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折三期饮食调护体会

童玫

关键词:骨折愈合, 饮食调护, 生长不良, 气血虚弱, 骨不连接, 骨折后, 血淤, 损伤, 受损, 气滞, 经脉, 筋骨, 肌肉, 骨痂
摘要:骨折后肌肉、筋骨受损、经脉受阻,血淤气滞损伤日久,可致气血虚弱,骨痂生长不良、骨不连接,故饮食调护与骨折愈合有密切联系.总结如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激素配合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用西药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8例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67.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P<0.05).结论:益肾健脾、清热化湿、活血化淤中药对消除或减少蛋白尿确有疗效.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95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阿米卡星注射液行宫旁注射.结果:治愈55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100%.盆腔炎性包块、内膜异位症粘连及盆腔术后粘连松解,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效果好.

    作者:王梅;邓新筌;王革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失眠42例

    笔者临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女性情志不畅失眠42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均为本院2004年3月~2006年2月中医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0~39岁13例,40~60岁29例;病程短1周,长6年.每日睡眠时间短1.5 h,长4 h,平均睡眠时间3 h.临床表现为夜眠少寐多梦,甚则彻夜不寐,心烦易怒,口苦,或心中郁闷不舒,头昏头晕,舌红苔白或白腻或黄或黄腻,脉细弦或弦数.

    作者: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效果.方法: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温针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72.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满意.

    作者:杨玲;雷鸣;陆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2例

    神经性厌食是指主动拒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伴有体象障碍的一种进食性行为障碍.笔者用中药治疗神经性厌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例1:郑某,女,13岁零4个月,2003年3月10日诊.

    作者:王启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申脉治疗项背抽瘈1例

    张某,男,74岁,2005年10月22日就诊.前夜与子争吵后出现项背抽动,目痛口抽,时发时止,睡后抽醒,不能再睡.诊见项及背部肌肉抽搐,牵引头摇后仰,继则目痛口抽,不能言语,持续约半分钟即复如常.发作前头顶胀痛,发时不能自主,发后疲惫不堪.形瘦神疲,面赤,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肝主筋,喜条达恶抑郁.今暴怒,肝阳鸱张,筋无所主,而出现头胀顶痛,诸筋抽瘈.治以平肝理筋,取太冲、涌泉、百会、风池、风府,针刺泻法.治疗后未效,改用双侧申脉穴,针刺泻法,告愈,未再复发.

    作者:刘元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西药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用胞二磷胆碱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扩张脑血管,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5-羟色胺从血小板中释放,改善微循环等.

    作者:杨存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用孕三烯酮假绝经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用中药加孕三烯酮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作者:刘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温针灸配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60例

    笔者用温针灸配合小针刀治疗肩周炎获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33例,男27例;年龄大65岁,小40岁;病情长1.5年,短3个月;单肩55例,双肩5例,X线检查示颈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10例肩关节有骨质增生,3例有外伤或骨折病史.

    作者:楼志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妇科疾病体会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疏利三焦,和畅气机,调和脾胃之功能,笔者用小柴胡汤为主治疗妇科疾病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作者:施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笔者近年来对局部晚期(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52例,为近4年来诊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男20例,女6例;年龄大67岁,小26岁,平均(46±1)岁.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年龄大62岁,小33岁,平均(47±1)岁.均经纤支镜或肺穿确诊,且经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局部晚期NSCLC.根据TNM分期标准为ⅢA~ⅢB期,无远处转移,无手术指征或不愿手术,KPS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李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45例观察

    目的:探讨参乌冠心冲剂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效果.方法:将75例难治性心衰病人分为A组45例和B组30例,两组均给于西医常规治疗,A组加服参乌冠心冲剂,疗程为1个月.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95.55%,B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乌冠心冲剂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元莹;郭茂松;郭文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失眠55例

    2001年3月~2005年12月间,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治疗失眠5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0例,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大74岁,小25岁,平均51岁;病程长32年,短3个月;伴糖尿病3例,高血压12例,习惯性便秘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35例.

    作者:赵虎成;杨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针刺颈淋巴结治疗痤疮30例

    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颈淋巴结治疗痤疮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小16岁,大25岁;病程短5个月,长3年.以粉针为主者25例,以脓疮为主者1例,以丘疹为主者2例,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者各1例.

    作者:久里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观察

    笔者自拟抗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4例,均为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0~30岁62例,31~42岁42例;病程3个月~3年;有急性盆腔炎病史者83例,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者21例,均有孕史.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现行妇产科学教材制订.

    作者:倪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

    2003~2006年,笔者用内补黄芪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60例中门诊患者104例、住院患者56例,按治疗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21~81岁,病程1个月~10年.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4~75岁,病程1.5个月~11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邓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敷贴涌泉穴治疗失眠症60例

    2004年12月~2006年3月,我们用肉桂、吴茱萸、朱砂制成的敷料外贴双侧涌泉穴治疗失眠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1个月以上.

    作者:胡江华;汤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炎58例

    目的:观察自拟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中虚湿遏气滞型慢性胃炎58例,用和中行气止痛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9%.结论:和中行气止痛汤加减治疗中虚湿遏气滞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吴应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管内插管自行拔管的风险控制

    气管内插管是ICU抢救治疗危重患者,进行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自行拔管,可引起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笔者对本院ICU523例气管插管患者的自行拔管风险控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佩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近年来,笔者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0~40岁36例,40~60岁20例;病程短1年,长20年.其中32例作过敏原检查,提示大部分过敏因素为冷空气、烟尘、花粉、羽毛、动物皮屑等.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为主症,有反复发作病史.局部检查可见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鼻甲肿大.

    作者:刘绍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