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通经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

田军红

关键词:活血通经, 治疗, 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恶心呕吐, 积分, 有性生活史, 现报道如下, 子宫后壁, 计划生育, 疗效明显, 孕产史, 手术史, 妇产科, 资料, 主诉, 重度, 直肠, 已婚, 韧带
摘要:笔者1 995~1999年以活血通经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均以痛经为主诉就诊,均经我院妇产科确诊.年龄25~37岁,平均29±31.26岁;已生育者17例,有计划生育手术史者14例,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而无孕产史者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位于卵巢17例,子宫骶骨韧带6例,子宫后壁4例,子宫直肠后陷凹5例.痛经轻度(痛经积分≤8分,痛经但能正常工作,不伴恶心呕吐)9例,中度(痛经积分为8~13.5分,痛经伴恶心呕吐,服药后能缓解)17例,重度(痛经积分>14分,痛经严重影响工作)6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瓜蒌皮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瓜蒌皮为葫芦科植物栝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蒌Trichosanthe s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皮.近在进货中发现有2种类似品冒充瓜蒌皮销售,经鉴定一种为葫芦科植物密毛栝蒌Trichosanthes villosa B1.的干燥果皮,另一种为葫芦科植物糙点栝蒌Trichosanthes dunniana Levl的干燥果皮.本文对此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的比较鉴别.

    作者:淡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咽宁波谱贴结合中药雾化治疗喉源性咳嗽68例

    喉源性咳嗽是一种因咽部疾病而引起的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近年来本病在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笔者近2年来采用咽宁波谱治疗贴合中药雾化治疗本病6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为:多因感冒后咽痒咳嗽,不痒不咳,愈咳愈剧,甚则涕泪俱出,干呕,理化刺激常诱发症状发作.多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胸部X片及听诊无明显异常.查咽部粘膜慢性充血,欠润,或咽后壁淋巴滤泡轻度增生.符合上述标准的6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9~67岁;病程半个月~3年.

    作者:梁俊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六君子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笔者从1997年3月~1999年3月选用六君子汤重用生半夏治疗胸部恶性肿瘤致顽固性呃逆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大72岁,小41岁;肺癌28例,食管癌5例,纵膈恶性淋巴瘤2例,胸腺瘤1例;其中经过化疗者23例,经过放疗者4例,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者9例.呃逆发作时间短为24小时,长为1周,均经西药治疗,症状不能控制.2 治疗方法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生半夏(先煎)各10g,生甘草、陈皮各5g.气虚明显加黄芪30g;湿盛加厚朴、藿香、苍术各10g;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各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3天后统计疗效.

    作者:胡祖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蒲苓解毒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72例

    由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年来本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已居STD发病人数的首位.自1998年7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蒲苓解毒汤治疗本病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5例患者均为男性门诊病人,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72例中年龄小19岁,大55岁,平均36.76± 6.48岁;病程短12天,长90天,平均47.35±33.45天;衣原体检查单纯CT阳性者16例,UU阳性者12例,MH阳性者5例,CT、UU、MH均阳性者14例,CT、UU阳性者12例,CT、MH阳性者6例,UU、MH阳性者7例.氟嗪酸组40例中年龄小20岁,大56岁,平均35.70±7.02岁;病程短15天,长82天,平均44.64±31.32天;衣原体检查单纯CT阳性者8例,UU阳性者9例,MH阳性者3例,CT、UU、MH均阳性者7例,CT、UU阳性者5例,CT、MH阳性者4例,UU、MH阳性者4例.

    作者:李学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26例

    痛风病又称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为血中持续高尿酸水平达饱和状态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所致.笔者用清热燥湿法治疗痛风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24例,女2例;年龄小12岁,大72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24年,平均12年零8个月.26例患者均是经中西医治疗和民间多种治疗无效者.诊断标准: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拇指、跖趾、踝、膝关节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日轻夜重.小便黄赤,舌苔黄黑厚而湿润,脉细数.查血尿酸男性高于0.416mmol/L,女性高于0.357mmol/L,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检查,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作者:程家华;刘绍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雷尼替丁加云南白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雷尼替丁与云南白药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并与单纯采用雷尼替丁治疗28例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消化性溃疡42例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男26例,女1 6例;年龄21~52岁,平均36岁;胃溃疡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8例;病程1~12年.对照组男1 8例,女10例;年龄1 9~48岁,平均35岁;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 5例,复合性溃疡3例;病程1~1 0年.所有病例均有上腹部规律性慢性疼痛,上腹轻压痛,经钡餐透视、内窥镜检查、病理检查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1].

