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朴光国;路新民;郝丽丽;梁盾
我科于2000年~2003年6月共收治小儿断指病人12例,行断指再植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耿昌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纯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例23处掌、指骨骨折,行切开复位,2~3枚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个月.结果根据TAM评分,全部达优,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AO自身攻丝螺钉内固定为手部骨折提供了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传煌;宫云霞;杨涛;王利;邵明;李文庆;欧迪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指端损伤中,大部分是指端组织的复合性损伤,包括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的裂伤,指骨骨折,甲体脱落.在这类损伤中,由于甲体的脱落,修复后的甲床按常规用凡士林油纱覆盖,造成甲床组织术后畸形愈合的比例大,影响再生甲体的美观及手指的功能.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5月,对急诊收治甲床损伤、甲体脱落的指端复合性损伤的病人,应用输血器上莫非氏管的管壁制成的甲模板覆盖甲床,通过术后5个月~1年的随访,再生甲体外观与健甲体比较无明显区别,现总结如下.
作者:管同勋;潘希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科学的断手指分类方法,一方面提供了进行学术交流的描述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断指再植、拇手指再造、手指损伤修复等的研究和诊治水平.本文就断手指分类的有关问题进行复习,试图揭示断手指分类的现状,并探讨进行这项工作的方向.
作者:陆志方;张咸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右前臂和手突然出现麻木疼痛,手部厥冷,无明显外伤史,于出现症状后12小时就诊.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前臂中部至手指皮肤苍白,并出现散在的青紫斑块.自肘部向远端皮温明显低于肘上部位及健侧,手部尤为明显.手部呈袜套样感觉丧失,前臂感觉明显减退.尺桡动脉搏动消失,手部毛细血管充盈明显减慢,手背浅表静脉萎瘪.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示:右肱动脉无血流信号.既往曾有风心病伴房颤史3年.诊断:急性右肱动脉栓塞.
作者:乔永平;王晨霖;丛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5年2月~2002年8月,我院行指尖再植49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俊红;赵亮;范华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69例98处骨折,均采用手法或切开复位,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指骨钻孔使用克氏针钻孔.结果本组骨折全部愈合,随访3~12月,骨折无移位,无断钉,外固定稳固,关节稳定,活动范围佳,无感染.其中1例病理性骨折大块骨移植用支架固定,疗效满意.结论固定器具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使用无螺纹的克氏针钻孔对软组织损伤轻微,避免了用螺纹钻头钻孔时对肌腱、神经等的缠绕损伤,对指远端血运干扰小,针孔无感染,利于支架下护理及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关节功能佳.
作者:刘云江;戚剑;李智勇;邱旭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游离皮瓣组(联)合移植再造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方法.方法自1996年8月以来,共对8例ⅡB及以上拇指缺失合并虎口挛缩的病人进行拇指再造,其中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6例,与肩胛皮瓣组(联)合移植2例.结果8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再造拇指与皮瓣存活,拇指功能良好,虎口平均扩大4.8cm.结论应用游离第二足趾与肩胛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组(联)合移植的方法,是解决拇指ⅡB及以上缺失合并虎口严重挛缩的良好选择.
作者:范存义;蔡培华;宋飒;曾炳芳;姜佩珠;眭述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以第一掌背动脉为供血动脉的不同形式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从1995~2003年,临床应用三种不同形式的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1)顺行切取示指背侧皮瓣;(2)扩大切取示指背侧皮瓣;(3)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虎口、拇指以及示指特别是其指腹的皮肤缺损.结果本组6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有35例,修复后拇指和示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mm~12mm(平均8.1mm),外形满意,皮瓣质地佳,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结论切取不同形式的第一掌背动脉筋膜皮瓣,特别是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皮瓣是安全可行的,扩大了此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
作者:潘希贵;管同勋;李亮;田万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上臂桡神经损伤常规采用外侧入路,显露及修复桡神经均很方便.对于少数桡神经在肱骨后方的损伤,外侧入路往往不便于桡神经的缝合操作.我们于1991年2月~1999年5月采用后侧入路治疗桡神经在肱骨后方的损伤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阚世廉;费起礼;张建兵;鲁毅军;殷中罡;王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基础,表现为月骨内的骨折,密度、形状发生改变,继发腕关节滑膜炎,腕骨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
作者:路来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简称OCS)是骨与关节损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如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常造成难以逆转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的严重后果.现就我院收治的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诊治不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东黎阳;夏凡;刘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4月~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辅以前臂石膏托短期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2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且无感染.采用改良Gartland and Werl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疗效优59例,良11例,可4例,差2例,总优良率92.1%.结论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闫合德;高伟阳;李志杰;洪建军;历智;陈星隆;李晓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应用掌长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游朝勇;徐连胜;张振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1999年6月~2002年4月,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顽固性动脉痉挛56例63指,有效解除了痉挛,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玲珑;滕云升;郭永明;张朝;吴勐;王龙虎;张全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我科对手部皮肤撕脱伤病人及时根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或游离皮瓣覆盖,对损伤严重的多指撕脱伤采用腹部袋形皮瓣包埋,术后及时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美莲;王会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9月我科急诊行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双拇指1例,术后经过功能锻炼,手握、捏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庄加川;张振伟;廖坚文;古纪欢;周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在手指近、中节背侧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行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伤指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世民;胡溱;周艳玲;彭桂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手掌部浅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的吻合浅静脉治疗手掌部皮肤撕脱伤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8只新鲜成人手标本,用乳胶灌注后对手掌部浅静脉干在掌心区、大鱼际区、小鱼际区、腕掌区、掌指关节区的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掌心部存在交叉灌通的浅静脉血管网;大鱼际区、腕掌区存在1.0mm以上可供吻合的浅静脉;小鱼际区相对较少;掌指关节区与背侧静脉相交汇;各区域间浅静脉互有交通.结论对于手掌部皮肤逆行撕脱伤,通过吻合腕掌区及大鱼际区的浅静脉可使其成活.
作者:潘风雨;田万成;邹云雯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