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湿温发热

王辉武;李群堂

关键词:反复发热, 鼻中隔, 医科大学, 细胞增生, 三甲医院, 肉芽组织, 坏死组织, 发热不退, 不典型, 重庆, 肿瘤, 中医, 体温, 术后, 舌质, 筛查, 初诊, 成都, 鼻阻
摘要:李某,男,51岁,2008年7月20日初诊.因“两次鼻中隔术后,反复发热3个月”,于2008年6月23日入住重庆某三甲医院,7月9日行第3次鼻中隔术,病检为炎性肉芽组织及少许坏死组织中散在不典型细胞,另见灶性鳞状细胞增生.发热不退,疑为肿瘤并准备到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作进一步筛查.自行转请中医试治.反复发热3个月余,下午加重,体温在39℃左右,伴鼻阻不通,有黄色稠涕,手心特别热,面色红赤,口干多饮,无汗,尿多,纳差,舌质红苔白厚,脉细数.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CAG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则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rastic cancer,PLGC).目前认为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来自日本的1900例早期胃癌的检查结果,有94%的萎缩性胃炎是由不规则黏膜发展来的,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1].CAG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嗳气、食欲减退、钝痛等[2.目前,临床上对CAG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3],而中药治疗CAG却显现出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几年中药治疗CAG的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朱永苹;朱燕华;张学宁;林寿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清热排毒胶囊对急性痛风大鼠模型IL-1β、IL-8和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清热排毒胶囊对尿酸钠(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浸出液中IL-1 β、IL-8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戴芬组)、模型组、空白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天,于第5天灌胃给药1h后予尿酸钠晶体局部关节腔注射形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量大鼠踝关节关节肿胀度,应用ELISA法测定踝关节浸出液中IL-1 β、IL-8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踝关节浸出液中IL-1 β、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和戴芬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降低明显,IL-1 β、IL-8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清热排毒胶囊中剂量组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低于戴芬组(P>0.05).结论:清热排毒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发挥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组织中IL-1 β、IL-8和TNF-0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苗慧;马鸿斌;孙红旭;杨雪芳;常建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秦皮与核桃楸的鉴别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ru.rhynchophyIla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1].主产于东北、河北、内蒙古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毒泻痢、血痢,也用于治疗肝经郁热、目赤肿痛、生翳等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n.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也常被当作秦皮在广泛使用.现将秦皮与核桃楸的基本鉴别特征介绍如下.

    作者:周宝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同时与百优解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中风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和一般体穴(取患侧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用其他针灸治疗,对照组另用百优解口服.治疗前进行HAMD抑郁量表、MES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治疗后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HAMD量表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门、四神聪、印堂为主加减配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与西药百优解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肖顺琼;李国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抵挡汤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下肢血管病变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配合高脂饲料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抵挡汤组、辛伐他汀组、罗格列酮组,给药12周后取股动脉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下肢动脉血管ICAM-1 和VCAM-1表达增多.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抵挡汤组、辛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组的大鼠动脉血管免疫组化染色ICAM-1 和VCAM-1表达减少.结论:抵挡汤抑制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ICAM-1及VCAM-1表达,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作者:高悉航;牟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肾炎3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百令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只用氯沙坦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中医临床症状、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及白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型疗效显著.

    作者:马欣;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疏肝活血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疏肝活血降浊汤口服,对照组40例用血脂康胶囊口服,治疗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7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活血降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运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特征.方法:对65例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取纵切面,垂直于长轴,测内膜厚处,观察和记录内膜及宫腔内的异常图像、血流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5例,误诊6例,误诊率9%,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表现宫腔线弯曲、中断、或消失,息肉多表现为稍高回声光团,息肉范围0.9~3.2cm.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无包膜,蒂部子宫内膜线多较完整.当直径大于1.5cm时彩色多普勒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误诊中多为与息肉超声表现类似的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病变.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并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黏膜下肌瘤等疾病相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首选方法.

    作者:莫元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温针深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

    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我们用温针深刺治疗膝骨关节炎7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小32岁,大78岁;左膝36例,右膝28例,双膝14例;病程短2个月,长21年.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及关节间隙改变,排除结核、感染、骨折及占位性病变.

    作者:杨晓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GP方案配合参芪地黄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GP方案配合参芪地黄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参芪地黄汤组49例,两组均予GP方案化疗,参芪地黄汤组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3~5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参芪地黄汤组87.76%,对照组69.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芪地黄汤组化疗后的卡式评分、疗效评估均较对照组疗效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方案配合参芪地黄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临床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强;黄鸳鸳;樊云;李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闫咏梅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笔者有幸跟随导师闫咏梅教授门诊,导师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脑血管常见疾病如头痛、眩晕、不寐等,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头痛(血管性头痛)刘某,女,4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前额及颞顶部明显,疼痛呈跳动感,偶有口干、口苦,烦躁少寐,二便正常,舌边尖红苔黄,脉弦细.TCD示脑供血不足.诊断为头痛(肝阳上亢证).治宜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清热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后下),石决明20g(先煎),杜仲10g,川牛膝10g,桑寄生10g,焦栀子10g,黄芩8g,远志10g,茯神12g,川芎12g,葛根12g,郁金10g.7剂,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作者:蒙鹏飞;谢福恒;李岗;闫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髓心减压植骨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股骨头坏死36例

    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们用髓心减压植骨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36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201 1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患者,为Ficat Ⅰ、Ⅱ期或ARCO1~3期,股骨头外形尚可无明显塌陷.男27例,女9例;年龄26~ 72岁,平均47.5岁;单侧股骨头坏死者22例,双侧发病者14例;酒精性12例(23髋),激素性23例(19髋),外伤性1例(1髋).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经常规检查无重要脏器病变,且可耐受手术,治疗前2周无其它药物服用史.

    作者:刘昱;张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口服西药三苯氧胺,观察组加服逍遥散加味,疗程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7.8%、对照组6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

    作者:卢业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2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李想;徐京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80例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对症及支持性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0.00%,总有效率98.87%,对照组痊愈率53.33%,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松;李铁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进展

    高血压肾损害是指因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黄芪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缺血及利尿,能增强代谢、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1].因此,临床常用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现将近年来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200例

    2009年至2013年,我们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2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例中,男134例,女66例;年龄10~81岁,平均51岁;病程短2年,长15年,平均7年;支气管哮喘41例,慢性支气管炎159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009年3月第1版).症状体征:①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此症状每年发作3个月,连续2年以上,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②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体征:两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罗淑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瘀毒清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瘀毒清,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血脂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笑梅;李正兰;张超;李涛;翟艳清;唐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曾倩运用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经验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我国不孕症发生率约为7%~10%,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1].曾倩主任医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杨家林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更年期诸症、痛经等疾病.现将曾师运用人工周期法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唐红云;冯玉霞;王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3.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愈显率治疗组60.00%、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针刺治疗.

    作者:白冰超;闫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