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效果分析

欧阳月仙;罗丽娟

关键词:利巴韦林, 雾化器, 呼吸道合胞病毒
摘要:目的观察病毒唑雾化吸入给药方式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0例12岁以下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在同样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体征和体征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采用病毒唑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效果优于静脉给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与中年病人应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与45岁以下两组开胸或上腹手术病人各20例,手术后用0.125%布比卡因与芬太尼(5μg/ml)混合液PCEA镇痛,单次给药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组4~12h注药次数和用药总量显著低于中年组(P<0.01或0.05);老年组的镇静评分低于中年组(P<0.05或0.01).结论施行PCEA术后镇痛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浓度和给药剂量应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王祥;杨以均;陈为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阳性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病理学分型诊断偏差的原因.方法 23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标本,行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分型诊断并对积液里常见的转移癌(肺腺癌、肺鳞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卵巢腺癌、胃癌、乳腺癌)进行癌细胞总量等14项细胞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①细胞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不符情况:5例中、低分化鳞癌和1 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学误诊为腺癌,5例可疑癌胸水及4例可疑癌腹水由于涂片中恶性细胞数量少或癌细胞不典型而未能分型诊断.②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来源的癌细胞在积液涂片各有一些特点:卵巢癌细胞数量较多且以大细胞群存在(占86.11%),肺腺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及乳腺癌以中、小细胞群为多见;胃癌有表现为单个散在细胞(44.83%),部分病例有成群或成团(55.17%);肺鳞癌多以单个散在为主.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及观察指标能较好地鉴别各种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临床确诊原发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常正义;黄燕;曲德英;罗维贵;黄卫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与手术医师情绪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言行对手术医师情绪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78名手术医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情绪.结论手术室护士应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言行,减少对手术医师的情绪影响.

    作者:李献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对60例计划外妊娠14~22周而要求终止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结果两组用药至分娩的时间、总产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用药至宫缩时间,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清宫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成功率高,产程短,软产道损伤小,清宫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喜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变程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对63例经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证实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进行血浆ET和NO水平检测.结果动脉硬化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脉硬化Ⅲ期ET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均<0.01);NO含量显著低于Ⅰ期、Ⅱ期(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展过程中ET处于高水平,而NO处于低水平.血浆ET和NO的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全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40例临床分析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几乎包括了所有妇科疾病.我院用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富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临床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提高切口愈合率.方法对1012例会阴切开缝合术者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愈合与会阴局部情况和妊娠疾病因素有关.结论切口愈合的好坏与会阴有无感染、会阴局部水肿、血肿、妊娠合并症、便秘以及助产者的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关,加强产前预防和产后护理,可提高切口愈合率.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84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多在3岁以下,农村患者多于城市,异物种类多为植物性异物.72例一次性顺利经口取出,1例经气管切开口取出,1例死亡.结论及时确诊、完善的术前准备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必要条件.

    作者:覃启才;覃文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7例肺癌病人的临终护理

    临终病人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 临终护理是指对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施行的护理.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人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后阶段能够生活得舒适,有尊严、有意义.我科对17例肺癌终末期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禤玉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等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对输血前5044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免疫印迹(WB)检测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标志物.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年度感染率范围在11.88%~13.29%之间.丙肝年度感染率范围在1.50%~2.81%之间.艾滋病毒感染率范围在0.00%~0.33%之间.梅毒感染率范围在0.00%~0.51%之间.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较高.

    作者:文兴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透视护患纠纷提升护士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统计调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我国各级、各种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平均上升了22.9%[1].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不但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还降低了医院信誉.护理工作作为直面临床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必然成为纠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提升护士素质,防范、化解护患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唐萍萍;农天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

    目的了解百色市1996~2005年乙脑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乙脑防制工作.方法对百色市近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年来共报告乙脑病例526例,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百色市南部和北部地区,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95.82%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百色市近10年乙脑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控制乙脑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汤健闻;江超穗;柳智豪;柳延芳;蒙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门诊抽血室开展亲情服务护理体会

    我院是年门诊量达80多万人次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日门诊抽血量约500人次.病人流动性大,接触时间短暂,抽血大部分需空腹抽取.在7:30~10:00Am是病人抽血高峰期,加上病人对抽血知识了解较少,因恐惧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护士在抽血高峰时因繁忙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护患矛盾发生.门诊抽血室开展亲情服务1年来,护士转变护理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处处体现护理人文关怀.把热情接、细心问、耐心听、主动帮、亲切送贯穿于护理实践工作中.

    作者:练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多动缺陷31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ADHD患儿分为三组,每组31例.A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利他林治疗,C组予心理咨询治疗.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54.84%)低于B组(83.87%),但高于C组(29.03%),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ADHD儿童,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好,综合治疗(药物、行为干预及加强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吕冰聪;刘郴州;黄碧茵;黎红梅;邓秀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LDL-C、FPG、2hPG 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糖、血脂异常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陆建建;许春平;曾波;黎素军;梁伟东;龙海秋;林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护理星级服务在临床的实践与体会

    开展星级护理服务是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从2001年~2005年10月,我院儿科按照护理部试行星级服务的部署,对病人实施星级服务,经过临床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宝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肿瘤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对101例卵巢肿瘤患者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n=43)和剖腹手术(对照组,n=58),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剂例数、发热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日常劳动家务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1).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内外环境干扰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适于临床使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的60例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A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B组).所选中病例的肾小球滤过率均>20ml/min.再分别分为A1、A2组和B1、B2组.A1、B1组在与A2、B2组同样治疗下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8天,观察尿NAG酶、肾功能血肌酐(Cr)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1、B1组治疗后尿NAG酶、Cr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能改善肾小管功能,延缓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进展,保护肾功能,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周亚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原因及诊疗特点,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老年人继发性自发性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多样、气胸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确诊34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20.93%.类型以交通型(占48.84%)为多见.治疗方法以胸腔闭式引流术为主28例,占65.12%,治愈41例,治愈率为95.34%.结论老年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严重,误诊率高,及早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予充分注意.

    作者:邱文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肠蠕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小鼠小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4组,新斯的明组(0.0015mg/10g,肌内注射)、阿托品组(0.005mg/10g,肌内注射)、复方丹参组(5mg/10g,肌内注射)和生理盐水组(0.1ml/10g,肌内注射),给药20min后给墨汁灌胃(0.1ml/只),再过2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立即剖腹把小肠拉直测量墨汁推进长度和小肠总长度,计算墨汁推进率.结果复方丹参组墨汁推进率与生理盐水组及新斯的明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阿托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正常小鼠小肠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果与阿托品相当.

    作者:梁志锋;陈剑锋;林军;柯美珍;郭维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