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AFP与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探讨

钟伟明

关键词:肝癌, 甲胎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对223例PHC、248例肝硬化、150例其他肿瘤及150例正常人进行AFP和AFU检测.结果 AFP和AFU诊断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48%、84.42%和75.34%、82.16%,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2.83%,特异性为79.65%.结论 AFP与AFU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阳性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全世界1/3人口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简称AS),以AS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既往研究证实[1],高脂血症是导致AS常见的重要的危险因子.

    作者:彭湘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例重度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4次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科成功抢救重度海洛因中毒数例,其中1例呼吸、心跳反复骤停达4次,由于我们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建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珍珠粉治疗小儿尿布皮炎24例报告

    小儿尿布皮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以新生儿、婴儿多见,常并发于小儿腹泻病、肺炎、营养不良.笔者自2000年1月~2002年10月用珍珠粉治疗小儿尿布皮炎24例,并与用维生素E治疗的同期24例作对照,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6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EK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升高与窒息程度有关,P均<0.01.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K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舒血宁治疗急性期脑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72h内)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治疗组4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照组40例,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可靠并具有明显疗效的药物.

    作者:韦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胆固醇合成酶中的限速酶抑制剂,能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目前应用的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及阿伐他汀.其中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为酶母发酵后衍生物,而氟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为人工合成.近年来,发现有多种临床用途.现就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韦应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防止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年龄、全身重要器有无疾患,血肿量及显像学的改变,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方式与手术预后关系.结果深部脑出血16例,死亡占31.25%;中线结构移位≥10mm 9例,死亡占66.67%;脑干周围受压4例,死亡占50%.结论应根据血肿部位和量的大小,全身重要脏器有无疾患综合决定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方式能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叶锋;张宗平;王微;谭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3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塞(AMl)是危及人类健康主要心血管病之一.AMI后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是AMI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严格地监测和有效的处理是降低AMI病死率的重要措施.而β受体阻滞剂(βB)是急性期抢救治疗的组成部分[2].我们科自2000年~2003年5月,采用小剂量βB早期治疗AMI 23例,并与21例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兹报告如下:

    作者:庞善芬;梁建朝;黄军章;陈丽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误诊为急性心肌炎1例

    1 病历简介张某,女,12岁,学生.患者入院前10d因感冒后出现发作性心悸、气促伴头晕、全身乏力,无胸痛、黑朦、晕厥、发热、呕吐.心悸、气促发作持续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但短暂缓解后又再发.平时身体健康,和同龄人如常活动.入院检查:T36.5℃,P160/min,R22/min,BP11.30/8.0kPa;两肺听诊未闻异常;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整齐、HR160/min、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腹部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作者:高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30例临床观察

    危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SVT),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持续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黄善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腔镜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5月开始使用妇科宫腔镜治疗尿道、前列腺、膀胱、输尿管口部等部位的疾病,取得颇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D4+CD25+细胞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自身耐受以及保持对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正常人体内一般都有对自身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的T细胞存在,但都由于受到各种耐受机理的严格控制而不会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 .

    作者:黄红东;伍楚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手术方式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52眼硬核白内障施行6.5~7mm小切口巩膜隧道切口,直径6mm环形撕囊,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晶体圈匙娩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5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1眼后囊膜破裂,1眼玻璃体脱出,术后均由术前眼前光感或手动,至第5d出院时裸视力为>0.05(脱盲)100%,>0.3(脱残)48眼,占92.31%,≥0.5 42眼,占80.77%.结论小切口硬核白内障采取环形撕囊,充分旋转晶体核及水力分离皮质,圈匙娩核并植入人工晶体,并发症少,疗效好,设备简单,易掌握,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徐昌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具有家族异常倾向、独特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的特发性心肌病,其治疗亦较复杂.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学等方面的研究,人们对此病及其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笔者现将近年来HCM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菁;尹瑞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缺氧性损伤和(或)颅内出血等病变[1],足月儿多见,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都可导致该病,轻、中度预后较好,重度病死率较高,常留有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2].自2000年以来,我科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HIE 60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覃花桃;李玉贤;林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3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前列腺感染情况.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炎门诊及住院病人共203例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176份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87%.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62株占3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共6株占22%.药敏结果显示: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34株,占2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12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前列腺感染,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菌药物不必要的升级和联合使用.

    作者:袁锡华;汤丽霞;黄富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民族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新动向及其对策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普遍落后于汉族地区.国家为帮助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在政策上对少数民族学生有些特殊规定:比如,招生录取分数有所照顾,入学收费比一般院校优惠.我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简称右医)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2002年年秋季招生开始文理兼招,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目前就业非常严峻的新形势下,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以及就业的社会竞争力,笔者对我院学生的思想新动向进行了了解,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黄锁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宫口开大3cm时采用0.2%罗哌卡因100ml与芬太尼200μg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为镇痛组,随机选择同期不愿分娩镇痛的相同条件的62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痛程度、产程中使用催产素的情况、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9.68%,疼痛记分分别为0.74±0.52分和2.29±0.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镇痛组剖宫产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阴道助产率及总的手术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和对照组产后2h阴道流血量分别为229.43±79.48ml和235.65±69.98ml,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77%和3.2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

    作者:韦红卫;黄泽汉;雷志英;李妹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在校女生性病46例临床分析

    随着性病逐年增多,学生性病也在逐年增多,为了解在校女生性病构成,笔者对46例在校女生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兹报告如下:

    作者:武洁;谭斯艺;覃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咽癌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常规二维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用此法早期患者可获约80%的局部控制率,而局部晚期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40%~60%,原发部位的控制不仅与疾病的分期有关,也与靶区的足量照射有关[1],提高局部肿瘤剂量是改善局部控制率的关键.随着放射生物学、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计算机的介入,目前采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方法治疗鼻咽癌,其效果有所改善.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林高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