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韩嫣

关键词:齐拉西酮, 利培酮,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摘要: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1例,分别用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效率95%;利培酮组有效率92.5%,齐拉西酮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组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与维生素B2治疗偏头痛临床报道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79.7/10万[1].文献报告[2]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3倍,而有先兆者其危险性是对照组的6倍.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呼吸科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科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呼吸科住院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持续的护理行为干预及出院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戒烟率.结果:9个月时实验组戒烟率78.13%,对照组的戒烟率32.00%,两组戒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呼吸科患者的吸烟给予持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戒烟效果.

    作者:成黔容;童金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2009年收治脑梗死患者211例,采用腹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结果:治愈率达98%.结论: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合用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丛秀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生理、心理有很强烈的刺激.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和恐惧,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到手术的进行、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针对手术患者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都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

    作者:盖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采用积极心理治疗干预,一组不采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后,患者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积极的心理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方芸;胡海青;顾巧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有创人工气道的打开,使空气未经过鼻腔湿润和加温,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干燥和结痂,导致呼吸道梗阻,从而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爱萍;马渑霞;郭银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

    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每当提起中医药现代化,人们不免就想到了中西医结合,在部分人看来,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药现代化.其实不然,无论是从概念上、内涵上、发展目标上,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都不是一回事,两者既有严格的区别,也有相辅相成的地方.

    作者:宋明辉;于晓萍;田霞;魏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临床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304例均来自我科,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经PSG(多导睡眠图)监测为OSAHS 304例,应用Alice-Five,按国际标准方法,同步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其中,男250例,女54例.肥胖67%、颈围≥40cm 43%、吸烟者68%、饮酒27%;伴有高血压25%、慢支肺气肿21%、冠心病12%、脑血管意外10%、脂代谢紊乱9%、2型糖尿病7%.临床症状依次为打鼾85%,记忆力减退66%,乏力56%,憋醒头晕白天嗜睡均为46%,晨起头痛33%,尿频15%.结果:OSAHS轻度42%,中度24%,重度34%.伴有夜间低氧血症97%,侧卧位呼吸暂停47%,仰卧位呼吸暂停为53%.结论:针对OSAHS特点,应教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适当减肥、多侧卧入睡、晚上避免服用安眠药、积极治疗相关危险疾病.有手术指征者可手术;不能手术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

    作者:谢芙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探视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福利院,地处郊区,收住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一般被收住在封闭式病房,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和急性发作型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患者与外界隔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了解只能通过有限的住院环境及家属探视来实现.部分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或思念亲人时表现出的焦虑、抑郁,从而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和病房管理.因此,合理安排家属探视,对安定患者情绪、巩固治疗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后对患者病情有哪些影响,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探视后的表现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张建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面食中的铝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测定食品中铝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在基体改进剂作用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铝.结果:该方法的RSD为1.6%~3.6%;加标回收率为92.1%~102.4%.结论:本法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作者:熊居宏;张潮;题宗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书写精神科护理记录的体会

    护理记录是指在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1].它是护理记录具体化的记载,不仅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文字书写功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衡量护士工作优劣、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

    作者:刘萍华;喻红群;刘玉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将50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的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行为训练前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够有效矫正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何丽婵;苏保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佳木斯铁路地区餐具洗消效果分析

    我国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预防病从口入一直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餐具清洗消毒不仅影响餐具的感官效果,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餐具清洗消毒的监督监测是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和掌握佳木斯铁路地区餐具清洗消毒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预防疾病借餐具传播,佳木斯卫生监督站于2010年10月对本辖区餐饮单位的餐具清洗消毒情况进行调查及采样检测.通过对调查内容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餐具洗消效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李庆英;于立坤;陈绘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1例,分别用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采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齐拉西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效率95%;利培酮组有效率92.5%,齐拉西酮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组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韩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度[1].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5%,而血压计持有者中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2].这显著影响了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服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我院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与未自行血压检测组比较发现,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我院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集的12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18%;静脉给药103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1.1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祖斌;苏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为(70.21±16.46)%,显效时间(10.6±3.5)天,显效率69.4%,有效率91.7%,有效治疗量(357±59)mg/d,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EPS发生率低,安全性好.结论:喹硫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之一,安全性较高.

    作者:胡景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作者:林春洁;苏保育;肖旭曼;何丽婵;黄维手;杨宇;苏巧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四种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MP被动凝集法(MP-Ab)、免疫斑点法方法在儿童MP感染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锦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3~4月临床诊断MP感染的患儿138例,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PCR,同时取血清做MP-Ab和免疫斑点方法检测.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快速培养呈阳性66例,阳性率为47.8%,检验时间24小时.PCR检测阳性82例,阳性率59.4%,检验时间8小时.MP-Ab检测阳性116例,阳性率84.0%,检验时间4小时.免疫斑点法阳性103例,阳性率74.0%,检验时间1小时.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每种检验的敏感性及送检时患者的病程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作者:李满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