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其相关性

刘伟;闫海洋;赵跃;周广磊;孙甲甲;王英楠;陈旭义;张婷;孙圣凯

关键词:高血压, 端粒长度, 大鼠, 外周血白细胞, 肝脏组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肝脏组织端粒相对长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8只.高血压组采用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以及结扎后喂食8%NaCl饲料的方法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标准饲料进行喂养.饲养4个月后比较两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并分析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与肝脏组织端粒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与肝脏组织端粒长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肝脏组织端粒长度明显缩短,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早期手术组35例,于发病48 h内手术;延期手术组45例,待病情缓解后2~4周,无胰腺炎发作时再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中性粒细胞比率、WBC计数和血淀粉酶水平.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中性粒细胞比率、WBC计数及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1 d始,血淀粉酶水平逐渐降低,术后7 d时中性粒细胞比率及WBC计数较前降低(均P<0.05).结论 早期(发病48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非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可行,还可减少患者的总住院费用,降低复发率.

    作者:许显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胸膜固定术在青年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胸膜固定方法在青年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青年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2%碘酊涂擦行胸膜内固定,B组采用50%高糖喷洒灌注行胸膜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部疼痛评分、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而B组术后胸部疼痛评分、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未复发.结论 与应用2%碘酊涂擦胸膜相比,使用50%高糖喷洒灌注行胸膜内固定可减少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青年患者术后胸痛程度、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春雨;顾江魁;陶立伟;胡一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红藤消炎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选取76名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PCT、sICAM-1、血淀粉酶及WBC计数,血淀粉酶及WBC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及腹胀改善所需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淀粉酶、WBC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WBC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血淀粉酶、WBC计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肠鸣音恢复、腹痛及腹胀缓解所需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大黄红藤消炎方辅助治疗SAP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动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杨静;陈玉梅;张丽贤;田志颖;闫玉红;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节拍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内微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节拍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内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将57例初治局部晚期(ⅢB~Ⅳ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9例,两组均使用顺铂及长春瑞滨行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节拍化疗方案.两组均于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行CT扫描灌注成像,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及比较两组NSCLC病灶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及肿瘤局部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两组化疗前BF、BV及P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两组BF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化疗后BF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化疗前后BV及P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常规化疗方案比较,节拍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更有效地减少肿瘤局部BF,但对肿瘤局部BV及血管通透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孙莉;郭颖;陈卫东;李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分子纳米铂(Ⅳ)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

    目的 探讨高分子纳米铂(Ⅳ)对原位肝癌小鼠的抗肿瘤效果及对肝癌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1)对100只小鼠构建原位肝癌模型,选取36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分为高分子纳米泊(Ⅳ)组和奥沙利铂(Ⅱ)组各1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于干预1h、3h、6h、9h、12h、24h后,分批处死小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小鼠心、肝、脾、肺、肾器官内铂药含量;(2)取54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分子纳米铂(Ⅳ)组和奥沙利铂(Ⅱ)组各18只,干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后第1、3、5、7、9、11天分批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并测量肿瘤体积;(3)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奥沙利铂(Ⅱ)组(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以及不同浓度高分子钠米铂(Ⅳ)组(0.1μg/ml、1μg/ml、10μg/ml、100μg/ml),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奥沙利铂(Ⅱ)与高分子纳米铂(Ⅳ)干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72 h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1)干预1 h时,奥沙利铂(Ⅱ)组小鼠的肝及肾组织中铂药含量高,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奥沙利铂(Ⅱ)组小鼠的肝组织中铂药含量逐渐下降;高分子纳米铂(Ⅳ)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铂含量基本保持于一个稳定水平,干预6 h时肾组织中的铂含量较干预1 h时明显下降.(2)空白对照组小鼠的肝脏体积随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大,奥沙利铂(Ⅱ)组及高分子纳米铂(Ⅳ)组小鼠肝脏肿瘤增长缓慢,干预11天时肿瘤组织未见明显生长,且从第3天开始高分子纳米铂(Ⅳ)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有减小趋势.(3)干预48 h时,奥沙利铂(Ⅱ)组HepG-2细胞的活性低于高分子纳米铂(Ⅳ)组,但干预72 h时相反.结论 高分子纳米铂(Ⅳ)对原位肝癌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杰;焦成斌;尚进才;张晓丽;罗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肝脏组织端粒相对长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 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各8只.高血压组采用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以及结扎后喂食8%NaCl饲料的方法构建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标准饲料进行喂养.饲养4个月后比较两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并分析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与肝脏组织端粒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大鼠肝脏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与肝脏组织端粒长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肝脏组织端粒长度明显缩短,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刘伟;闫海洋;赵跃;周广磊;孙甲甲;王英楠;陈旭义;张婷;孙圣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嘧啶对老年全麻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和脑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嘧啶对全麻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和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92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嘧啶,比较两组肺血分流(QS/QT)、PaO2、PaC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CEO2)、精神状况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QS/QT、PaO2、CaO2及Da-jv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QS/QT、PaO2、CaO2及Da-jvO2均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但两组PaCO2及CE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两组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全麻单肺通气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嘧啶麻醉可提高QS/QT,同时可改善CaO2、Da-jvO2水平,降低POCD发生率.

