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福萍;邱兰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1],常见的致病原是轮状病毒,该病缺乏特效疗法.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2007年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68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化疗、围手术期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静脉高营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临床实践.我科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共1 350例,出现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渗液15例,经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永慧;陆杰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在102例肝癌手术中应用了术中B超检查,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芬莲;陈小勋;陶宗欣;王丽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cute mesenteric vasculav occlusionAMVO)属少见病(0.6%)[1],但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导致以广泛肠坏死为主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故病死率高(60%~90%)[2].常见类型为: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mesentericavterial embolism,MAE),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vterial thrombosis,MAT)以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ns thrombosis,MVT).199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收治AMVO患者17例,现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旺;陈延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HBV,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据统计,我国每年约2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在出生时携带HBV[2],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因此探讨HBV母婴传播规律对预防和阻断HBV感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141例HBsAg阳性的住院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的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黄明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小儿尿路感染是儿科较常见的疾病,如治疗不彻底常易复发,反复发作可使肾脏形成瘢痕,以致形成慢性肾盂肾炎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和终末肾衰竭.现将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6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食管破裂与穿孔是一种少见的胸部急症,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我院199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破裂与穿孔15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矾;韦贵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近视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参数与其生物学径线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在本中心接受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370例,采用Bausch&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 z角膜地形图系统采集每位患者的双眼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参数(Q值)、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美国Tomey AL-2000 Biometer/Pachymeter超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然后分别作Q值对角膜厚度、角膜横径、前房深度、眼轴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5项数据中仅前房深度呈正态分布.近视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534.838±31.759)μm、前房深度(3.670±0.243)mm、角膜横径(11.452±0.631)mm、眼轴长(25.026±2.195)mm和Q值(-0.269±0.131)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07(P=0.039)、0.180(P=0.001)、0.230(P=0.000)、0.020(P=0.707),即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角膜横径与Q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眼轴长与Q值无相关性.结论 近视眼的角膜Q值相对于眼的生物学径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作者:黄建忠;赵武校;刘伟民;杨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PDCA循环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包括以下4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 A(Action)处理,PDCA则是由以上4个英文单词的第1个字母组成.
作者:黄斯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是挽救病人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系统常规抗癫痫治疗对绝大部分癫痫持续状态病人有效,但对极少数病人效果差,临床将经足量一线、二线抗癫痫药(AEDS)如安定、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治疗不能控制的持续癫痫发作且超过1 h的癫痫状态称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1].本文对近几年来RSE不同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给药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薛富英;曾祥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患者,骨转移发生率较高.而一旦发生骨转移,控制骨痛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骨转移常见的症状是骨疼痛.在广泛性骨转移癌出现严重骨疼痛时,那些通常使用的治疗手段即止痛药物、激素、化疗和外照射治疗都不够理想,且均可出现严重副作用或治疗失效[1].而应用89Sr内照射治疗,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生物效应,可起到更加广泛和持久的镇痛作用.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3月,使用89Sr治疗62例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取得了良好的止痛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安康;汤青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除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测外,联合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已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关注的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指标.本文采用cTnI、Mb、CK-MB复合检测板联合快速定性检测69例疑为AMI病人血清中的cTnI、Mb、CK-MB,旨在探讨此复合检测板对快速诊断AMI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庆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院2000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敷及电疗治疗稳定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2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经过根治性治疗后约有29%~38%的患者未控或复发,是宫颈癌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31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病人,本文对复发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马宇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女孩晚发月经者手腕骨的发育情况.方法 在广西隆安县某乡镇中学选出14~17岁的壮族女生,月经晚潮者(月经在14周岁之后来潮或未来潮的女性)35名(其中已来潮24名,未来潮11名).以及月经正常来潮者42名作为研究的对象.撮左手后前位X线正位片,以李果珍百分计数法确定骨龄,并测量第二掌骨中点横径及内径,依据Barnett提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第二掌骨皮质厚度和皮质指数.结果 (1)广西隆安县壮族女生正常月经来潮组骨龄、骨皮质厚度、皮质指数均值均高于晚发月经来潮组(P<0.05);(2)在晚发月经来潮女生中已来潮组的骨龄为(14.93±0.91)岁,来潮时间年龄为(15.43±0.87)岁.结论 广西隆安壮族女生晚发月经初潮者骨的发育落后于正常月经来潮者,晚发月经初潮的女性.膏龄落后于时间年龄.
作者:阙玉玲;黄东;游坤;王丹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新生血管青光眼(NVG)是一种难治性眼病,常因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眼内出血性疾病,导致虹膜新生血管产生,继发青光眼[1],常因眼压不能控制而摘除眼球.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结膜瓣及巩膜瓣下敷贴丝裂霉素C(MMC)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许建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不同拔针方法对病人舒适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 000例次病人,随机采用无菌输液敷贴压迫针眼缓慢拔针法(观察组)和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局部疼痛感、局部出血、针眼感染、血管弹性等方面有何不同.结果 观察组病人局部疼痛、局部出血、针眼感染、血管弹性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菌输液敷贴压迫针眼缓慢拔针法明显优于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提高了输液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杨福弟;唐万秋;吕晓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医疗器械已经成为衡量医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手术室作为医院医疗器械重点投入的部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对手术室的设备投入不断增加,而目前手术室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还远未跟上这一形势的需要.如何从现行的经验型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从而实现医疗器械的安全、高效使用,是手术室管理者必须深入探索的课题.
作者:骆伟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体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对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3种体位护理,每一种体位持续10 min,每一种体位测3次,取平均值.结果 健侧卧位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其他体位(P<0.05).结论 健侧卧位可改变肺通气,增加血氧饱和度.
作者:廖喜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梧州市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各托幼机构集体儿童进行健康检查,采用WHO推荐的儿童体格生长参数进行评价.结果 梧州市集体儿童2005年体重、身高达均值及均值以上标准分别是33.76%、41.4%:2006年为34.18%、42.81%;2007年为35.76%、43.5%;集体儿童营养不良病患率: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2005年分别为7.9%、6.9%、2.8%;2006年分别为7.1%、6.4%、2.5%;2007年分别为6.4%、5.6%、2.0%;肥胖发生率3年间分别为0.7%、1.4%、1.8%.结论 广西梧州市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营养不良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体重、身高达标率不容乐观.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管理,指导家长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龚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