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基础衔接窗口的作用

梁丽梅;李雪斌;陆云地;杨尚霖;黄巍

关键词:实验室, 临床实验室技术, 教育, 医学, 本科
摘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视不够[1].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谷参肠安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1例临床观察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急性和远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20%[1],以往常采用单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欠佳.我院1999年1月~2006年6月采用谷参肠安胶囊口服配合自行配制的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31例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髌骨软化症患者54例共66只患膝,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34只膝,使用手法加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26例32只患膝,单纯手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13%.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手法加中药外敷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比单纯手法治疗效果好.

    作者:吴镇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切肋胸后外侧切口入胸方法的探讨(附128例报告)

    目的 比较经肋上缘切开与肋间切开在胸后外侧切口中的运用,寻求不须切除肋骨进行胸后外侧切口的理想方法.方法 将经胸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的128例患者分为肋上缘组(n=64)和肋间组(n=64),对比两组开、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 肋上缘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肋间组(P<0.01),开胸时间亦短于肋间组(P<0.01),术后VAS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采用不切肋的胸后外侧切口并紧贴肋上缘入胸,具有进胸快、出血少、手术视野充分、切口缝合简便、肋骨断端无需特殊处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根社;潘毓标;陈景繁;莫钢;王跃军;韦力;蒙建强;祝家兴;吴昌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Ⅲ、Ⅳ期鼻咽癌化学治疗的现状和新进展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总生存率高达80%以上.然而,鼻咽癌的临床与生物学行为特点导致其不易被早期发现,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人们已将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大量随机研究.化学治疗用于鼻咽癌约有三十年的历史,已由单药治疗发展至多药联合化疗.

    作者:梁永;王仁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中合理应用电刀的体会

    目的 探讨合理应用电刀在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8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合理应用电刀,进行有张力切割,全部皮瓣剥离均使用电刀,止血采用点凝,清扫腋窝时仔细结扎小血管及淋巴管,观察其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 27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26例局部皮下积液少许,经早期局部抽吸皮下积液,继续加压包扎后接近一期愈合;14例皮瓣坏死,均为切口边缘局部表皮坏死,换药后渐自行愈合,无需植皮.结论 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合理应用电刀,进行有张力切割,全部皮瓣剥离均使用电刀,止血采用点凝,清扫腋窝时仔细结扎小血管及淋巴管是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兆明;覃俊仕;李世新;罗汉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切口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双切口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26例(28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施行双切口额肌瓣悬吊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其效果.结果 26例(28眼)中,除2例(2眼)矫正不足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确切,术中采用双切口,使术野暴露更清晰,便于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易被初学者掌握.

    作者:潘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管癌525例内镜分析

    目的 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本地区居民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 分析23172例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 检出的525例食管癌患者中,农民有365例,占69.52%,城镇居民160例,占30.48%.其中食管早期癌32例(6.10%),中晚期癌493例(93.90%).50岁以上490例,占93.33%.男412例,女113例,男女之比为3.65:1.结论 食管癌发病以农民为主:①本地区非食管癌高发地区,但食管癌呈逐年增高趋势;②食管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③食管癌是本地区中老年的常见病,发病时已是中晚期,应放宽内镜检查的适应证,特别对于50岁以上患者应重视,检查中对可疑病变及时活检,以期早期诊治.

    作者:何二松;罗业春;甘克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FT3、FT4、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含量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四组:脑出血组(93例)、脑梗塞组(86例)、脑卒中高危组(106例)和正常对照组(122例).用酶标免疫测定各组血中FT3、FT4及TSH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脑卒中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FT3、F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SH水平明显升高(P<0.01);脑梗塞组与脑卒中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FT3、F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SH水平升高(P<0.01);脑卒中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T3水平明显升高(P<0.01),FT4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SH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存在血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对脑卒中患者测定血FT3、FT4及TSH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对脑卒中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宁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开放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发挥临床实践与基础衔接窗口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实验教学环节重视不够[1].

