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半结肠癌46例误漏诊分析

陈勇昌;李运泽;唐余林;叶家琳

关键词:右半结肠, 肿瘤, 误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右半结肠癌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误漏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中主要表现为贫血、腹痛、大便改变、腹胀为主.误诊为:慢性结肠炎12例,痢疾10例,急性胃肠炎3例,消化性溃疡10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卵巢癌2例,胃炎1例,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慢性阑尾炎2例,左半结肠癌2例,胆囊结石并感染2例.漏诊1例为胃溃疡活动期.结论误漏诊原因:右半结肠癌表现特殊;将黑便及大便潜血阳性仅看作是上消化道病变的特征;右半结肠癌因其解剖及病理特点易误漏诊;对辅助检查结果未作客观分析;患者不重视早期就诊或不定期复查.反复做大便潜血检查;对可疑右半结肠癌者及原因不明的贫血者做全结肠镜检查;X线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与结肠镜联合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右半结肠癌误漏诊.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弥漫性甲状腺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概况

    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的体征,该病常见病因有单纯性甲状腺肿(甲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甲状腺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甲状腺炎)等[1];少见的病因还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亚甲低)[2,3].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TGA、TMA与131I治疗甲亢与甲低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TGA、TMA在131I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的关系.方法对246例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检测TGA、TMA阳性和阴性的比值.结果 246例甲亢,TGA、TMA阳性98例,发生甲低35例,占35.71%.TGA、TMA阴性148例,发生甲低8例,占5.41%.两组甲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7.55,P<0.01).结论 TGA、TMA阳性患者131I治疗甲亢后引发甲低率较高.

    作者:孙焕福;邓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儿童重型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58例,开放性损伤31例,其中合并颅外损伤54例)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和预后状况.结果 64例施行清创术、血肿清除内外减压术、凹陷骨折复位术等手术治疗,另25例保守治疗.恢复良好45例(50.56%),转残18例(20.22%),中残5例(5.61%),重残4例(4.49%),死亡17例(19.10%).结论及时采取手术减压、预防休克、亚低温综合治疗,控制并发症;早期使用高压氧、脑细胞激动剂等是提高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廖振南;廖志武;吴明伟;庞德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2例不同缺氧程度的COPD患者血清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并观察其水平变化.结果中、重度缺氧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轻度缺氧组与中、重度缺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缺氧是导致COPD患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病情判断及预后预测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罗英琳;谷梅金;陈秀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高血糖浓度在C肽释放试验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高血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53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C肽释放试验,根据OGTT后2h血糖(PPG)不同浓度分为4组,1组:11.1mmol/ L ≤PPG≤13.9mmol/ L;2组:14mmol/ L ≤PPG≤16mmol/ L;3组:16mmol/ L≤PPG≤20mmol/ L;4组:PPG>20mmol/ L.4组病人经治疗PPG<11.1mmol/ L后再重复测OGTT及C肽释放试验,并进行C肽值比较.结果 1组、2组治疗前后C肽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4组治疗前后C肽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PPG>16mmol/ L时在C肽释放试验中可表现出葡萄糖毒性作用.

    作者:韦华;谢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癫痫持续状态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合并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及腰穿证实的254例SAH患者中13例合并SE的临床资料.结果 SAH合并SE的发病率为5.11%(13/ 254), 均表现为全身性痉挛性SE,除1例在SAH 2周后发生外,其余均在72h内发作,经及时系统的抢救,9例救治成功,4例死亡(30.77%).结论 SAH合并SE病情危重,积极有效的抢救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梁志坚;黄建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22例施行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1例,1例放弃手术.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准确地显示由于畸形所致的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良波;浦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颈丛阻滞并发心交感神经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历介绍患者,女,52岁.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拟行手术: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均正常.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0.1g.入手术室时HR85/min、BP19.3/11.6kPa、R18/min、SpO299%.麻醉选择双侧颈浅丛阻滞,采用改良一点阻滞法,先行右侧阻滞,头偏对侧,取右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中点偏上垂直皮肤进针,过颈阔肌下肌膜出现破膜感后注药,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8ml,顺利完成右侧阻滞后左侧以同样方法进行,但由于破膜感不明显,左侧反复进针3次后才注药.

