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香;罗勇
随着人们对脾脏在血液病的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不断的深入认识,血液病学和脾脏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毛细胞白血病(HCL)及血小板减少伴免疫异常综合征(WAS)、艾滋病毒(HIV)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龙仁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2例R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骨髓象、贫血发生率与风湿活动情况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192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贫血85例,发生率为44.27%,以轻、中度贫血占91.76%(78/85),形态学上主要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占85.88%(73/85).结论 RA贫血发生率较高,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血红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有关.
作者:李珏;陈立新;王小超;陶丽菊;陈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非老年糖尿病病人相比,老年糖尿病病人心、脑并发症多,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老年相关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易感性增高,低血糖所致脑损害易于发生且病情严重,治疗目标有别于非老年糖尿病病人[1].我科近4年来共收治老年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闯;王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223例PHC、248例肝硬化、150例其他肿瘤及150例正常人进行AFP和AFU检测.结果 AFP和AFU诊断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48%、84.42%和75.34%、82.16%,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2.83%,特异性为79.65%.结论 AFP与AFU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阳性率.
作者:钟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8年5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到这年的12月,为8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2眼)术后发生了大泡性角膜病变,经用角膜层间烧灼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首选方法,一般来说效果较好,但是对分隔型CSDH效果较差,复发率高.我院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采用脑室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分隔型CSDH2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遵斌;邓元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B超诊断胎儿畸形53例的情况.结果超声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91%(45/53),部分符合率为5.66%(3/53),漏诊率为9.43%(5/53).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
作者:佘劲松;曾繁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有上升趋势.我院近5年间经胃镜检查病理学证实的青年人(≤35岁)胃癌4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内镜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关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方式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52眼硬核白内障施行6.5~7mm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直径6mm环形撕囊,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晶体圈匙娩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5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眼后囊膜破裂,1眼玻璃体脱出,术后均由术前眼前光感或手动,至第5d出院时裸视力为>0.05(脱盲)100%,>0.3(脱残)48眼,占92.31%,≥0.5 42眼,占80.77%.结论小切口硬核白内障采取环形撕囊,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圈匙娩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并发症少,疗效好,设备简单,易掌握,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徐昌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改进的额肌瓣,改善重度上睑下垂.方法重睑术切口,用剪刀沿眼轮匝肌表面和皮下组织间自切口向上潜行分离,至眉上10mm,并剪开20mm宽的额肌瓣两侧,一般内侧约10mm,外侧约5mm,形成上宽下窄,边长不等的形肌瓣,向下牵拉和睑板缝合固定,上提上睑.结果 36例36眼手术全部1次成功,除1例合并上睑内翻倒睫、1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外,其余34例34眼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陈光胜;马丽华;黄红波;阳昇;胡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目前护理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起步晚,仅仅有6、7年的时间[1],因此发展还不完善.在学习内容安排上,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2],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目前硕士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护理学科硕士生,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经过,分析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平;覃惠英;王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我科成功抢救重度海洛因中毒数例,其中1例呼吸、心跳反复骤停达4次,由于我们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建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广西民族学院是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少数民族高级专业人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找出引起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疾病,笔者对我校1998年10月~2003年7月大学生休学、退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大学生休学、退学原因的规律,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减少休学及退学,以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高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副作用的观察,以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56例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统计其化疗期间出现的副作用的类型和发生率.结果经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结论根据每种化疗后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崔梅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前在全球所有的传染性疾病中,结核病已经成为成年人的首要死因之一.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形势也十分严峻,结核菌感染者近3.3亿,现有600万人患病,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1].
作者:李小潘;裴庆兰;孙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甘油三酯水平对公式计算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采集146例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各3.0ml,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LDL-C.并将病人分为三组:TG<2.3mmol/L的为TG正常组103例;2.3mmol/L≤TG≤4.5mmol/L 的为TG轻度异常组26例;TG>4.5mmol/L的为高TG血症组17例.并利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出LDL-C,与一步酶法测得的LDL-C比较.结果正常组之间的L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TG轻度异常组之间的LDL-C和高TG血症组之间的LDL-C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公式计算法测定血清LDL-C,受TG水平影响较大.当2.3mmol/L≤TG≤4.5mmol/L时,公式计算的LDL-C略低于酶法;当TG>4.5mmol/L时,公式计算的LDL-C明显低于酶法.
作者:李怀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i-67和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异型增生的乳腺癌旁组织和50例乳腺癌组织Ki-67和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为92%(46/50),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P均<0.01).正常乳腺组织BRCA1 100%(30/30)呈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异型增生BRCA1阳性表达率为80%(24/30),强阳性表达率为36.67%(11/30),定位于细胞核.而乳腺癌BRCA1阳性表达率为58%(29/50),无一例强阳性表达,其亚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胞核胞浆.Ki-67强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者(P<0.05);BRCA1表达正常的乳腺癌病人术后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减弱者(P<0.05).结论检测Ki-67和BRCA1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赵时梅;严龙;林海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呼吸衰竭前期的血气分析资料及临床表现,以了解其有无特异性及是否可作为呼吸衰竭临床早期诊断和抢救的依据.方法对9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衰组)的临床表现与确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未合并呼吸衰竭162例患者(非呼衰组)的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呼衰组在发展成为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前均先后出现一个或多个相同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如呼吸表浅、呼吸节律不规则、叹息样呼吸、双吸气、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反常呼吸、咳嗽乏力、眼球运动障碍、颈及上肢肌无力、睁眼及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昏迷等,虽然此时PaO2>8kPa,但均发展为呼吸衰竭.而非呼衰组无上述症状.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前期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且特异性临床症状越多,病情发展为呼吸衰竭越快,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呼吸衰竭早期诊断和抢救的临床依据.
作者:王承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在我国有60%~90%的肝细胞癌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相当部分的病人可因肝硬化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PHT).使肝癌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和棘手.肝脏储备功能不良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使手术切除肿瘤成为禁忌,切除率低,仅为20%~30%;即使切除肿瘤,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5年约为80%)、上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又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因而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是一个临床难题.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宫晓光;林木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予口服洛赛克治疗(治疗组),并与107例口服法莫替丁(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691,P<0.01;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χ2=14.502,P<0.01;1年后溃疡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0.191,P<0.01.结论洛赛克可作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黄甫沿;黄美勇;韦青苗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