    作者:梁丽梅;李雪斌;陆云地;杨尚霖;黄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爱护理在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人性关爱护理,探索一种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关爱护理的佳方式.方法 将18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针对性关爱护理.结果 实验组对新生儿疾病的恢复有信心率为90.00%,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率达97.50%,对护理服务满意率1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关爱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是十分重要的,能有效地满足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

    作者:温光彩;黄秀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左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经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常规采用右肘部静脉进行穿刺,而根据解剖特点,左侧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等因而极少使用.

    作者:黄凤荣;周艳东;覃美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2例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案.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漱口,共7天;对照组除末给予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漱口外,其余护理措施和治疗相同.结果 实验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χ2=6.86,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含漱液治疗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渊秀;何春丽;黄丽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术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87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患者采用机械吻合术.结果 87例患者中除1例使用食管--胃吻合失败,改用常规手术方法吻合外,其余病例均一次完成.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熟练掌握吻合器的性能和吻合技术是预防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作者: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梁友君;谢进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椎损伤病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目的 改善颈椎损伤病人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68例颈椎损伤的病人加强术前健康教育,进行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做好心理护理及人工气道的管理.术后注重环境的管理及呼吸功能监测,采取雾化排痰、体位引流、加强呼吸肌功能训练.结果 68例颈椎损伤病人中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3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其余6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恢复良好,无呼吸道并发症.结论 加强对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与干眼症的相关研究

    近十年来,随着眼科学,尤其是眼表疾病研究的发展,对于干眼病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干燥综合征.文献报道[1],Sjogren综合征的发病率为0.2%~0.8%,而广义的干眼的发病率则很高,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中,14.6%的人有干眼[2];日本为17.O%[3],澳大利亚为10.3%[4],我国目前临床上对sjogren综合征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他类型干眼的研究报道较少,据张梅等[4]研究115例(229只眼)显示,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直接相关或合并MGD的干眼占48.7%,而且MGD与其他类型干眼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作者:陆可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5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前庭大腺囊(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2例前庭大腺囊(脓)肿患者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治疗,A组采用手术治疗、B组采用CO2激光治疗,C组采用Leep刀治疗.结果 B组、C组手术时间比A组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减少;C组临床治愈率高于A组(P<0.01);复发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效果明显优于手术治疗,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华;陈江鸿;李晶晶;贺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逆行气管插管在麻醉诱导时肿物阻塞喉咽腔的应用(附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在麻醉诱导时肿物阻塞喉咽腔,经喉气管内插管失败紧急情况下行逆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7例病例在环甲膜处,以硬膜外穿刺针行气管内穿刺,回抽有气体时,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部置入带金属管芯的硬膜外导管,然后经口腔将硬膜外导管头拉出,以ID5.5~7.0号气管导管套入硬膜外导管外,以此作引导,顺沿而经过声门置入气管内,拔出硬膜外导管,接呼吸机给予正压呼吸,呼吸参数为:潮气量550~700ml,呼吸比3:1,呼吸频率调节在12次/min.结果 7例病例在多次气管插管并改换大号咽喉镜及难度插管光纤维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等多种方法后,插管仍不能成功,SpO2逐渐下降至22%~50%,急行逆行气管插管,一次成功,及时加压给氧,SpO2逐渐上升至96%~98%.结论 当经喉气管内插管失败,而声门未完全阻塞的情况下,有施行逆行气管插管术的指征.该法插管成功率高,但操作费时,创伤较大.因此,只能将它用作为其他插管方法失败后的后一种插管方法.

    作者:吴国远;覃冠煅;应启益;吴运斌;梁治辉;费晓江;曹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其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62例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分为经桡动脉PCI组(n=28)和经股动脉PCI组(n=34),对比两组的路径效果.结果 经桡动脉PCI组插管成功27例,股动脉PCI组为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经桡动脉PCI组为0,经股动脉PCI组为8.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PCI组出血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可作为AMI可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作者:陈剑;何汉康;石磊;陈良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上颌窦囊肿32例临床分析

    上颌窦囊肿属于良性肿瘤,为上颌窦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生长缓慢,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出现临床症状,有骨质破坏者易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6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颌窦囊肿32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观察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和血液透析滤过(haemodiafiltration,HDF)对尿毒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对59例维持HD)和HDF的病人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分.结果 HD组和HDF组SRSS总分及10个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透析方式的选择对睡眠障碍的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关玉珍;杨柳芬;韦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