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申脉治疗项背抽瘈1例

刘元平

关键词:针刺泻法, 申脉穴, 目痛, 背部肌肉, 喜条达, 恶抑郁, 自主, 主筋, 治疗, 太冲, 牵引, 平肝, 肝阳, 复发, 风府, 风池, 抽搐, 百会
摘要:张某,男,74岁,2005年10月22日就诊.前夜与子争吵后出现项背抽动,目痛口抽,时发时止,睡后抽醒,不能再睡.诊见项及背部肌肉抽搐,牵引头摇后仰,继则目痛口抽,不能言语,持续约半分钟即复如常.发作前头顶胀痛,发时不能自主,发后疲惫不堪.形瘦神疲,面赤,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肝主筋,喜条达恶抑郁.今暴怒,肝阳鸱张,筋无所主,而出现头胀顶痛,诸筋抽瘈.治以平肝理筋,取太冲、涌泉、百会、风池、风府,针刺泻法.治疗后未效,改用双侧申脉穴,针刺泻法,告愈,未再复发.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材标本微波养护观察

    微波用于加热、干燥、杀虫、灭菌等已30多年历史,但用于中药材标本的养护还并不多见.笔者在10多年的中药标本养护过程中,发现微波养护中药材标本具有很多优势.现就传统烘干与微波养护的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作者:程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近年来,笔者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0~40岁36例,40~60岁20例;病程短1年,长20年.其中32例作过敏原检查,提示大部分过敏因素为冷空气、烟尘、花粉、羽毛、动物皮屑等.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症,有反复发作病史.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鼻甲肿大.

    作者:刘绍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176例

    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17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于下.1 一般资料17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63例,女113例;年龄小17岁,大76岁,平均52.3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

    作者:王洪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观察

    笔者自拟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4例,均为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0~30岁62例,31~42岁42例;病程3个月~3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83例,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者21例,均有孕史.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现行妇产科学教材制订.

    作者:倪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

    2003~2006年,笔者用内补黄芪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60例中门诊患者104例、住院患者56例,按治疗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21~81岁,病程1个月~10年.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4~75岁,病程1.5个月~1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苍耳子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9例

    近年来,笔者用苍耳子汤治疗急性乳腺炎2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9例均为初产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中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4~30岁.产后1个月内发病21例、1~3个月6例、3~6个月2例,病程短者1 d、长者6 d,均为单侧乳房,伴发热者1例.

    作者:孙丹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失眠症60例

    2004年12月~2006年3月,我们用肉桂、吴茱萸、朱砂制成的敷料外贴双侧涌泉穴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1个月以上.

    作者:胡江华;汤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现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如下.1 不良反应的直接原因内毒素.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1].各种注射剂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源,而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源量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作者:杨开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妇科疾病体会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疏利三焦,和畅气机,调和脾胃之功能,笔者用小柴胡汤为主治疗妇科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施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效果.方法: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温针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玲;雷鸣;陆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观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枳实消痞汤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1%、94.8%和23.7%、6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FD有满意疗效.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作者:刘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癣洗剂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癣洗剂治疗糠秕马拉色茵毛囊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用癣洗剂(黄柏、黄芩、藿香、紫荆皮、花椒、石榴皮、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千里光、羌活)浸洗患处,对照组30例用施比灵(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薄荷脑、冰片、水杨酸、麝香草酚)浸洗患处.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癣洗剂治疗糠秕马拉色茵毛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广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固本澄源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举隅

    笔者采用固本澄源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 固摄肾元法患者,男,81岁,于2004年7月19日就诊.于1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尿频量多,诊为2型糖尿病.间断口服降糖西药及中成药等(具体药及量不详),病情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在10 mmol/L左右.近4个月来出现纳呆、胃胀满,曾在省某医院诊为糖尿病胃轻瘫.

    作者:穆绪超;郑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折三期饮食调护体会

    骨折后肌肉、筋骨受损、经脉受阻,血淤气滞损伤日久,可致气血虚弱,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接,故饮食调护与骨折愈合有密切联系.总结如下.

    作者:童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萎缩性胃炎证治体会

    笔者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取得一定疗效,体会如下.1 辨证论治脾胃湿热: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连朴饮加减.黄连6g,法半夏9g,厚朴12g,茯苓15g,陈皮15g,枳壳10g,芦根9g,山楂10g,神曲10g,白蔻仁9g,鸡内金10g,苏梗10g,栀子12g.

    作者:喻贵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2例

    神经性厌食是指主动拒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体象障碍的一种进食性行为障碍.笔者用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例1:郑某,女,13岁零4个月,2003年3月10日诊.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扁平疣400例

    多年来笔者用中药治疗扁平疣4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0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154例,女246例;年龄15~40岁,平均22.5岁;病程15天~7年不等,平均1.7年.皮疹多对称性发生在面部、手背及前臂,有300例曾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疗.

    作者:范淑云;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1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痊愈30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7~51 d,平均18.8 d.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瘫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运太;乔鹏涛;李芝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丁肉桂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

    笔者自1998年10月~2004年10月,用中药白丁肉桂散外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大4岁,小6个月;病程1天50例,2天15例,3天以上3例.均有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常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蛋花汤样、带有少量粘液,大便常规镜检见少量或较多的白细胞及较多的脂肪球.

    作者:罗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