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肢体骨骨折内-外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4例精神分裂症骨折患者做内固定术25例(内固定组),做外固定术19例(外固定组).结果:内固定组临床愈合21例(84.0%),延迟愈合4例(16.0%);外固定组临床愈合11例(57.9%),延迟愈合8例(42.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骨折好采用内固定术,可降低延迟愈合并畸形愈合的发生率,也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控制和治疗,减少专科护理和治疗难度,如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有利于提高个体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剑;陶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民政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利于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临床一线护士156名进行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我院护士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深造机会少、编制紧张、超负荷工作是重度压力源;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不合作、担心出差错事故、仪器设备不足是较为突出的压力源;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紧张等因子分较高,显示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结论:建议从管理角度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积极创造条件减轻其工作压力和改善其亚健康状况,有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疗满意度.
作者:沈雪芝;邹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调配的重要书面文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也是促进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要了解临床用药情况,有必要对临床用药处方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汤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生理、心理有很强烈的刺激.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和恐惧,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到手术的进行、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针对手术患者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都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
作者:盖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住院猝死的6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17‰,占同期住院死亡患者的15.79%;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翠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介绍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回顾我院81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的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好转70例,死亡11例.结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刘美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2009年收治脑梗死患者211例,采用腹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治疗.结果:治愈率达98%.结论:蝮蛇抗栓酶与胞磷胆碱合用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低廉的治疗方法.
作者:丛秀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宫外孕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均予米非司酮50mg,2次/d,连服3天,监测血HCG值.结果:发生持续性宫外孕2例(2%).结论: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宫外孕有效、方法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向红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好转出院74例,因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死亡6例,因出现低血压死亡3例,因出血死亡2例.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早使用溶栓治疗并进行严密的监护、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立娜;刘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饮食习惯改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便秘日益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外科学组将便秘定义为大便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用手法帮助排便,7天内排便少于2次或长期无便意[1].便秘是由胃肠和盆底肌解剖和功能失常而引起的排便障碍,即慢性功能性便秘(CFC)[2].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OOC根据病理特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膨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内脏下垂等;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本文就便秘常见类型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赵冰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 346万,约每两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且控制率低,仅为7.6%.高血压急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等.高血压是慢性病,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明显,这使得他们忽视了高血压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极度缺乏,预防观念比较淡薄,仅1/3左右的患者能有意识地进行疾病管理.部分患者误认为老年人血压略高是正常现象,更加忽视了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因此,应加强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友芬;于丽;夏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随着公众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风险,提高应对能力,防止纠纷发生.医疗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就是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危险[1].护理风险是指护理患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ICU病房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科室,抢救机会多,急救仪器复杂,护士操作多,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刁靖;姚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福利院,地处郊区,收住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一般被收住在封闭式病房,给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和急性发作型患者得到系统的观察和治疗提供了保障,使家庭和社会得以安全.患者与外界隔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了解只能通过有限的住院环境及家属探视来实现.部分患者存在不能接受精神病患者的角色或思念亲人时表现出的焦虑、抑郁,从而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和病房管理.因此,合理安排家属探视,对安定患者情绪、巩固治疗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步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探视后对患者病情有哪些影响,对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探视后的表现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张建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输卵管复通术先后在一些医院开展.输卵管复通术是对实施输卵管结扎后要求再生育妇女所进行的修复手术.本文对2001年1月~2010年6月我院55例输卵管复通术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5例全部为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其中,近端包埋法8例,波氏法45例,银夹法2例.受术者年龄25~39岁,其中,35岁以前49例.复通术距结扎时间3个月~14年.其中5年内44例(占80%),5年以上11例(占20%).再婚3例,占4%;其余为小孩夭折,占96%.术前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26例,双侧不显影3例,单侧不显影3例.月经周期长2例.盆腔检查无异常55例.
作者:刘春英;张同梅;王兴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PWV)和踝臂指数(ABI)测定结果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统计485例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的PWV和ABI检测结果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PWV对冠心病存在正预报值,低ABI是存在冠心病附加危险的独立因素.结论:应用PWV(评估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指数)和ABI(评估动脉闭塞的一个指数)综合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独立指标.
作者:彭玲湘;范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采用积极心理治疗干预,一组不采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后,患者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积极的心理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方芸;胡海青;顾巧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青年失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对156例青年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青年失业人员其自我和谐程度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结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青年失业人员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及自我的刻板性较低,自我的灵活性较高;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两因子和自我经验的不和谐有显著的正相关(r=0.107,0.088).SCL-90各个分量表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刻板有显著正相关.结论:青年失业人员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作者:刘军;范喜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具备观察、思维及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方法:分别论述观察、思维及应对能力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培养要点及实现途径.结果与结论:培养和提高护士观察、思维及应对能力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护士的责任所在,是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要重视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强化,使之在不断观察、求知、学习、思考、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开发自身潜能,完善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李峰郁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