    作者:曾建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逍遥散加味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

    凡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晕厥,影响工作及生活,需要医治者称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为功能性痛经.笔者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功能性痛经6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符合中医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痛经诊断标准.年龄13~40岁,其中<20岁30例,21~25岁25例,26~30岁10例,30~35岁2例,36~40岁1例;疼痛时间持续数小时者20例,持续1~2天者40例,持续3~4天者8例;病程3个月~1年15例,1~5年20例,5~10年25例,10年以上8例.

    作者:吴凌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水肿型胰腺炎38例

    笔者用中药治疗水肿型胰腺炎38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8例的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水肿型胰腺炎的诊断.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6~51岁,平均36岁;诱发因素:饮食不节15例,过量饮酒8例,劳累过度8例,七情所伤7例;第1次发作20例,第2次发作6例,第3次发作10例,第4次发作2例.伴胆囊炎6例,胆结石症4例,胆道蛔虫症3例,胃炎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胃下垂1例,胃肠预激综合征3例.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中性粒细胞0.75以上20例,肝功能异常者2例,血淀粉酶大于500u者21例,尿淀粉酶大于1600u18例,B超检查均提示胰腺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回声.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活血化淤法临床运用举隅

    1 过敏性紫癜魏某,女,28岁,1998年6月30日初诊.患者于1998年2月初,无任何诱因,发现双下肢紫红色斑片.曾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4个月,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用过多种西药,但症状反复发生.刻诊:双下肢至躯干背部及双臂,不断出现密集紫红色斑片,尤以下肢及臀部为甚.旧斑未愈新斑又起,已见不到正常皮肤,有多处紫癜融合成大疱溃疡坏死.伴烦躁口干,时有腹痛,无便血、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化验白细胞8.5×109/L,血小板128×109/L,尿检(一).中医诊断为肌衄.辨证为热毒内壅,灼伤阴分,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淤阻肌肤.治宜凉血、泻火、解毒,化淤止血.处方:生地30g,鸡血藤、生蒲黄、紫草、银花、黄柏各15g,丹皮、赤芍、徐长卿各12g,桃仁、红花各10g,青黛、大黄各6g.水煎服,日1剂.本方服3剂后,新斑即减少,继服10余剂,痊愈.继以六味地黄丸巩固,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魏宗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祛白酊治疗白癜风127例观察

    目的:研究开发经外用途径作用快、药效高的治疗白癜风新药.方法:治疗组用祛白酊外擦,对照组用白癜风溶液外擦,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55.9%,对照组36.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祛白酊能有效治疗白癜风.

    作者:谢勇;盛国荣;曹素珍;顾明生;杜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

    自1 992年3月~2000年8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结肠镜确诊,均有腹痛和腹泻,部位以左下腹痛为主.共158例,男88例,女70例;年龄小20岁,大49岁,平均34岁;病程2年以内40例,2~5年118例;出现粘液脓血便65例,伴里急后重35例;腹泻次数每日2~5次49例,每1~2小时1次20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75例,呕吐1 7例,恶心25例.1 58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7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6例.

    作者:薄克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清宫逐淤汤治疗药物流产不全46例

    笔者自1998~2000年间运用清宫逐淤汤治疗药物流产不全者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6例均为门诊行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残留组织.年龄18~28岁29例,28~35岁者17例;药物流产后流血不止1周者21例,流血2周者12例,3周者8例,1个月以上者5例.46例病人均无子宫肌瘤及其它出血性疾病.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益母草、丹参各30g,当归12g,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炒灵脂、蒲黄、泽兰、香附各10g,月季花15g.气虚乏力者加党参15g,黄芪30g;若伴少腹疼痛重者加元胡10g;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早晚2次分服.

    作者:于华香;刘桂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陈皮存放时间与内在质量关系论证

    陈皮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是常用中药.古人认为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佳,故名陈皮.为论证陈皮的贮存时间与内在质量间的关系,笔者曾以陈皮的主要成分橙皮甙作为内定指标,将3个不同年限的陈皮进行了含量测定.1 实验材料同产地存放1年、3年及5年的陈皮,分别为1、2、3号,由邵阳市药材公司提供.

