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孙玫;王宇蔚;王建军

关键词:慢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中西药合用, 对照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理胃舒肝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时间、胃脘灼热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饱胀感消失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效果较好.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瘀热互结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甲硝唑、氨苄西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盆腔疼痛、白带增多、腰骶疼痛、附带压痛、盆腔积液的改善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瘀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谷青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疏肝利胆汤治疗,对照组用消炎利胆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7%、64.3%,影像学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6%、6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常增伟;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94例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化瘀汤.结果: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肾虚血瘀证疗效较好.

    作者:姚立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毒清颗粒对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连续性腹膜透析,观察组加用尿毒清颗粒.结果:iPTH、Alb、Hb、血磷、血钙、hs-CRP、IL-6指标观察组分别为(21.67±9.72) ng/L、(44.73±1.31) g/L、(12.34±1.07) g/dl、(1.22±0.31) mmol/L、(2.33±0.29)mmol/L、(3.03± 0.76) mg/L、(9.82± 4.28) ng/L,对照组分别为(55.47± 10.53) ng/L、(36.82±2.37) g/L、(8.62±1.03) g/dL、(1.82±0.55) mmol/L、(2.01±0.14) mmol/L、(4.67±1.73) mg/L、(14.85±4.26)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Ccr、SGA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99±0.18)、(66.32±5.14)W/1.732、(24.14±1.68)分,对照组指标分别为(1.71±0.12)、(54.37±6.78) W/1.732、(19.75±1.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用尿毒清颗粒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营养状况.

    作者:王文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久泻验案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有健脾利湿、温化痰饮之功,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主治痰饮病.笔者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久泻疗效满意,举例如下.谭某,女,34岁.慢性溏泻3年余,大便每日2~3次,无黏液脓血便,时或腹痛隐隐,偶感乏力倦怠,舌红苔薄黄,脉沉.药用炒白术30g,茯苓20g,桂枝12g,炒白芍20g,砂仁3g,佩兰10g,炒苍术15g,黄连6g,吴茱萸3g,甘草6g.每日1剂,服5剂.嘱其忌生冷、甜品及油腻之品等.二诊无腹痛,大便每日1~2次,大便成形.上方去黄连、吴茱萸,加党参10g.每日1剂,服7剂.三诊,大便日1次,大便成形,无腹痛,舌红苔薄,脉沉.方药用炒白术30g,茯苓20g,桂枝6g,甘草6g.再服5剂.四诊大便正常,日1次,无腹痛、乏力倦怠感;随访3个月无复发.

    作者:李书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2.09%、实验组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力均明显好转,实验组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肌力.

    作者:张伟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蒸气浴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8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用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张力评分、WeeFIM评分和GMFM-88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蒸气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作者:王彩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两组均予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0.0%、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15.0%、对照组复发率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熊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用消食健脾丸治疗,观察组用四君子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愈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近远期效果均较好,且安全.

    作者:李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莫沙必利片治疗,中西医组加用雷火神针及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西医组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中西医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常规组相近,中西医组胃排空平均时间、消化道症状积分、QOL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较好,可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安全.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偏头痛诱发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偏头痛诱发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42例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一般资料和诱发慢性偏头痛因素,并进行SAS、SDS和PSQI评分.结果:情绪或压力、环境因素、睡眠和生活方式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焦虑和抑郁亦是诱发的主要原因.女性更易受情绪或压力和激素作用影响,男性更易受食品或饮料影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是影响偏头痛的主要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诱发慢性偏头痛.

    作者:江艳;黄珍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视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加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加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更高.

    作者:李琪;王翠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段亚亭治疗湿阻经验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脾胃,以口淡、纳呆、头如裹、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苔厚腻为主证的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湿邪致病可有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外邪入侵所致病,内湿多由饮食生冷、瓜果、油腻、肥甘和酒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精微,导致内生水湿,湿阻脾胃,湿从内生.段亚亭为国医大师,重庆市名中医,国家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悬壶近70年,现将段老治疗湿阻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刘陈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用西药和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

    作者:罗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作者:何森辉;武晓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大剂量岷当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TXB2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剂量岷当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血清Hcy与血浆TXB2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岷当归低、中、高剂量组及叶酸对照组各8只.采用L-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家兔模型.造模8周后,岷当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岷当归水煎液1.4g/ (kg· d)、2.8g/ (kg· d)、5.6g/ (kg· d)灌胃,叶酸组给予叶酸1.5mg/ (kg·d)、维生素B620mg/(kg·d)、维生素B12 0.25mg/(kg·d)灌胃.12周后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血栓素B2(TXB2)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清Hcy指标高于正常组(P<0.05),岷当归低、中、高剂量组、叶酸组较模型组血清Hcy指标低(P<0.05),岷当归中、高剂量组血清Hcy指标低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血浆TXB2指标较正常组升高(P<0.05),岷当归各剂量组、叶酸组血浆TXB2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岷当归各剂量组血浆TXB2指标较叶酸组低(P<0.05),高剂量组血浆TXB2指标较岷当归低、中剂量组低(P< 0.05).结论:大剂量岷当归能够降低HHcy兔血清Hcy与血浆TXB2指标,减少血管内皮损伤与抑制血小板活化.

    作者:王晓萍;周明旺;徐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牵引及止痛、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试验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3.33%、对照组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作者:郭振;李引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三期辅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三期辅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中药三期辅治.观察两组关节功能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三期辅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利于关节功能康复,能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预后.

    作者:孟显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艾灸配合葛根汤内服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葛根汤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用西药治疗,B组用艾灸配合葛根汤内服治疗.结果: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葛根汤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黎秋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儿童脾虚厌食36例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笔者用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脾虚厌食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门诊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3~4岁15例,5~6岁10例,7~8岁6例,9~10岁5例.

    作者:杨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