观察组(亚甲蓝局封)与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各60例行痔瘘术患者的临床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亚甲蓝局封痔瘘术后创面是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作者:黄海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国际音标汉英比较教学

    科学研究表明:对母语优先发展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1].当母语结构与英语结构所含共同成分越多时,积极影响就越大;反之,消极影响就越大.只有小孩子的耳朵对各种语言有高分辨率,才可以听准任何语言的发音而模仿到位,成年人不行了.

    作者:程家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治疗新进展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是常见的STD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约占STD的第二位[1].在治疗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较为广泛,现就其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放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基础衔接窗口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视不够[1].

    作者:梁丽梅;李雪斌;陆云地;杨尚霖;黄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FT3、FT4、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四组:脑出血组(93例)、脑梗塞组(86例)、脑卒中高危组(106例)和正常对照组(122例).用酶标免疫测定各组血中FT3、FT4及TSH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脑卒中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FT3、F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SH水平明显升高(P<0.01);脑梗塞组与脑卒中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FT3、F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SH水平升高(P<0.01);脑卒中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3水平明显升高(P<0.01),FT4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SH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存在血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对脑卒中患者测定血FT3、FT4及TSH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对脑卒中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宁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及处理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PLT)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分析153例肝硬化伴脾大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肝硬化组)PLT计数和肝功能,观察PLT变化趋势,比较脾切除术前后PLT变化和肝功能变化的关系,同时与脾外伤组对比.结果 肝硬化组术后多数PLT升高,部分不升高,甚至降低,并与肝功能相关.肝硬化组较外伤组手术前后PLT变化不明显.结论 肝硬化PLT减少数量的原因除与脾肿大等有关外,还可能与肝脏功能变化有关.

    作者:劳景茂;梁冲;何文海;黄莹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转归与其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规律的关系.方法 CHD患者286例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组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20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AMI)组76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测定和比较CRP含量.结果 CR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组、AMI组、ACS组依次增高,CHD三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CS组与SA组、AMI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浆CRP浓度与CHD病变程度和病情的转归有密切关系,对临床进行CHD危险分类、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显锋;袁仁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176例术中出血资料,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术753例作对比.结果 第二产程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或0.01).第二产程组发生子宫切口裂伤、子宫收缩乏力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第一产程组(P<0.05或0.01).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是第二产程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黄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枫叶煎剂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枫叶煎剂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镇痛实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法.结果 枫叶煎剂灌胃可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扭体抑制率为67.43%,延长小鼠舔后足潜伏期,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程度(P均<0.01).结论 枫叶煎剂对小鼠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罗莹;韦健全;郑子敏;赖术;许小林;黄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6例卵巢妊娠经阴道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卵巢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卵巢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经阴道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卵巢妊娠包块与患侧卵巢关系密切图像10例(38.46%);因异位妊娠包块影响患侧卵巢显示不满意5例(19.23%);患侧卵巢声像图未见异常10例(38.46%),1例(3.85%)为右卵巢无回声区.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了解异位妊娠包块位置,并为卵巢妊娠的诊断提供相关信息.

    作者:陈争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1~14周妊娠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1~14周妊娠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宫内孕11~14周自愿要求药物流产而无禁忌证的健康妇女120例,与自愿要求住院行插管钳刮术120例相比较.结果 虽然药物组完全流产术率低于手术组,但流产后出血量(100~300ml)发生率,人流综合征、羊水栓塞、子宫穿孔及宫内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手术组(P均<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宫颈有软化和扩张作用,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1~14周妊娠,并发症少.

    作者:黄秀艳;黄姣连;韦爱英;罗素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卒中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探讨CRP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确诊的患者,分为脑出血组(ICH组),大面积脑梗塞组(LAI组)及腔隙性脑梗塞组(L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患者又分为轻、中、重度三组.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结果 所有病变组的CRP值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CH组与LAI组较LI组显著升高(P<0.01),LAI组明显高于ICH组和LI组.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较轻度者血清CRP明显升高(P<0.05或0.01).死亡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其他病人(P<0.01).结论 脑卒中的发病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急性炎症反应标记物CRP可作为脑血管意外的观察指标之一,能反映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观察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胜山;张骏;陈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45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广泛性虹膜根部离断,改善和恢复视功能的情况.方法 对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45例患者,以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 术前D型瞳孔、不规则瞳孔或瞳孔不存在者,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31例,近圆形14例,清除了双瞳孔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视力的不良因素,视力显著提高.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能修复广泛性虹膜根部离断,改善和恢复视功能.

    作者:许建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自觉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等.结果 所有患者经通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下降显著(P<0.05或0.01).结论 BiPAP 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体位及合适的鼻(面)罩是治疗成功前提;防止漏气和面部皮肤压迫性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通气效果是Bi-PAP治疗的护理重点.

    作者:韦洁;刘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和血液透析滤过(haemodiafiltration,HDF)对尿毒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59例维持HD)和HDF的病人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分.结果 HD组和HDF组SRSS总分及10个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透析方式的选择对睡眠障碍的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关玉珍;杨柳芬;韦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作者:郑楚;杨冬业;白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壮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观察

    目的 探讨壮医药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壮医药内服、外治等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2例(治疗组),并与西药治疗60例(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完全控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邓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减少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患肉中减少出血量的方法.方法 将Ⅱ型2期、Ⅱ型3期和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患内患者135例(225侧)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综合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7.3±31.0ml,对照组为109.8±35.6m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综合治疗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3.90%,对照组为83.0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进行围手术前期处理,术中灵活应用电动切割器、咬切钳、双极电凝等措施互相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飞鹏;王涂路;熊国平;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