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白
目的:观察苦菜提取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家兔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苦菜提取物各剂量组分别用5.0 g/kg、10.0 g/kg、20.0 g/kg剂量灌胃,10天后采用试管法测定家兔的凝血时间,玻片法和毛细玻管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断尾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结果:苦菜提取物5.0 g/kg、10.0 g/kg、20.0 g/kg剂量组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结论:苦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
作者:卢新华;罗金荣;王俊杰;刘思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颈淋巴结治疗痤疮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小16岁,大25岁;病程短5个月,长3年.以粉针为主者25例,以脓疮为主者1例,以丘疹为主者2例,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者各1例.
作者:久里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0年1月~2006年2月,我们用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2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92例均为门诊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健忘、失眠、腰腿酸痛,双下肢乏力或水肿,夜尿增多(1~3次)等.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微量~++).治疗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病程平均7.5年,血压平均(159±10.6/96±9.6)mmHg,心率(82±7.9)次/min.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0~74岁,平均56.2岁;病程平均6.75年,血压平均(146±9.7/92±7.5)mmHg,心率(75±6.0)次/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谭立民;凌承德;高连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1998年10月~2004年10月,用中药白丁肉桂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大4岁,小6个月;病程1天50例,2天15例,3天以上3例.均有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蛋花汤样、带有少量粘液,大便常规镜检见少量或较多的白细胞及较多的脂肪球.
作者:罗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1997年9月~2006年2月,我们用高频电刀切除辅以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2例中,男93例、女39例,年龄18~67岁,病程短7天、长1年,皮损累及一侧者44例、累及两侧者88例,侵及肛管者3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瘙痒,疼痛,出血,渗出物有异味.局部皮肤有疣状突起,带蒂群生,增生迅速,质脆,易出血糜烂,常呈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醋酸白试验阳性,活体组织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作者:吴明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对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52例,为近4年来诊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男20例,女6例;年龄大67岁,小26岁,平均(46±1)岁.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大62岁,小33岁,平均(47±1)岁.均经纤支镜或肺穿确诊,且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局部晚期NSCLC.根据TNM分期标准为ⅢA~ⅢB期,无远处转移,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KPS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李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自制双乌止痛膏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100例行内括约肌侧切术后配合双乌止痛膏纱条外敷手术创面,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试验组止痛有效率97%,对照组止痛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自制双乌止痛膏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明显.
作者:肖文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1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30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7~51 d,平均18.8 d.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瘫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运太;乔鹏涛;李芝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常对称地发生于面颊部、前额、口鼻四周等处,呈黄褐色,但深浅不定,浅黄灰色,或如咖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圆形或条状或融合成片,一般多呈蝴蝶形,以鼻为中心,分布在面颊两侧.其境界明显,压之不退,若颜色较浅,则边界模糊不清.表面与皮肤相平,无渗水及脱屑,经过缓慢,无自觉症状.中医治疗黄褐斑独具特色,现就近几年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郑金发;韩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张某,男,74岁,2005年10月22日就诊.前夜与子争吵后出现项背抽动,目痛口抽,时发时止,睡后抽醒,不能再睡.诊见项及背部肌肉抽搐,牵引头摇后仰,继则目痛口抽,不能言语,持续约半分钟即复如常.发作前头顶胀痛,发时不能自主,发后疲惫不堪.形瘦神疲,面赤,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肝主筋,喜条达恶抑郁.今暴怒,肝阳鸱张,筋无所主,而出现头胀顶痛,诸筋抽瘈.治以平肝理筋,取太冲、涌泉、百会、风池、风府,针刺泻法.治疗后未效,改用双侧申脉穴,针刺泻法,告愈,未再复发.
作者:刘元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用苍耳子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9例均为初产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中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4~30岁.产后1个月内发病21例、1~3个月6例、3~6个月2例,病程短者1 d、长者6 d,均为单侧乳房,伴发热者1例.
作者:孙丹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小柴胡汤加味配合激素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83.3%,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缓解率62.5%,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有消除水肿、蛋白尿,改善高脂血症,提高血浆蛋白作用.
作者:饶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3~2006年,笔者用内补黄芪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60例中门诊患者104例、住院患者56例,按治疗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21~81岁,病程1个月~10年.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4~75岁,病程1.5个月~1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癣洗剂治疗糠秕马拉色茵毛囊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癣洗剂(黄柏、黄芩、藿香、紫荆皮、花椒、石榴皮、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千里光、羌活)浸洗患处,对照组30例用施比灵(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薄荷脑、冰片、水杨酸、麝香草酚)浸洗患处.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癣洗剂治疗糠秕马拉色茵毛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广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0~40岁36例,40~60岁20例;病程短1年,长20年.其中32例作过敏原检查,提示大部分过敏因素为冷空气、烟尘、花粉、羽毛、动物皮屑等.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症,有反复发作病史.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鼻甲肿大.
作者:刘绍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枳实消痞汤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1%、94.8%和23.7%、6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FD有满意疗效.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治疗组48例用糖足1号协定方足浴和弥可葆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仅用弥可葆静脉滴注,疗程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中药足浴和弥可葆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效果.
作者:魏燕;胡卫芬;洪郁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自拟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4例,均为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0~30岁62例,31~42岁42例;病程3个月~3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83例,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者21例,均有孕史.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现行妇产科学教材制订.
作者:倪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7例系我院2001年3月~2005年12月门诊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15~72岁,平均57岁;病程2~7d,平均5.3d;疱疹位于头面部5例,眼部4例,颈部1例,胸背部10例,胸胁部3例,肩背部2例,腰腹部4例,下腹部2例,臀部2例,四肢4例.
作者:旦开蓉;但尚平;唐才莉;钱高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7~55岁,平均37.6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诊断标准为突发性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起病急,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查鼻内黏膜多呈苍白色,肿胀明显,鼻道较多清涕.
作者:胡镜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