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缘圆;于海波;杨卓欣;徐仲锳;李作为
目的 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和第5天(S3期)、发生NEC当天(S4期)收取两组尿液、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UIFABP和FC浓度.结果 A组与B组UIFABP浓度、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UIFABP及FC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个时间点NEC组的UIFABP浓度高于无NEC组,S2至S4期NEC组的FC浓度均高于无NEC组;NEC组的UIFABP和FC浓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3期UIFABP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1.892 mg/ml,敏感度为93.0%、特异性为56.8%;S4期UIFABP浓度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2.563 mg/ml,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7.3%.S3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198.9 μg/g,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6%.S4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254.4 μg/g,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61.2%.结论 FI早产儿的UIFABP与FC浓度持续升高.FI早产儿出现NEC可能性较大.早产儿发生FI第5天FC浓度、UIFABP异常升高,提示有发生NEC可能,对诊断NEC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姜燕;李和勤;白亚飞;曹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抗原分布,建立RhD阴性表型数据库.方法 对广西血液中心425份初筛RhD阴性标本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并分析阴性献血者Rh表型及Rh C、c、E、e抗原阳性频率分布特征.阴性献血者4种Rh抗原阳性频率分布依次为e(99.02%)>c(9.17%)>C(42.26%)>E(6.88%).结果 425份疑似RhD阴性血标本中,确认为RhD阴性407份,弱D型18份;407份RhD阴性血标本的ABO血型分布依次为:O型158份(38.82%)>A型119份(29.24%)>B型102份(25.06%)>AB型28份(6.88%);共检出7种表型,依次为dccee(51.60%)> dCcee(31.94%)>dCCee(9.58%)>dccEe(5.16%)>dccEE(0.98%)>dCcEe(0.49%)>dCCEe(0.25%),未检出dCcEE及dCCEE表型.Rh阴性献血者C、c、E、e4种Rh抗原的阳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99.02%)>c(90.17%)>C(42.26%)>E(6.88%).结论 掌握柳州市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抗原分布特征,建立RhD阴性供血者表型数据库,有利于为RhD阴性患者及时提供配型相合的血液;对科学管理RhD阴性血源和合理应用RhD阴性血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雄英;李聚林;许建荣;孔庆芳;谭庆芬;杨珊;徐阳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PTE患者按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施传统护理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临床路径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的疗效及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TE静脉溶栓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耀坤;邓惠英;龙丽珍;罗梅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技术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5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均施行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0~ 21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20 ~70 ml,平均30 ml;平均住院时间5.5d;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1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3~6个月进行彩超及膀胱镜检查,均无肿瘤复发表现.结论 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韩登俊;梁勇;黄凤鸣;曾翔;付光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组各10只,以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建模后抗MIF单抗组采用抗MIF单抗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建模后第8天检测血清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小鼠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UC模型组比较,抗MIF单抗组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UC模型组相比,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 抗MIF单抗能有效地抑制UC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UC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张启芳;王柏涛;郑奕;邱小芬;张海莲;李西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s)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痰或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24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筛选出的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行耐药性分析,并提取菌株DNA后分析PBP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4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有13株,占54.2%;13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对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不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76.9%和76.9%;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的不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6.2%、38.5%和30.8%;对美罗培南和万古霉素的不敏感率低,分别为15.4%和0.13株青霉素不敏感菌株未发现pbp1a基因突变菌株,5株存在pbp2b基因突变,占38.5%.结论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存在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而pbp2b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肺炎链球菌耐药的重要原因,应加强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及PBP基因突变监测.
作者:孔山;忽胜和;杨新原;赵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共4 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莫司乳膏治疗组的研究者总体评估评分、皮肤瘙痒程度及耀斑发生率均低于或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冯尚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功能改变情况.方法 高龄冠心病患者106例,均行PCI,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并检测6 min步行距离,了解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情况.结果 106例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而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峰值速度比值降低明显(P<0.05),且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结论 PCI能有效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惠慧;邓家强;赵献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厚朴排气合剂保留灌肠,疗程7d.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痊愈4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93.8%;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9例、23例、13例、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厚朴排气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疗效切确.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出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佳针药复合麻醉方案.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选择72例胃镜检查老年患者,随机分为9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A)、头体腧穴选择(B)、电针频率参数(C)、麻醉药物配伍(D)4个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干预,观察术中应激反应总积分、异丙酚用量、血压波动值、心率波动值、血氧饱和度、病人苏醒时间、检查操作时间等指标,评价佳组合方案.结果 麻醉药物配伍是影响麻醉效果的关键因素.针药复合麻醉的佳方案为:异丙酚+芬太尼、针刺介入时机在术前20 min、电针选择低高频交替(2/100 Hz)、腧穴选择头部和肢体穴位.结论 老年患者在胃镜检查术前20 min行头部和肢体穴位针刺,加用低、高频交替刺激,并给予异丙酚+芬太尼麻醉,是佳麻醉方案.
