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李凯利
目的:观察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另用心宝丸,治疗组另用炙甘草汤加减.结果: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好.
作者:高碧芸;陈学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改良银质针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109例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用改良银质针齐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银质针齐刺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陈伟;姜兴鹏;谢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张某,女,43岁,2012年11月15日初诊.2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头晕,反复发作无定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头晕发作时不能行走,休息后稍有好转,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时有头痛、双上肢麻木、偶有恶心、耳鸣、视物旋转,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于当地医院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后好转,但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复发加重,头晕、头痛,视物旋转,双上肢麻木,恶心、呕吐,喉中痰多易咯,纳可,眠差,二便调.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3项偏高,血压115/76mmHg,舌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弦滑.查臂丛牵拉实验(-),旋颈实验(+).
作者:付莉;苏志维;余青;赵征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附子与白附片名称相似,但其植物来源及药材并非一物,功效主治各异.现从来源、性状、显微、加工炮制、功效、化学成分将二者鉴别如下.1 来源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习称“禹白附”,主产河南、甘肃、湖北等省.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陶弘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李时珍谓:“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主产四川、陕西省.2 性状鉴别白附子药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制白附子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呈半透明状,周边淡棕色.气微,味微涩,无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
作者:虞文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苦参黄柏洗液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40例用苦参黄柏洗液(苦参、黄柏、金银花、野菊花、白芷、石菖蒲、地肤子、蛇床子)外洗.结果:治愈率90%.结论:苦参黄柏洗液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效果较好.
作者:田静;肖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泄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益肾祛瘀泄浊汤口服,对照组用西药厄贝沙坦片(安博维)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0%,对照组6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等减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益肾祛瘀泄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有较满意疗效.
作者:黄玲;侯延军;宋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偏头痛(migraine)是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的搏动性头痛,以疼痛剧烈、位置不定、反复发作为特征.近年来,偏头痛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概述如下.1 中药外用嗅吸法.孙丽华等[1]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方,过滤药液以雾化吸人,治疗偏头痛28例,总有效率96.4%.
作者:刘娜;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静滴,对照组33例单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
作者:王一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以来,笔者用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均为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5.7岁;病程3个月以内25例,3~6个月14例,6个月以上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及《中医内科学》[3].有胃脘胀痛或胀满,常伴胁肋胀痛,暖气频作,胸闷不舒,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情志不畅等因素诱发或加重.消化道X线钡餐、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
作者:牟昭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笔者以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为治法,用芍药地黄汤加枳实、酒炙大黄为基本方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甚佳,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5例,均为中医门诊及皮肤科门诊患者.男32例,女23例;年龄大68岁,小21岁;病程长15天,短2天;发病于头部2例,颈部5例,胸胁部30例,背部13例,下肢5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皮肤病学》拟定[1].①多在春秋季节发病,以成年患者多见.②皮损出现前,常见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疱壁较紧张,常单呈带状分布,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坏疽性.④可见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或皮损消褪后仍遗有疼痛.
作者:唐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老年人因年老体虚,肠壁肌间神经丛兴奋性降低,肠壁张力减弱,肠内容通过缓慢,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大便秘结.《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指出体内津液不足、糟粕干结、水不能行舟是便秘发生的机理[1].于普林等[2]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国6个城市的老年人便秘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总患病率为11.5%,与年龄、气候、膳食结构及运动量等因素有关.治疗老年便秘的方法很多,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治疗便秘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刘桂琴;王翼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郭剑华主任中医师在临床教学中反复强调“在治疗筋伤疾病中,要充分重视整体观的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跟师学习中,理解郭师在认识筋伤整体观有3个方面内容,即天人感应、内外统一、整体施治.现分述如下.1 天人感应郭师曾说天人感应,既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天人感应”早在“易经”年代便有所记载.《易·第三十一卦泽山咸》解释:“彖日: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中医在长期实践中,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从这一认识出发,就能理解人与自然界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于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所以《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作者:马善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1].傅春华教授是全国中医药教育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从事临床科研与教学40余年,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等疾病,现将导师治疗月经后期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昕;傅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笔者跟师出诊期间,老师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病例:李某,男,40岁,2012年8月20日初诊.体胖,嗜食烟酒肥甘,2年前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针刺样疼痛,夜间加重,于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痛风,予秋水仙碱、别嘌醇片及碳酸氢钠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但每隔3个月左右第1跖趾关节肿痛再发.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及足背红肿、发热、拒按,局部可见痛风石,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查血尿酸为600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湿热蕴毒,痰瘀阻络.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痰逐瘀通络.用火针联合中药内服.在患侧行间、太冲、内庭、陷谷、大都、太白、血海、丰隆处用火针点刺放血.患者坐位,双足垂地,在足下垫一些报纸.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由通红转白亮,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度为0.3~1寸.每穴1~3针,足部腧穴以出血为度.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100mL左右,每周治疗1次.术后48h内保持针孔的清洁干燥.
作者:陈德龙;郭嘉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阳虚湿滞(郁病)代某,女,48岁.2011年11月19日初诊.口、鼻、眼干燥感数年,经过多家医院用中、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治疗不愈,情绪低落,怀疑是绝症.胃脘胀满,不思水,背心、足心凉,精神、胃纳、睡眠、大便可,舌质淡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沉.2年前行子宫切除术.虽感口、鼻、眼干燥,但不思水,舌脉亦无阴虚表现.初步印象为湿热阻滞中焦,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水津不布,机窍失润.治以清化湿热,调畅气机.方用甘露消毒丹化裁.白豆蔻10g(后下),藿香12g,茵陈20g(先煎),滑石30g(包煎),川木通8g,黄芩15g,石菖蒲10g,淡竹叶15g,连翘12g,浙贝母12g,薄荷10g(后下),香附12g.5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450mL,分3次饭后温服.嘱不要过度忧虑.2011年11月26日复诊,诸症未见好转,舌仍有齿痕、苔转白腻,脉沉细.求医心切,反复询问其病可否治好,虽5剂药后未见明显疗效,也按时复诊,足见其对医者的信任.前方不效,当另谋良策.观其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背心觉冷.
作者:王辉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用达英-35、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瘀互结型优于克罗米芬治疗.
作者:刘婷婷;林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消补汤治疗男性乳疠的疗效.方法: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消补汤(自拟),对照组口服乳腺散结颗粒.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54.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补汤治疗男性乳疠疗效显著.
作者:张玉丽;张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康汤为主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用肾康汤为主综合治疗,12~14日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以肌酐为主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症状及临床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肾康汤为主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
作者:刘莉;余家奇;曹文富;蒋发群;刘培洪;彭纪临;罗美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用强的松、VitB1、VitB12,治疗组用针刺、还五牵正汤等.两组均以1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1%、对照组8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透析致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复方病氯米松外搽,观察组用中药熏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3.3%、对照组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作者:刘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