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华;曾瑶池;穆桂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与降纤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钟守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加用强化躯干肌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下肢痉挛状态、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量表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可以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作者:马启寿;林茜;陈美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以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150例以10%复方黄柏液熏洗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痔疮膏外用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正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口服,对照组予口服百忧解。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NIH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柴胡疏肝散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吴宗艺;张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的育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其中男性因素约占50%[1]。少弱精症是不育症的常见病因[2]。欧阳斌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病科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从事男性疾病的诊治多年,现将其诊治少弱精症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苏泽春;欧阳斌;耿强;姚科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均给予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口服依帕司他治疗,治疗组加用电针和中药腿足浴治疗,治疗前后症状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同时给予肌电图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余晓霞;王友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康力龙、环孢霉素A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滋肾汤方,服3~6个月。结果:两组外周血WB C、Hb、PLT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b、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外周血象。
作者:贺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对照组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暖宫化瘀型中药奄包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彭冬华;曾瑶池;穆桂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和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略优于西医,但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和医疗费用,并发症较少。
作者:莫小琴;陈慧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蠲痛汤联合西药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西药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蠲痛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7.18%、对照组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比较,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蠲痛汤联合西药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显著,能更有效改善疼痛症状。
作者:商建飞;许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汤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消肿止痛汤熏洗,对照组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比较两组肛缘水肿消退时间、肛缘水肿消退疗效、肛门疼痛消退时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缘水肿消退时间、肛门疼痛消退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止痛汤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可缓解肛门疼痛,减轻肛缘水肿。
作者:李艳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风润肤汤外洗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卤米松乳膏外涂治疗,试验组用活血祛风润肤汤外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4.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风润肤汤外洗治疗手足皲裂疗效显著。
作者:刘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75%、对照组81.2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Barthe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孙尚斐;刘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调肝汤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化浊解毒调肝汤治疗。结果:治疗后发作频率观察组(1.30±1.12)次,对照组(3.73±3.1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6.30%,对照组7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汤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能减少发作频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克伟;张东华;熊建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术后常规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内肛门排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3天内排便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黄龙汤加减治疗对股骨颈术后腹胀、便秘症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高星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针法,研究组加用天宗穴温通针法。结果:研究组VAS、S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基础针法结合天宗穴温通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较好。
作者:谭玄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肛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外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10%、对照组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肛门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陈俊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两年笔者用传统针灸结合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总结如下。共36例,女21例、男15例,年龄45~68岁,病程1个月~2年。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风寒湿邪侵袭史或外伤史。早期肩部酸痛,以后逐渐加剧,昼轻夜重,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加重。肩关节周围有明显的压痛,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扩散。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严重者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X线及化验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肥胖高脂血症血脂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针灸治疗(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带脉、五枢、维道、足临泣、风市、足三里、三阴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TG、TC 、LDL-C和HDL-C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 、LDL-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 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TG、TC 、LDL-C和HDL-C 表达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不良发生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内分泌紊乱发生率和消化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肥胖高脂血症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及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柳丹;易伟民;陶彦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和关节压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