    作者:陈冬梅;张靓;范玲玲;钟海燕;韩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刺猬信号-锌指转录因子通路与前列腺癌相关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刺猬信号-锌指转录因子通路(Hh-Gli)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抑制Hh-Gli信号传导可降低前列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潜力.Hh-Gli信号通过刺猬信号(Hh)配体与跨膜受体的结合引发,并由锌指转录因子(Gli)介导.辨识该信号通路并了解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是建立有效靶向治疗的关键步骤.现就Hh-Gli通路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其抵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远东;赵晖;官润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针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PTT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PTTD患者14例(20足),均行副舟骨切除+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比较术前术后相关X线指标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足弓恢复明显,AOFAS评分高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侧位第1跖骨距骨角、跟骨倾斜角、侧位跟距角、距舟覆盖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PTTD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凌椿;席智杰;张杰超;高峰;戴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咽拭子与血液标本EB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IM)咽拭子和血液标本EB病毒(EBV)核酸检测的结果.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41例IM患儿血液及咽拭子标本的EBV核酸,比较两种标本EBV阳性检出率.结果 患儿咽拭子标本EBV阳性率为87.8%(36/41),高于血液标本的48.78%(20/41)(P<0.05).结论 相对于血液标本,IM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EBV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通过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EBV对IM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周维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心率、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清肌酐(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BP、DBP、SV、LVEF、eGFR均增高,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Nt-proBNP、SCr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心率及醛固酮水平均降低,对照组醛固酮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Nt-proBNP、SCr均低于对照组,SV、LVEF、eGF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肾功能.

    作者:张先位;方丹;赵春丽;韦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价值.方法 选择PHC患者200例作为PHC组,另选择200例良性肝病患者为良性肝病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及铁蛋白水平,并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PHC的效能.结果 3组AFP、铁蛋白水平比较,均呈PHC组>良性肝病组>正常对照组(均P<0.05).不同分期PHC患者的AFP、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呈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均P<0.05).PHC患者中,AFP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AFP水平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HC患者存在铁蛋白异常表达;在AFP阴性的患者中,检测血清铁蛋白有助于PHC的诊断.

    作者:牛广林;程昌盛;潘卫珍;黄献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异物形成单向活瓣致心率下降1例报告

    目的 总结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异物形成单向活瓣致心率下降的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异物形成单向活瓣导致心率下降,为13个月患儿,异物为熟鸡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诊治方法.结果 术中探查时患儿自主呼吸停止,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下降,考虑主要为异物形成单向活瓣导致,立即给予阿托品及胸外按压,30 s后症状缓解.取出支气管异物后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风险高,麻醉医生需有比较准确的预判,制定个体化麻醉及急救方案.

