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注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王秀;印春铭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用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在缝皮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t=10 mins),S组静注氯化钠溶液2 ml;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自控式静脉镇痛(PCIA);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3、12、24、48 h瑞芬太尼消耗量,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S组相比,D组静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3、12 h的舒芬太尼消耗量(P<0.05).结论:手术中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致脑室铸型的微创手术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致脑室铸型的微创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60例中,45例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28例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术治疗.结果:术后评定,I级4例,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1例,Ⅴ级9例.结论:单双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外引流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国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49例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和48例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对两组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组的吸烟比率、血尿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尿酸增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2型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萍;吴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即A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即B组,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d,疗程72周.观察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A组Child-Pugh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随治疗延长而增加,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下降.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佳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夏华;李可军;娄宪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cho Tracking,ET)评价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及ET技术检查40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任意一种或合并多种上述疾病的受检者94例(A组)、没有任何上述疾病的受检者143例(B组).常规超声检查以内中膜厚度大于1mm或存在斑块、狭窄情况视为阳性.ET测量获取颈总动脉的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冲波传导速度(PWVβ),超出正常值范围视为阳性.结果:A组β、Ep、PWVβ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AC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与常规超声相比,ET技术对A组的定性判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B组的定性判断结果具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ET技术可对中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做出评价,可提高中老年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阳性率,有利于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提出早期预警.

    作者:刘强;王树贤;丁康;罗玉君;张立霞;徐艳燕;曹堃;陈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酒精戒断综合征震颤谵妄的临床护理措施

    震颤谵妄是酒精戒断综合征中的一种类型,是在酒精依赖基础上急性发作性精神障碍[1].2009年~2011年我院收治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共370例,其中在住院期间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的震颤谵妄症状共58例,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全部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农桂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胸部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床边胸部X线表现.结果:两肺广泛网织状颗粒状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等为HMD的典型X线表现.结论:新生儿床边胸部X线检查对HMD诊断、预后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义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ACS合并急性左心衰发作静点异舒吉1例体会

    患者,男性,61岁.主因间断多饮多尿17年,加重伴麻木10天入院.既往冠心病10余年,心慌、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间断发作,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缓解,一直未系统治疗.入院查体:BP:120/80 mm Hg,HR:96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随机血糖14.9 mmol/L,HbA1C:10.9%,血常规大致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广泛导联T波低平,Ⅱ、Ⅲ导T波倒置.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颈椎病.

    作者:阎威;梁正宇;宋学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73例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73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3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有较明显躯体疾病者65例,占89.05%;合并2种以上躯体疾病者51例,占69.86%;心电图异常者43例,占58.90%;器质性疾病者40例,占54.79%;其他营养物质缺乏者35例,外伤手术史者24例,胆囊疾病17例,各占47.94%,32.87%,23.28%.结论:多种躯体疾病的并存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影响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可促进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潘双仙;韩宗琴;赵新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输液泵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泵有正压、恒速、定量、易调节功能及完善的报警系统,且滴速的调节范围广,输液滴速可调范围为1~400滴/min,预输量可调范围为0~9 999 ml,基于这些优点,静脉输液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产科常用,安全、有效的一种引产方法,常用于计划分娩和产程中加强宫缩.

    作者:徐贵红;徐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联合动态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血清脂肪酶(Lip)和淀粉酶(Amy)用OLMPUS AU2700生化分析仪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结果: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88.2%,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64.7%,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动态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5%以上,P<0.05.结论: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但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动态检测可以大幅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从而能有效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丰先明;杜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敌敌畏中毒洗胃后并发大面积胃破裂1例

    洗胃是各种药物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如果洗胃操作方法不当,极易引起咽部及胃黏膜出血、窒息、心跳骤停、胃穿孔、寒战、水中毒等并发症,其中出现大面积胃破裂的病例很少.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辉;夏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会家庭干预对32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32例精神病患者的2年社会家庭干预效果的研究,探讨精神病社会康复.方法:对32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社会家庭干预.在干预前1周作1次SDSS测定,干预2年后再作1次SDSS测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复发再住院的人数与次数,然后将两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前2年里,人均复发住院次数为(0.32±0.95)次,干预后2年,人均复发住院次数为(0.31±0.47),复发再入院次数减少非常显著(P﹤0.01)干预开始前1周做SDSS测定1次,干预2年后再做SDSS测定,结果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会家庭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防止复发等均有明显的效果,是非常受社会和家庭欢迎的好措施.

    作者:林辉;王成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心肌标志物在我院临床上使用现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酶谱(AST、CK、CK-MB、LDH)、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和肌红蛋白( Mb)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Coulter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adiaReader检测仪分别测定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2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清AST、CK、CK-MB、LDH、CRP、cTnI及全血cTnT、Mb,比较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TnT、cTnI、Mb、CK-MB、CRP、CK、LDH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cTnT、cTnI、Mb、CRP 、CK、CK-MB敏感性高,但是Mb、CK的特异性较差.结论:肌红蛋白(Mb)是较有效的早期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0.5~4小时,在血液中即可测出.肌钙蛋白(cTnT、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3~6小时即出现在血清中,且能持续至7~14天,是较好的确诊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别是cTnT、cTnI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心肌损伤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孟岩;杨翠红;郝彦平;王士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KD)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CK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生存质量,以及蛋白尿、血压及血肌酐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干预组蛋白尿、血压及血肌酐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美英;何正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两种药物组合方案治疗5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钙剂,治疗组采用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治疗,比较两种药物组合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在3周左右临床症状缓解;治疗组在1周左右症状缓解.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显效或有效的患者中对照组24例(48.0%)、治疗组45例(9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骨密度(BMD)值无明显改变,而治疗组腰椎的BMD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明显好于维生素D+钙剂组的疗效.

    作者:崔秀娇;郑孟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31根永久起搏电极拔除术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永久起搏电极拔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76例永久起搏电极拔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与观察.结果:全部病例中仅1例拔除失败,出现严重并发症者11例,所有患者均无死亡.结论:术中术后密切的生命体征观察及心电血压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进而预防严重并发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郑方芳;范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探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声在糖尿病的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用超声测量正常组(无脑血管意外组)和脑血管意外组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出现率、血流频谱测值.结果:脑血管意外组TMT值、斑块面积、斑块出现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无脑血管病组).两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程度.

    作者:金基德;朴金花;李勇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CEA)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新生儿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均高于CEA组,P<0.05.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新生儿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CSEA组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产妇呼吸、循环干扰少,母婴安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开强;李建华;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34例老年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护理,康复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未愈率、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S评分、焦虑评定、抑郁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临床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有利于长期巩固治疗.

    作者:汤庆军;张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