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君子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胡祖良

关键词:六君子汤, 肿瘤治疗, 胸部恶性肿瘤, 生半夏, 现报告如下, 顽固性呃逆, 恶性淋巴瘤,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时间最短, 临床资料, 疗效, 胸腺瘤, 食管癌, 生甘草, 肾阳虚, 症状, 统计, 肉桂, 气虚
摘要:笔者从1997年3月~1999年3月选用六君子汤重用生半夏治疗胸部恶性肿瘤致顽固性呃逆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大72岁,小41岁;肺癌28例,食管癌5例,纵膈恶性淋巴瘤2例,胸腺瘤1例;其中经过化疗者23例,经过放疗者4例,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者9例.呃逆发作时间短为24小时,长为1周,均经西药治疗,症状不能控制.2 治疗方法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生半夏(先煎)各10g,生甘草、陈皮各5g.气虚明显加黄芪30g;湿盛加厚朴、藿香、苍术各10g;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各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3天后统计疗效.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通经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

    笔者1 995~1999年以活血通经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均以痛经为主诉就诊,均经我院妇产科确诊.年龄25~37岁,平均29±31.26岁;已生育者17例,有计划生育手术史者14例,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而无孕产史者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卵巢17例,子宫骶骨韧带6例,子宫后壁4例,子宫直肠后陷凹5例.痛经轻度(痛经积分≤8分,痛经但能正常工作,不伴恶心呕吐)9例,中度(痛经积分为8~13.5分,痛经伴恶心呕吐,服药后能缓解)17例,重度(痛经积分>14分,痛经严重影响工作)6例.

    作者:田军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

    自1 992年3月~2000年8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结肠镜确诊,均有腹痛和腹泻,部位以左下腹痛为主.共158例,男88例,女70例;年龄小20岁,大49岁,平均34岁;病程2年以内40例,2~5年118例;出现粘液脓血便65例,伴里急后重35例;腹泻次数每日2~5次49例,每1~2小时1次20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75例,呕吐1 7例,恶心25例.1 58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7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6例.

    作者:薄克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

    笔者运用自制痛风胶囊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1例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小12岁,大65岁;病程短1天,长52天.主要临床表现:突然发生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感觉异常,额部横纹消失,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口角下垂、偏向健侧,流口水,鼻唇沟变浅.少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病史,或兼有风寒、风热表证,内热实证,气虚证等.2 治疗方法痛风胶囊由蜈蚣10条,乌蛇15g,土元、僵蚕、地龙、三七、全虫、川芎、甘草各10g组成.诸药研碎,过80目筛,混匀,装于0号胶囊中备用.加减: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等风热表证,加桑叶、菊花各10g;伴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加荆芥、白芷各10g;伴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表虚证加桂枝、白芍各10g;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等里热证者,加大黄6g,黄芩10g;伴气虚证者加黄芪15g.

    作者:贾顺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温中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观察

    慢性萎缩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病变,且已累及胃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甚至伴有局部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在我国主要是以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多,以胃窦为主的较少.笔者为探讨中医治疗新的思路,采用分组中医治疗及西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和评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门诊病人,随机取60例进行研究,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8.2岁;病情轻度者11例,中度者12例,重度者7例;其中萎缩性胃炎以胃体为主者27例,以胃窦为主者3例;病程2~8年,平均4年.

    作者:邓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敷脐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腹痛240例

    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腹痛,临床颇为多见.其病机多为中焦虚寒,以3~10岁小儿多见.我们自1996年5月~2000年10月间,采用中药敷脐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本病2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4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108例,女132例;年龄3~6岁163例,6~10岁57例,10岁以上20例;病程1~2月72例,2月~1年108例,1年60例.2 诊断标准小儿腹痛突然发作,呈绕脐周疼痛,遇热减轻,遇寒尤甚,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时痛时止,腹痛程度轻重不一.发作时检查全腹触痛,似有腹肌紧张,但发作间歇时则全腹柔软无异常.排除蛔虫性腹痛、阑尾炎、胰腺炎等.

