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发症36例护理体会

石雅萍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 贲门血管离断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发生出血性并发症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大量腹水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1例.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密切监测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方法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MEI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结果符合率,以了解三种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法:用三种方法平行检测收集的血清标本HBsAg,并相互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检测HBsAg的结果符合率为74.3%,其中,ELIS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94.9%;GICA与MEIA结果符合率为76.9%.GICA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的各项诊断指标都不甚理想.结论:①GIC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5%和81.5%,较ELISA和MEIA低,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和误诊率,只能起筛查作用.遇到HBsAg弱阳性的血清标本必须与ELISA法并用,实行双检.②ELISA较MEIA灵敏度和特异性略低,当测定标本的OD值在cutoff附近,即检测灰区时,建议用MEIA复检.

    作者:王玉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糖尿病并发泌尿系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积极调整机体状态,稳定血糖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血糖和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经过全面精心围手术期护理,23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积极的护理干预及术后的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不仅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更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桂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策略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中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而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很低,坚持服药并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仅占6.1%.

    作者:崔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 HFMD)是全球范围内流行性传染疾病.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2009年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 618例,死亡50例.报告病例中以婴幼儿为主,5岁以下占94.8%,3岁以下占77.6%.本文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周凤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效果.方法:将3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观察组采用诺和灵30R控制血糖.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效果肯定.

    作者:廖胜松;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的CT 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 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内呈瘤结节,2例瘤周呈强化残圈,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 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彪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Caveolin-1与组织再生

    Caveolae (little cave)是1953年Palade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的细颈瓶状的细胞膜内陷结构,当时命名为plasmalemmal vesicles.1955年,Yamada将其命名为Caveolae[1].该结构含有胆固醇、鞘磷脂(sphingomylin)、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是一个不溶于去垢剂的膜区域,约50~100 nm,可单个或葡萄串状成簇出现,或由多个Caveolae融合而成长管状结构,并以Caveolin蛋白为标志分子[2].

    作者:杨婷;刘东生;丁隆;曲义坤;路艳;杨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早产儿护理新进展

    从护理角度出发,应保证早产儿能安全渡过保暖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体重稳定增长,尽快出暖箱,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改善预后.现结合有关资料和临床实践综述早产儿护理新进展.

    作者:周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2例) 和利培酮组(32 例),疗程8周.采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6%;利培酮组分别为78.12%和93.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齐拉西酮组14例,利培酮组15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程度均较轻.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黄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不同损伤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智测成绩对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损伤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智测成绩的差别.方法:93例近期住院的脑外伤患者出院前接受中国韦氏成人智测量表(WAIS-RC)评估.结果:轻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3~15分,45例)的WAIS-RC的智测成绩总分及各分项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中、重度脑外伤组(GCS评分≤12分,48例)(P均<0.05~0.01).结论:损伤程度不同的颅脑外伤患者智测成绩有显著区别.

    作者:刘作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术后16例护理体会

    脾脏是腹腔脏器中易受损的器官,外伤性脾脏破裂是常见的内脏损伤,多因急性大出血而迅速发生休克.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6例.因抢救措施得力,置两路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顺利,有效地保证液体流速而成功转运、快速救治.现将成功经验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现将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特点该病临床特点:①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剧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病变在胰头及合并胆道疾病时,痛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左腰放射.整个胰腺受累时,痛位于整个上腹部,向背部放射,呈束带感.

    作者:龙丽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5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在诊治的7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进行心肺复苏57例.结果:在57例患者中,心跳呼吸骤停时间≤5min者,救治成功率12.8%;心跳呼吸骤停时间>5min者,救治成功率为5.6%.结论:越早实施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越高.

    作者:由丽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3.6枚/例,淋巴结转移25例(37.31%),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7.59%),本组随访1~5年无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5.06%.结论:原发灶根治+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术式.探索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个体化的适应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12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老年人心力衰竭并胸腔积液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前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8例,胸腔积液性质待定3例,肺炎1例.首次查房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7例,误诊为恶性胸腔积液5例.5~7天确诊后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胸腔积液的老年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做相应的检查,如心脏超声检查、常规心电图等.做好鉴别诊断,可防止充血性心力衰竭并胸腔积液的误诊、误治.

    作者:宋永福;张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肠内营养剂的研究进展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是指将管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治疗方法.肠内营养剂是指用于临床肠内营养支持的各种产品的总称.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甚至可以延长患者生命.肠内营养疗效确切、使用方法灵活、价格低廉,特别适合于民康医院使用.

    作者:陆之岗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20例ADHD患儿随机单盲分成两组.治疗组10例,采用中药保神汤加味和西药利他林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西药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评分、学习成绩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几个方面的统计比较.结果:治疗组在Conners量表父母症状问卷评分、学习成绩提高及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ADHD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利他林的疗效.

    作者:黄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4天测定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1次/d,共治疗14天.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胞磷胆碱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3天后hs-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hs-CRP和Fg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蔡敏;马曦;罗春阳;彭雪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方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丰富的工娱疗活动、制定激励机制、病情观察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结果:患者的精神衰退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社会功能的恢复.结论: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李宴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 病例简介患儿,女,3岁,因感冒发热服用磺胺、维生素B1等药物,20天后全身及唇周出现水疱,糜烂、破溃,以前胸为重,水泡大小不等,自行破溃,形成皮肤糜烂缺损,并渗出淡黄色液体.既往身体健康,无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2℃,P 84次/min,R 19次/min.胸部有5cm×6cm皮肤糜烂破溃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窦性心律,腹平软.入院诊断:重症过敏性剥脱性皮炎.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