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颈淋巴结治疗痤疮30例

久里拉

关键词:针刺, 颈淋巴结, 治疗, 门诊患者, 临床资料, 年龄, 囊肿, 疗效, 结节, 粉针, 痤疮
摘要: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颈淋巴结治疗痤疮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小16岁,大25岁;病程短5个月,长3年.以粉针为主者25例,以脓疮为主者1例,以丘疹为主者2例,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者各1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邪伏膜原证治体会

    邪伏膜原之说始见于《内经》,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引申其说,创立了达原饮开达膜原逐邪外出的疗法.清代名医叶天士、薛生白、章虚谷、王孟英、雷少逸等不但扩展了邪伏膜原理论,而且对达原饮透解膜原之法进一步变通运用,能收到显著疗效.

    作者:廖天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7例

    笔者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7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97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2例,女55例;年龄小28岁,大82岁;病程短8天,长8年.临床表现为头晕可伴有头痛、耳鸣、视物不清、健忘、失眠、多梦,严重者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甚则猝倒,但意识清楚.常有颈椎病的一般症状,如颈肩部疼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等.旋转试验呈阳性,即头颅旋转到某一方位时,引起眩晕、恶心,体位改变消除,病变节段横突部常有压痛.颈椎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侧或后关节都有骨质增生,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作者:刁洪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176例

    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17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于下.1 一般资料17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63例,女113例;年龄小17岁,大76岁,平均52.3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

    作者:王洪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宫外孕80例

    1995年12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活血化淤法配合西医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者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就诊时无腹痛症状,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要求保守治疗.年龄21~36岁,孕次为1~3次,产次0~1次.均接受过天花粉或5-氟脲嘧啶1~2个疗程治疗,血β-hCG不降反而上升或持续高于正常值,或由于体质原因无法接受下个疗程治疗而血β-hCG居高不降.B超提示输卵管包块直径≤5 cm,杜氏窝少量积液,后穹窿穿刺阴性.

    作者:林谦平;李春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2例观察

    2000年1月~2006年2月,我们用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2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92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腰腿酸痛,双下肢乏力或水肿,夜尿增多(1~3次)等.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微量~++).治疗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病程平均7.5年,血压平均(159±10.6/96±9.6)mmHg,心率(82±7.9)次/min.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0~74岁,平均56.2岁;病程平均6.75年,血压平均(146±9.7/92±7.5)mmHg,心率(75±6.0)次/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谭立民;凌承德;高连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现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如下.1 不良反应的直接原因内毒素.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1].各种注射剂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源,而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源量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作者:杨开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材标本微波养护观察

    微波用于加热、干燥、杀虫、灭菌等已30多年历史,但用于中药材标本的养护还并不多见.笔者在10多年的中药标本养护过程中,发现微波养护中药材标本具有很多优势.现就传统烘干与微波养护的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作者:程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部分常用中药加工炮制的改进

    不去芦头:古代医家认为芦头具有催吐作用,须去.经临床观察及药理研究证实并无致吐作用.化学分析人参根与芦头所含的皂甙成分是一致的,而且芦头的含量更高.还有党参、牛膝、玄参、桔梗、前胡、防风等芦头的化学成分几乎与根的化学成分一致,所以在加工时不应去芦头,去芦头一则损时,二则浪费药材资源.

    作者:刘爱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癔症90例

    2003年8月~2006年7月,笔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癔症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82例;年龄14~58岁,平均37.5岁.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精神障碍表现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呼吸时急时停,眼球转动或上翻,各种原始反应均存在,或大哭大笑,唱闹不停.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抽搐或瘫痪,失音症,缄默症.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

    作者:李森林;利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效果.方法: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温针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玲;雷鸣;陆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作者:刘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失眠症60例

    2004年12月~2006年3月,我们用肉桂、吴茱萸、朱砂制成的敷料外贴双侧涌泉穴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1个月以上.

    作者:胡江华;汤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黄褐斑概述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常对称地发生于面颊部、前额、口鼻四周等处,呈黄褐色,但深浅不定,浅黄灰色,或如咖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圆形或条状或融合成片,一般多呈蝴蝶形,以鼻为中心,分布在面颊两侧.其境界明显,压之不退,若颜色较浅,则边界模糊不清.表面与皮肤相平,无渗水及脱屑,经过缓慢,无自觉症状.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现就近几年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郑金发;韩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散治疗萎缩性胃炎92例

    笔者用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2例均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为萎缩性胃炎(CAG).男64例,女28例;年龄59~80岁,平均66岁.病程1~30年,平均13年.合并胃窦炎30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1 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伴胃窦(体)、十二指肠糜烂者16例,幽门螺杆菌(+)9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痛或隐痛,纳后尤甚,病情反复发作与情志有关,伴嗳气、纳呆、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红苔白或少苔、脉沉细而弦.

    作者:王汝新;解乐业;李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妇科疾病体会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疏利三焦,和畅气机,调和脾胃之功能,笔者用小柴胡汤为主治疗妇科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施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三棱莪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

    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性平味苦;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性温味辛苦.二者虽然药用植物来源不同,却均可行气破血、消积攻坚,临床常将两药配伍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现以2000年以来的期刊文献为依据,分析其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如下.

    作者:冯海红;唐德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素配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用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8例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67.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P<0.05).结论:益肾健脾、清热化湿、活血化淤中药对消除或减少蛋白尿确有疗效.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宣肺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咳嗽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殊性在于几乎没有喘息或呼吸困难,而以长期反复发作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2003年10月~2005年12月,笔者自拟宣肺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丽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乌蛇蝉蜕汤治疗荨麻疹48例

    笔者用乌蛇蝉蜕汤治疗荨麻疹4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在10岁以下4例,11~20岁9例,21~30岁13例,31~40岁18例,41~50岁1例,51~60岁1例,60岁以上2例;急性者11例,慢性者37例.病程5天~15年.

    作者:宋文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佳方案.方法:72例用针灸分期治疗.结果:急性期痊愈率92.00%,稳定期痊愈率85.00%,恢复期痊愈率66.67%,后遗症期痊愈率33.33%,总痊愈率76.39%.结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痊愈率.

    作者:陈夏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