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权;袁德培;杨进岗
李某,男,51岁,2008年7月20日初诊.因“两次鼻中隔术后,反复发热3个月”,于2008年6月23日入住重庆某三甲医院,7月9日行第3次鼻中隔术,病检为炎性肉芽组织及少许坏死组织中散在不典型细胞,另见灶性鳞状细胞增生.发热不退,疑为肿瘤并准备到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作进一步筛查.自行转请中医试治.反复发热3个月余,下午加重,体温在39℃左右,伴鼻阻不通,有黄色稠涕,手心特别热,面色红赤,口干多饮,无汗,尿多,纳差,舌质红苔白厚,脉细数.
作者:王辉武;李群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马钱子配伍苏木(简称马苏)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滑膜中IL-1 β、IL-6、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马苏配伍后的抗炎机制并寻求佳配比.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1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马钱子单煎剂组,马苏1∶6、1∶12、1∶18、1∶24煎剂组.除空白组外于大鼠右后足跖垫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1mL,复制AA大鼠模型,测定AA大鼠滑膜中IL-1 β、IL-6、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马苏1∶18煎剂组能显著降低AA大鼠滑膜中IL-1 β、IL-6的含量(P<0.05),且能升高AA大鼠滑膜中IL-10的含量(P<0.05).推测马苏是通过降低AA大鼠滑膜中IL-1β含量、减少炎性因子IL-6的分泌,升高保护性因子IL-10含量发挥其抗炎作用.结论:马苏对AA具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佳配比为马苏1∶18煎剂.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杨子东;唐迎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全真一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4周.结果:显效率治疗组72.73%,对照组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GRQ积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SGRQ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EV1/FVC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疗效显著.
作者:周卫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尼莫地平、洋地黄、普萘洛尔、缬沙坦、依那普利,试验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boston积分、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疗效.
作者:毛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抑郁的效果.方法: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口服.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9.3%、90.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HAMD和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西药治疗,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抑郁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胡金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引经药川芎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对照组只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34.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引经药川芎治疗头痛治愈率高.
作者:陈立兵;郑剑波;邓钰杰;雷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百令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只用氯沙坦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中医临床症状、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及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疗效显著.
作者:马欣;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蒲七胶囊治疗放环后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给予蒲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两组均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67.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行经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行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七胶囊治疗放环后经期延长效果较好.
作者:殷艳萍;吕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我们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腹泻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4岁16例,5~7岁13例,8~10岁11例,平均6.5岁;病程3月~1年19例,1年~3年12例,3年~5年9例;伴有不同程度发热22例,伴有恶心呕吐16例,伴有轻度腹痛10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2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岁17例,5~7岁14例,8~10岁9例,平均5.6岁;病程3月~1年20例,1~3年11例,3~5年9例;伴有不同程度发热11例,伴有恶心呕吐8例,伴有轻度腹痛6例,里急后重4例,血常规查白细胞明显增高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詹传锋;朱其建;李连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用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33例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骨折再移位.参照胥氏膝关节综合评分法,优2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93%.结论: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取除方便、允许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荨麻疹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用荨麻疹方自拟治疗.结果:痊愈50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5%.结论:荨麻疹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作者:肖万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对症及支持性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0.00%,总有效率98.87%,对照组痊愈率53.33%,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松;李铁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同时与百优解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中风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和一般体穴(取患侧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用其他针灸治疗,对照组另用百优解口服.治疗前进行HAMD抑郁量表、MES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治疗后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HAMD量表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门、四神聪、印堂为主加减配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与西药百优解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肖顺琼;李国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肾运脾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用补中益气汤合济川煎加味治疗.结果: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补中益气汤合济川煎治疗便秘效果较好.
作者:顾三元;胥靖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腕伤熏洗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腕伤熏洗方治疗.结果:治愈41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腕伤熏洗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胡永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泮托拉唑,治疗组加用白眉蛇毒血凝酶,3天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56%、对照组8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262,P=0.05).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止血快速,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泮托拉唑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便汤治疗老年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通便汤,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治疗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8%,对照组7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便汤治疗老年人便秘效果显著.
作者:李健康;李静;张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该书载医论36篇,方论63篇,分为卷上、卷中、卷下三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盛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引述了大量《内经》、《难经》原文.卷中阐述了脾胃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如对饮食劳倦所伤、脾胃虚弱、安养心神的用药与针刺等.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沉浮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了各种治疗方法,有论有方,并附有案例[1].
作者:张宏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盆腔炎疾病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分为寒湿凝滞证和湿热瘀阻证,寒湿凝滞证用甘姜苓术汤加减,湿热瘀阻证用大黄牡丹汤加减.对照组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72%、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痛经有较好效果.
作者:韩志平;夏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李想;徐京育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