    作者:侯爱风;于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活血化淤法临床运用举隅

    1 过敏性紫癜魏某,女,28岁,1998年6月30日初诊.患者于1998年2月初,无任何诱因,发现双下肢紫红色斑片.曾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4个月,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用过多种西药,但症状反复发生.刻诊:双下肢至躯干背部及双臂,不断出现密集紫红色斑片,尤以下肢及臀部为甚.旧斑未愈新斑又起,已见不到正常皮肤,有多处紫癜融合成大疱溃疡坏死.伴烦躁口干,时有腹痛,无便血、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化验白细胞8.5×109/L,血小板128×109/L,尿检(一).中医诊断为肌衄.辨证为热毒内壅,灼伤阴分,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淤阻肌肤.治宜凉血、泻火、解毒,化淤止血.处方:生地30g,鸡血藤、生蒲黄、紫草、银花、黄柏各15g,丹皮、赤芍、徐长卿各12g,桃仁、红花各10g,青黛、大黄各6g.水煎服,日1剂.本方服3剂后,新斑即减少,继服10余剂,痊愈.继以六味地黄丸巩固,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魏宗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加减小柴胡汤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观察

    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用中药小柴胡汤合丹参注射液的观察治疗组30例及用西药肝得健的对照治疗组20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药小柴胡汤合丹参注射液,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且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并对预防肝纤维化有积极意义.

    作者:缪伟峰;李惠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梗阻不孕28例

    笔者自拟益气疏导汤内服,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2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中,原发不孕6例,继发不孕22例,26~30岁1 6例,30~35岁9例,35岁以上3例;婚龄长7年,短2年.28例均为婚后2年以上,夫妻同居未避孕,配偶检查正常而未孕者,排除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畸形、排卵障碍等其它器质性病变致不孕者.28例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12例一侧输卵管不通,一侧通而不畅;3例一侧输卵管炎症积水,一侧不通;5例一侧输卯管切除,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8例两侧输卵管不通.

    作者:谢琼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府逐淤汤新用举隅

    血府逐淤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治疗胸中血府血淤之方.此方活血化淤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淤,行气止痛,通经活络之效,用于淤血内阻、头痛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之证.笔者用此方治疗一些顽难之证,常获良效,现简介如下.1 慢性泌尿系感染赵某,女,27岁.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3年余,每遇受凉劳累而发作.本次就诊时,尿频、尿急、尿痛发作1周,伴腰酸痛,少腹坠胀,神疲,白带色黄量多,舌质黯,脉沉涩.尿常规镜检:高倍视野可见15~20个白细胞,2~4个红细胞,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久病络阻,遂用活血祛淤,通经活络,辅以清利湿热之法.方用血府逐淤汤化裁: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枳壳各15g,牛膝、柴胡、桔梗、黄柏、苍术各10g,连服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去黄柏、苍术,续服1月,余症消失,小便化验数值正常,后随访1年未发.

    作者:陈庭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62例

    妇女盆腔炎性包块临床常见,多由急、慢性盆腔炎所致,临床有下腹痛、腰酸、带下或阴道出血等症状.6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内服外治,治疗妇女盆腔炎性包块6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门诊病人,年龄大45岁,小19岁;患盆腔炎病程长6年,短26天;盆腔包块大者为7.8cm×6.5cm,小者为3.3cm×3.8cm.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版<新编实用妇科学>盆腔炎诊断标准,并经B超证实为炎性包块.对急性盆腔炎患者寒战、高热、腹膜刺激征明显,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者,应先予抗生素治疗,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予本法治疗.

    作者:王婉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怡神汤为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68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应用自拟恰神汤治疗心脏官能症68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68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28例,女40例;年龄大44岁,小1 7岁,平均34.6岁;病程长4年,短2个月,平均10.5个月.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制订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均做心脏X线扫描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慢性感染、药物影响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钝痛,心前区痛常劳累后休息时出现,非劳累后立即发生,喜作叹息样呼吸.此外,还有头晕、失眠、多汗、易疲劳等一般神经官能症症状.心电图可正常或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部分病人有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少数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的S-T段、T波改变(S-T段多为上斜型下移,T波多低平或浅倒),心得安试验有效.

    作者:高秀真;林风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6例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有自限性特点,好发于青壮年.部分患者虽有自愈倾向,但病程冗长,并易复发,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由于病因不明,机制不清,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就诊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眼底表现,运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治疗(治疗组)36例(42眼),并与西药(对照组)28例(32眼)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源;周爱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肩痛灵治疗肩周炎96例

    近年来,笔者自拟肩痛灵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男66例,女30例;40~45岁12例,46~55岁63例,56岁以上21例;有关节炎病史者23例,有颈椎病史者35例;患病时间短为1个月,长为5年,多数患者为1~3年.诊断标准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较僵硬强板样硬结,关节运动功能明显减弱,活动范围受限,活动时剧痛,静止时酸痛,甚至夜不能眠.化验和拍X光片排除风湿病、颈椎病及其他疾病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痛.