    作者:王程昱;宋潇;杨希革;李志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烧伤伤员的伤情特点

    目的 探讨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烧伤伤员的伤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烧伤伤员31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烧伤基本情况(烧伤面积、程度、部位、复合伤情况、手术次数及住院时间)、治疗及转归情况.比较普通病房与ICU烧伤伤员的临床特点.评价鼓膜穿孔对烧伤伤员爆炸肺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31例烧伤伤员中位年龄27岁,均为男性,伤员烧伤深度为深Ⅱ度或深Ⅱ度合并Ⅲ度烧伤,并且以面部、四肢、颈部、头部居多;轻、中度烧伤为主,其中危重伤员9例,一般伤情伤员22例.以合并皮肤开放性外伤、眼部损伤、鼓膜穿孔为常见.10名(32.3%)伤员进入ICU治疗;30名伤员病情好转后出院,1名(3.2%)伤员死亡.与普通病房伤员比较,ICU烧伤伤员总体烧伤程度较重,深Ⅱ度、Ⅲ度、总烧伤面积较大,手术次数较多,住院天数较长,合并吸入性损伤者比例及躯干烧伤者比例均较高(均P<0.05).鼓膜穿孔预测爆炸肺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90(P>0.05).结论 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烧伤伤员伤情呈现一定的规律,熟练掌握批量烧伤伤员的伤情特点,可为今后各级医院开展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闫海洋;郑林林;何久智;付浩;张婷;陈孝储;乔娅楠;张永忠;陈冬;孙圣凯;王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动态增强MRI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周围血管管径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周围血管管径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乳腺疾病患者72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8例和良性组4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CE-MR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达峰时间、强化峰值、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病灶周围血管数目及病灶血管管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病灶血管管径、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血管管径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患者的强化峰值、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病灶周围血管数目及病灶血管管径均大于良性组,但达峰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病灶周围血管管径、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周围血管管径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855、0.905、0.971.结论 与其他单独指标比较,早期强化比值联合病灶周围血管管径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较高.

    作者:丁宁;陆淑娟;梁振;梁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Narcotrend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施行LC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前2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通过Narcotrend监测指导丙泊酚的靶控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气腹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观察两组手术苏醒后30 min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及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气腹时间及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后30 min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arcotrend系统监测下,LC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程先青;郑立东;李仁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管导航仪在HIV/AIDS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血管导航仪在静脉穿刺困难的HIV/AIDS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中的效果.方法 将HIV/AIDS伴发全身浅静脉炎、血管硬化、细小甚至闭塞患者50例,随机分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前应用血管导航仪探测血管情况,根据探测结果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查找血管进行静脉穿刺.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静脉可持续使用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为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9.2%、75.0%(均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耗时少于对照组,静脉可持续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血管导航仪在建立静脉通道有困难的HIV/AIDS患者中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耗时短,静脉可持续使用时间长,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邓月连;莫让辉;梁柱石;陈少珍;罗立诗;莫静蓝;姚佩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成都市血液透析护士共情能力与共情疲劳的现状及关系

    目的 了解成都市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能力和共情疲劳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成都市15所医院的血液透析护士263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77.35±5.74)分,处于中等水平;共情疲劳总分为(41.77±19.45)分,处于较低水平.血液透析护士共情能力中的情感护理维度得分与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负相关,而换位思考维度得分与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能力尚可,共情能力得分与共情疲劳得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减少共情疲劳的发生.

    作者:陈燕红;陈林;曹晓翼;张磊;李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切除联合术侧支气管动脉结扎术治疗咯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肺切除联合术侧支气管动脉结扎术治疗咯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行肺切除联合术侧支气管动脉结扎术的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术后30 d内)及远期止血效果、支气管胸膜瘘(BPF)发生率及术后1、6个月气管镜下支气管内膜变化,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近期无再发咯血,但远期再发咯血2例,均来源于对侧支气管.术后并发BPF 2例,均为原发病控制不佳所致.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支气管内膜主要表现为黏膜光滑、稍苍白,管腔无塌陷,术后6个月则恢复正常.结论 对咯血患者采取肺叶切除联合术侧支气管动脉结扎术能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再发咯血,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汤中文;倪正义;周密;许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两组均化疗2~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对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Ki-67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白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静脉炎及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Ki-67阳性率均下降,且观察组Ki-67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抑制癌组织生长,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云涛;马特;郭大伟;侯学忠;王勤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