作者:陈永斌;农君;陈仁年;兰爱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粪便中钙卫蛋白(FCP)和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及其在评估UC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例UC缓解期患儿、41例UC活动期患儿及20例单纯腹泻患儿,检测其FCP和血清IL-2的水平,同时对活动期UC患儿进行肠镜检查,进行内镜分级及临床严重程度评估.结果 UC患儿中位FCP水平为451.8 μg/g,显著高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6 μg/g(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降低(P<0.05);UC患儿中位IL-2水平为213.0 ng/L,低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9.2 ng/L(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升高(P<0.05).64例UC患儿的Mayo评分与FC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活动期UC患儿中,FCP水平与Mayo评分、临床严重程度以及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而IL-2与Mayo评分、临床病情分度与内镜下分级负相关性(P<0.01),FCP与IL-2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FCP和IL-2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秦臻;吴成;陈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妥洛特罗贴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孟鲁斯特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3%,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好,并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清LgE水平.
作者:姚臻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联合常规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6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气分析(pH、PaO2、PaCO2)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LVEF、PaCO2、pH、PaO2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HR、RR及PaCO2均低于对照组,而LVEF、pH、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两组NT-proBNP水平较前下降,且研究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浙波;夏豪;陶波;王建铭;方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和40 mg/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血压、血清Hcy、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NO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血压较前下降(P<0.05),血脂水平较前改善(P<0.05),血清Hcy、ET-1、CRP、NO水平均下降(P<0.05),并且Hcy、ET-1、CRP及NO水平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治疗组Hcy、ET-1、CRP及NO下降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蔚然;蔡广;庞亮亮;曾海城;肖璇;李斌;赵东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游泳锻炼对老年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等速肌力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43例肩周炎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进行蛙泳锻炼12周;对照组按原生活方式,不进行游泳锻炼.干预前后测试患者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等速肌力,并进行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肩关节屈、内收和内旋峰力矩显著增大,且大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游泳锻炼能改善老年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肌力,缓解了疼痛,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作者:黄山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 mRNA的影响.方法 运用改进马血清联合甲强龙造模方法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分为生理盐水组、复方骨肽组、三七总皂苷组各10只,分别于股骨头局部注入生理盐水、复方骨肽及三七总皂苷,连续治疗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兔骨组织VEGF及BMP-2的mRNA表达量.结果 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的BMP2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三七总皂苷组与复方骨肽组的BMP2 mRNA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骨肽组和三七总皂苷组VEGF mRNA的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三七总皂苷组高于骨肽组(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提高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的VEGF mRNA和BMP2mRNA具有正向影响.
作者:韩杰;王世鑫;莫坚;王大伟;周龙清;韩林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前列解毒胶囊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精液不液化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玄驹胶囊+前列解毒胶囊)100例,对照组(前列解毒胶囊+维生素E)8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痊愈62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痊愈38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0.0%;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前列解毒胶囊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效果显著.
作者:唐喜;张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5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复发组)及15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放射性坏死组),均行1 H-MRS和DWI检查,收集患者治疗后首次出现实质强化区的胆碱(Cho)/肌酐(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Cr比值,以及相应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4个参数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损伤的效能.结果 放射性坏死组的ADC值显著高于复发组(P<0.05),而Cho/Cr和Cho/NAA值显著低于复发组(P<0.05);两组NA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ho/Cr值曲线下面积为0.935,诊断界值为2.24(P <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3.3%、86.4%;Cho/NAA曲线下面积为0.874,诊断界值为1.975(P <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78.0%;NAA/Cr曲线下面积为0.618,诊断界值为0.625(P >0.05);ADC曲线下面积为0.974,诊断界值为9.895×10-4 mm2/s(P<0.05),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7%、100.0%.结论 1H-MRS和DWI的多个参数能够有效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铁军;郑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64-多层螺旋CT造影(64-MSCTA)对大脑后循环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5例均行64-MSCT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估,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64-MS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64-MSCTA检查成像优良率为98.15%.64-MSCTA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41支,其中轻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18支,闭塞2支.DSA检查发现椎基底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40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10支,重度狭窄16支,闭塞2支.64-MSCTA对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为:轻度狭窄分别为75.00%、98.48%、90.00%、95.59%;中度狭窄分别为80.00%、95.59%、72.73%、97.01%;重度狭窄分别为100.00%、96.77%、88.89%、100.00%;闭塞均为100.00%.结论 64-MSCTA诊断大脑后循环动脉狭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才;韦英海;吴振宏;欧阳强;蓝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截骨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综合手术治疗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术期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45例(47膝),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三联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测量髌股合适角(CA)、髌骨倾斜角(PTA)及胫骨结节-滑车间距(Tr-TG),采用Kujala 髌股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40例患者(42膝)获得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缓解,术后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手术后CA、PTA及TT-TG分别由(21.61 ±9.55)°、(24.15±6.10)°、(24.14±1.64)mm降低到(6.84±2.37)°、(15.3 ±3.10)°、(13.10±2.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ujala、Lysholm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9.03±12.59)分、(54.88±10.29)分、(51.20±9.76)分提高到(91.13±4.32)分、(88.75±4.19)分、(88.10±3.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缓解患者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并可防止复发.
作者:孙忠良;吴术红;仲鹤鹤;邓钰泓;刘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