    作者:蔡人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理血王胶丸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观察

    高脂血症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在对DM治疗中应用理血王胶丸治疗DM并发高脂血症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糖尿病患者符合世界WHO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高脂血症.60例随机分为理血王治疗组(A组)30例,潘生丁对照组(B组)30例,其中男3 7例,女2 3例;年龄3 6~7 5岁.空腹血糖8.5 2~1 6.5mmol/L,总胆固醇6.8~9.2mmol/L,甘油三脂1.8~8.6mmol/L.2 治疗方法理血王组:30例DM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同时(禁用胰岛素)给予理血王胶丸(云南医药集团昆明圣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粒(120mg),每日3次内服.服用期间停用其它降脂药物,控制高脂饮食,治疗前做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查.

    作者:李仁柱;王兆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戴裕光杂病论治经验

    戴裕光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对内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非浅.现就戴老师论治经验简述如下.1 尊古而有所创新戴师认为方不可不学古方,但应尊古而不泥于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不排斥现代药理实验成果.如补中益气汤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对因气虚而致的内科杂症和皮肤病变,有较好疗效.例:王某,男,43岁,于1991年11月16日初诊.腹泻数月,四肢冷,畏寒,神疲懒言,食少,口不渴,大便稀2~3次/日,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戴老认为此为气虚,脾胃虚寒所致.宜益气健脾,温中散寒.药用黄芪30g,茯苓、白术各15g,当归、柴胡、升麻、肉桂、干姜、砂仁、炙甘草各6g,山楂、党参、大枣各12g,牡蛎18g,陈皮9g.连服5剂,诸症大减.再守上方5剂,病告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作者:范颖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逍遥散加味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

    凡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晕厥,影响工作及生活,需要医治者称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为功能性痛经.笔者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符合中医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痛经诊断标准.年龄13~40岁,其中<20岁30例,21~25岁25例,26~30岁10例,30~35岁2例,36~40岁1例;疼痛时间持续数小时者20例,持续1~2天者40例,持续3~4天者8例;病程3个月~1年15例,1~5年20例,5~10年25例,10年以上8例.

    作者:吴凌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骨盆牵引致臀上皮神经损伤15例报告

    骨盆牵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简便而有效的疗法,但操作不当可以引起臀上皮神经损伤.自1995~2000年底我们在操作时发现此类病例15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2~55岁.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经骨盆牵引治疗后立即出现臀腿部疼痛加重.诊断依据为有骨盆牵引治疗史,牵引后立即感觉一侧臀部刺痛或酸痛,可有下肢牵扯痛,但不过膝,弯腰明显受限,在髂嵴高点内侧2~3cm处压痛明显,局部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作者:朱保华;时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清宫逐淤汤治疗药物流产不全46例

    笔者自1998~2000年间运用清宫逐淤汤治疗药物流产不全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均为门诊行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残留组织.年龄18~28岁29例,28~35岁者17例;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1周者21例,流血2周者12例,3周者8例,1个月以上者5例.46例病人均无子宫肌瘤及其它出血性疾病.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益母草、丹参各30g,当归12g,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炒灵脂、蒲黄、泽兰、香附各10g,月季花15g.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g,黄芪30g;若伴少腹疼痛重者加元胡10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

    作者:于华香;刘桂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陈皮存放时间与内在质量关系论证

    陈皮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常用中药.古人认为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佳,故名陈皮.为论证陈皮的贮存时间与内在质量间的关系,笔者曾以陈皮的主要成分橙皮甙作为内定指标,将3个不同年限的陈皮进行了含量测定.1 实验材料同产地存放1年、3年及5年的陈皮,分别为1、2、3号,由邵阳市药材公司提供.

    作者:尹青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体会

    甘露消毒丹乃叶天士临床之方,收编于<湿热经纬>.方中用黄芩、连翘、薄荷清热透邪;射干、贝母解毒利咽,宣肺解郁,使气化则湿化;藿香、白蔻、菖蒲芳香化浊,醒脾去湿;茵陈、滑石、木通利湿泄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之功.本方以清热为主,渗湿为辅,芳化为佐,主次分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治疗小儿诸多疾病,疗效满意,兹略举典型病例数则如下.

    作者:程客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