    作者:农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对2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施行OPCAB,其中2支血管病变3例,3支病变19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每例完成远端吻合口2~5个,平均3.6个,91%患者使用左乳内动脉(LIMA).结果全组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体外循环(CPB).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4~12h,平均5.8h.所有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26个月,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可行、经济,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奇;陈卫民;韦武利;何兆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颈椎损伤前路手术治疗81例分析

    目的总结前路手术治疗颈椎损伤的经验.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81例颈椎损伤.结果 81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轻,无死亡,经短期的康复治疗后出院.术后74例获得随访,其中11例瘫痪患者死于并发症,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则恢复极差.结论对于不全瘫患者要尽快手术治疗以利于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完全瘫痪患者则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治疗,掌握适当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李振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并发症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并发症的原因,提出处理对策.方法对21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致输尿管并发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输尿管断裂2例,输尿管穿孔或粘膜严重损伤16例,输尿管大出血3例.结论保证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直视进镜,操作轻柔,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成倍;徐伟;庞桂健;王祥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91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设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但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A、PCⅢ、LN、Ⅳ-C含量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的分型、病情预后及疗效的动态观察.

    作者:黄之虎;钟月华;陆作洁;黄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制庆大霉素链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庆大霉素链在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g骨水泥中加入2g庆大霉素粉,制成珠链.共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8例42处.结果有效40处,伤口感染2处,感染率为4.76%.结论自制庆大霉素链能有效地预防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感染,价格低廉.

    作者:杨孙强;邓思殷;黄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右半结肠癌46例误漏诊分析

    目的总结右半结肠癌误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误漏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中主要表现为贫血、腹痛、大便改变、腹胀为主.误诊为:慢性结肠炎12例,痢疾10例,急性胃肠炎3例,消化性溃疡10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卵巢癌2例,胃炎1例,右肾及右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慢性阑尾炎2例,左半结肠癌2例,胆囊结石并感染2例.漏诊1例为胃溃疡活动期.结论误漏诊原因:右半结肠癌表现特殊;将黑便及大便潜血阳性仅看作是上消化道病变的特征;右半结肠癌因其解剖及病理特点易误漏诊;对辅助检查结果未作客观分析;患者不重视早期就诊或不定期复查.反复做大便潜血检查;对可疑右半结肠癌者及原因不明的贫血者做全结肠镜检查;X线钡灌肠或CT仿真结肠镜与结肠镜联合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右半结肠癌误漏诊.

    作者:陈勇昌;李运泽;唐余林;叶家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贺州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贺州地区门诊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1155例门诊性病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211例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9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测定.结果该地区门诊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率为43.90%,其中UU占74.95%,MH占2.17%,UU和MH混合感染占22.88%;UU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7.35%、96.69%、92.05%和84.11%,而对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罗红霉素耐药,耐药率均在30%以上;UU与MH混合感染者仅对交沙霉素和司帕沙星敏感.结论该地区门诊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耐药率也较高,尤其UU和MH混合感染者耐药情况严重.对于性病患者原则上应当进行培养加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治疗,大限度地控制新耐药菌株的发生.

    作者:廖燕珍;廖冰兰;陈天誉;黄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静脉腹腔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51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不同给药途径在卵巢上皮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行卵巢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或肿瘤细胞减灭术,部分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化疗,其中A组51例DDP腹腔化疗,B组38例DDP静脉化疗,两组的化疗药及剂量相同.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评定.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1);5年生存率A组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毒副作用较B组减轻(P<0.05).结论静脉、腹腔联合化疗对提高卵巢癌患者近期疗效、控制腹水、减轻化疗副反应较单纯静脉化疗有明显优势,但远期疗效无明显改善.

    作者:韦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34例体会

    目的了解儿童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34例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病例行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所有病例术前行鼻内窥镜检查证实均有睡眠打鼾史,其中16例有睡眠时呼吸暂停史.结果患者术后2周症状改善率为64.71%(22/34),无睡眠呼吸暂停100%(16/16),术后半年未见复发或加重.结论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石宇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目的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按GCS评分分组(≤8分为重伤组,>8分为轻伤组),对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伤后24h,3、5、7d)测定脑脊液中ET、NO含量,并评定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伤组患者伤后脑脊液ET、NO含量显著高于轻伤组(P均<0.05).脑脊液ET、NO峰值越高,预后越差(P<0.01).结论 ET、NO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监测其含量变化,对于伤情判定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何文干;潘云;朱扬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肢主要动脉急性损伤血管修复重建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急性损伤血管修复重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四肢主要动脉急性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锐性伤及枪击伤28例,闭合性损伤14例,医源性损伤4例.结果治愈44例,截肢2例.结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积极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抢救工作能提高救治成功率.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患肢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主要措施.

    作者:古翠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骨折愈合满意,踝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无断钉、感染发生.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操作简单,能提供坚强内固定,促进成骨活动,加快骨折愈合.

    作者:葛顺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