    作者:尹青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敷脐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腹痛240例

    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腹痛,临床颇为多见.其病机多为中焦虚寒,以3~10岁小儿多见.我们自1996年5月~2000年10月间,采用中药敷脐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本病2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4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108例,女132例;年龄3~6岁163例,6~10岁57例,10岁以上20例;病程1~2月72例,2月~1年108例,1年60例.2 诊断标准小儿腹痛突然发作,呈绕脐周疼痛,遇热减轻,遇寒尤甚,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时痛时止,腹痛程度轻重不一.发作时检查全腹触痛,似有腹肌紧张,但发作间歇时则全腹柔软无异常.排除蛔虫性腹痛、阑尾炎、胰腺炎等.

    作者:侯爱风;于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加味苍耳子汤治疗鼻渊120例

    用加味苍耳子汤治疗鼻渊120例,结果治愈72例(60.0%),有效43例(35.8%),无效5例(4.2%),总有效率95.8%.提示加味苍耳子汤治疗鼻渊有良好疗效.

    作者:江龙生;费长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安六合汤治疗胃脘痛18例

    笔者有幸随诊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院孙定隆副教授临床2个月,见其用自拟胃安六合汤加减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5岁以下4例,35~45岁8例,46~60岁4例,61岁以上2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8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5例,胆汁返流性胃炎3例,疣状胃炎2例.诊断标准:为①以胃脘疼痛为主症;②常伴痞闷或胀痛、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③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劳累受寒等有关;④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胃安六合汤:百合30g,台乌、木香、黄连、五灵脂各10g,香附15g.腹胀明显加香橼或佛手;脾虚加白术、党参、云苓;有淤者加丹参、川芎;泛酸烧心明显加煅瓦楞;疣状胃炎加僵蚕、乌梅.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1个月为一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

    作者:李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36例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有自限性特点,好发于青壮年.部分患者虽有自愈倾向,但病程冗长,并易复发,可造成严重视力损害.由于病因不明,机制不清,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就诊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眼底表现,运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治疗(治疗组)36例(42眼),并与西药(对照组)28例(32眼)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源;周爱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理血王胶丸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症观察

    高脂血症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在对DM治疗中应用理血王胶丸治疗DM并发高脂血症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糖尿病患者符合世界WHO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高脂血症.60例随机分为理血王治疗组(A组)30例,潘生丁对照组(B组)30例,其中男3 7例,女2 3例;年龄3 6~7 5岁.空腹血糖8.5 2~1 6.5mmol/L,总胆固醇6.8~9.2mmol/L,甘油三脂1.8~8.6mmol/L.2 治疗方法理血王组:30例DM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同时(禁用胰岛素)给予理血王胶丸(云南医药集团昆明圣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粒(120mg),每日3次内服.服用期间停用其它降脂药物,控制高脂饮食,治疗前做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查.

    作者:李仁柱;王兆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仁汤治疗小儿病举隅

    三仁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15g,生苡仁、滑石各18g,自通草、厚朴、白蔻仁、竹叶各6g,半夏10g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是治疗湿温病,湿重于热的代表方.笔者临床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小儿病症,收效甚佳.兹举典型案例如下.1 顽固性咳嗽 侯某,男,4岁,2000年8月12日初诊.咳嗽半年余.半年前因受凉而咳,西医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中医用清热化痰止咳方药,收效甚微.现咳嗽时轻时重,多伴痰涎,活动量大时有痰壅现象.咳嗽多发于晨起、睡前或哭闹之后,甚则连咳不已.伴纳谷不香,夜睡不宁,手足心热,舌苔黄腻,脉濡.询问病史,患儿出生后人工喂养,平素喜进甜食及肥腻厚味,饮食稍有不慎即发生腹泻.脉证合参,辨为湿蕴化热,阻滞气机,肺失宣肃.治当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拟三仁汤化裁,药用生苡仁、杏仁、黄芩、大贝母、研牛子、僵虫各10g,白蔻仁6g,半夏5g,厚朴4g,芦根30g,蝉衣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6剂,咳嗽大减,食纳知香,舌苔转薄.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诸症皆除.

    作者:侯苏谊;张梅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肩痛灵治疗肩周炎96例

    近年来,笔者自拟肩痛灵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男66例,女30例;40~45岁12例,46~55岁63例,56岁以上21例;有关节炎病史者23例,有颈椎病史者35例;患病时间短为1个月,长为5年,多数患者为1~3年.诊断标准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较僵硬强板样硬结,关节运动功能明显减弱,活动范围受限,活动时剧痛,静止时酸痛,甚至夜不能眠.化验和拍X光片排除风湿病、颈椎病及其他疾病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痛.

    作者:蔡人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