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精神病社区治疗体系的研究与启示

文永莲

关键词:精神病, 社区治疗, 国外经验
摘要:从精神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更多的治疗时间是在社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社区精神卫生,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来推动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服务.我国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十分有限,精神病患者不可能都到医院住院治疗,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尤其需要社区医生就地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精神疾病社区康复工作,不仅关系到精神病患者病情的恢复,也与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精神疾病康复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麻痹性痴呆1例护理报告

    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tica)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主要为脑实质的病理改变.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智能损害和人格改变,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和躯体功能的衰退,后导致痴呆和全身性麻痹,故又称为进行性麻痹(progressive paralysis),或全身麻痹症(general paralysis)[1].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到发生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25年,多数为10~20年.发病年龄以40~50岁较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1].我院2011年9月收治一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徐春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藏药心理,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查阅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出院病历54例,针对病历中记载的藏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藏药行为54例,其中,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比例明显偏高,以将药物藏于舌下、颊部、牙龈为主.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不同的藏药情况及心理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加强发药时的管理,可使藏药行为降至低程度.

    作者:郑桂琴;彭妮莉;王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孕期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妊娠期健康教育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减少母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为此,我院在孕期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其内容等方面加大力度宣传,大大降低了分娩手术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作者:巩守芳;戚思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需特别加强护理.我院自2008年4月~2011年7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好翠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健康指导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及肢体瘫痪的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反复讲解,指导并示范等.结果:对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健康教育,明显减少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肌张力正常化,对后期肢体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郑俊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国际精神病社区治疗体系的研究与启示

    从精神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更多的治疗时间是在社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社区精神卫生,不少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来推动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服务.我国的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十分有限,精神病患者不可能都到医院住院治疗,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社区,尤其需要社区医生就地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精神疾病社区康复工作,不仅关系到精神病患者病情的恢复,也与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精神疾病康复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者:文永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足的护理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一年来我科1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治愈14例,控制及好转3例,截肢1例.结论:在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的基础上,正确的护理能显著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股骨骨折60例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康复护理指导.结果:住院14~32天,骨折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以减少老年股骨骨折的并发症.

    作者:李慧芳;李蕊;王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效果与体会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当精神病患者患病时,出现精神症状,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行为,通常药物治疗不能及时控制精神症状,需要使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MECT治疗有抽搐轻、恐惧少、取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并发症少等特点[2];是目前精神病学中较为安全、并发症较少的物理治疗手段;较之传统的电休克治疗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患者无恐惧感[3].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美;汤代青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

    护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的工作,是护士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其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终使受教育对象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人性化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中,有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出院指导.根据患者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现将护理健康教育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党红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内科老年休养员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退军人老年休养员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353例老年休养员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对其异常心理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B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结果:A组患者与B组相比,患者异常心理问题有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结论: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内科老年休养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

    作者:侯温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老年人脑外伤35例临床治疗研究

    老年人头部外伤时反应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疼痛及其他感觉也较差,不能正确、及时地表达伤处感觉,易造成子女及医生的误判;由于老年人全身一般状况较差,可能还伴有其他疾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合并症、后遗症,致使脑外伤开颅术后病死率高达73.8%[1].现将我院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北京香山地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

    目的:了解北京香山地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各指标水平,探索老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关系,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肝肾功能检验项目水平的差异,结合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查,探讨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以自愿为原则,共体检老年人192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129人.两性人群年龄构成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性人群资料均衡可比.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统计分析地区老年人各项健康相关指标、慢性病构成以及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结果:本研究样本中除女性冠心病罹患率随BMI值变化不大外,老年人四种慢性病罹患率随BMI增高均有明显增高.男性收缩压中位值140mmHg,女性收缩压中位值138mmHg,与理想收缩压120mmHg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异常率57.81%,高血糖率为41.97%.老年人群中AST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ALT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BUN、Scr随年龄增大有升高趋势.结论:本文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通过老年人知、信、行的改变,提高慢病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从而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袁坚宾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严重创伤56例抢救体会

    目的:提高创伤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56例创伤抢救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52例,死亡4例.结论:认识多发创伤的特点,分清主次,尽快明确诊断,充分术前准备并及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记录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从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所有护理病历中随机抽出护理病历1 000份,对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对护理记录单进行审阅、分析、评比,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发现问题护理病历18份,占1.8%.结论:加强病历内涵质量的整改,杜绝护理缺陷,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消化道干预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早期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和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的阈值较低,使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浓度过高时可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及运动障碍,甚至死亡[1].因此,早期干预可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小伟;王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对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体会

    目的:探讨对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0例新入院女性患者进行分阶段(入院初期、治疗期、康复期、出院前期)的健康教育.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为评定工具,在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在干预第4周末,BPRS各因子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惹和迟缓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缩短护患间距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姜惠敏;景建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卫生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矛盾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全省卫生行政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干部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档案目标管理活动中,仍有多家卫生行政单位未申报等级;已达标的单位数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检查验收中发现,干部档案管理中还存诸多问题,个别单位甚至存在擅自更改档案和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矛盾的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作者:杨小清;祝琳;石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加强精神科陪护家属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陪护管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精神科患者陪护的利弊,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结果:对精神科患者陪护的正确管理提高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结论:对精神科开放式病区内陪护家属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加仙;张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98次.对每例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结果:顺利完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98次.结论:规范MECT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对治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作者:周智英;付晓;陈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