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欧阳晓西;欧阳作理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对照组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彭冬华;曾瑶池;穆桂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以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150例以10%复方黄柏液熏洗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正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予以手术、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治疗。结果: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78.8%、对照组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24.67±6.85)d、对照组(37.85±9.6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功能恢复好,愈合快。
作者:罗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81.2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Barthe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孙尚斐;刘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晋献春教授为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擅治疑难杂症,现将晋师临床应用经方验案介绍如下。1哮喘陈某,女、46岁,2006年7月12日初诊。支气管哮喘反复20年。受凉后经常反复发作,每年发作多次,近几年发作频繁,发作时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吸入可立即缓解。诊见体胖,满月脸,脸色暗,发作时、睡觉时、喉中有痰鸣、张口抬肩,痰清稀,口不干,舌淡红苔白如粉,脉略沉弦。诊断为哮喘。辨证为寒饮。治以化痰除饮,止哮平喘。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6g,桂枝10g,白芍15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6g,法半夏15g,炙甘草6g。10剂,水煎,1日1剂,服3次。服10剂后哮喘发作缓解,痰鸣减轻,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略沉。效不更方,仍服前方,少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前方继服10剂后,症状进一步缓解,偶尔发作,但鼻干,痰黏、舌红苔白,脉沉。改用定喘汤加射干。药用射干15g,麻黄6g,杏仁12g,桑白皮15g,黄芩10g,半夏12g,苏子15g,款冬花15g,白果15g,甘草6g。10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又诊脸小,脸色不暗,痰黏减轻,痰少,鼻不干,近未发作,舌红苔白,脉沉,仍服前方5剂,症状消除痊愈。
作者:龚贵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和关节压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胆道镜下钛激光碎石及逆冲洗配合中药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胆道镜下钛激光碎石结合逆冲洗术,治疗组加用疏肝利胆排石汤治疗。结果: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38%、29.73%、16.22%,对照组分别为59.46%、18.92%、8.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胆石残留率、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13±3.6)天、21.62%、10.81%,对照组分别为(18±4.9)天、40.54%、24.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排石汤联合胆道镜下钛激光碎石结合逆冲洗治疗胆管结石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胆石残留率和复发率。
作者: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抱枕法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及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抱枕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固定4~6周,随访3个月,采用Neer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对照组69.23%、治疗组89.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肩关节半脱位6例、治疗6周肩关节半脱位3例,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肩关节半脱位,两组末次随访均无骨折不愈合。结论:抱枕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可避免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谭超贤;李振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白癜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观察组加用乌藜消白汤治疗,对照组另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皮损面积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对各种临床症状进行中医症候的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7%、对照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5);失眠健忘、头晕耳鸣以及腰膝酸软的中医症候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03±0.33)分、(0.52±0.11)分、(0.64±0.15)分,对照组分别为(1.85±0.57)分、(1.43±0.36)分、(1.35±0.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肝肾亏虚型疗效较显著。
作者:章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三仁汤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但首载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湿温》[1]。由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组成。是治疗湿温初期,邪留气分,湿重于热,病位在上之主方。其组方特点为宣上、畅中、渗下,疏通三焦气机,三焦分消,具有三焦同治之功。化湿为主,清热为辅。开肺气为先,肺气开则一身气机开。有疏利气机、化湿清热、宣畅三焦之效。笔者在临床中用三仁汤化裁治疗白涩证、混睛障、瞳神紧小、视瞻昏渺等疾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赵越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海特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用中药灌肠配合海特光治疗仪照射下腹部区域治疗。结果:痊愈41例,显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中药灌肠配合海特光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龙弥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对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脂TG、LDL-C、HDL-C、TC和炎症因子水平TNF-α、CRP、IL-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TG、LDL-C、HDL-C、TC和炎症因子水平TNF-α、CRP、IL-8明显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金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加用宣肺平喘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78%、对照组7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咳嗽、哮鸣音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WBC、CRP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哮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毛宗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消积汤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肝健脾消积汤辅助治疗。结果:总改善率观察组90.48%、对照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和1年生存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ALT、AST 和 TBil 等指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消积汤辅助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和生存质量。
作者:温国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
作者:罗荣彬;陈荣秋;李青泉;周大成;周婉英;李兆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和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略优于西医,但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和医疗费用,并发症较少。
作者:莫小琴;陈慧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科在建设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脑病科过程中,按照《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59号),在2014年度对220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了情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叶林梅;封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湿疹具有血虚、血瘀兼湿邪内著的病机特点,治疗应养血与除湿同顾,化瘀与祛风止痒共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内服外用,标本兼顾,是慢性湿疹治疗的重要思路。
作者:黄延芳;何晓铭;谭剑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80%,对照组68.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疗效较好。
作者:张海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虚湿滞型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4例,均为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69岁、平均(50.3±9.2)岁,病程平均(20.3±3.4)年,肝功能ALT(75.6±10.9)U/L、AST(82.3±11.2)U/L、ALB(25.6±3.5)U/L。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1岁、平均(48.3±10.2)岁,病程平均(21.3±5.7)年,肝功能ALT(80.6±9.7)U/L、AST(79.3±13.2)U/L、ALB (24.8±4.1)U/L。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谭登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