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治疗前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变化

杨莹莹

关键词:奥曲肽,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D-二聚体
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血清 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小时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有关。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46例,行开腹胃大部切除术;B组44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术后随访1-2年,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胃大部切除术,单纯穿孔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创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胃十二直肠溃疡的首选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闫志勇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咨询典型案例汇总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咨询典型案例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期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合理用药咨询典型案例汇总分析,对用药咨询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理用药咨询典型案例涉及药品以消化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抗菌药物所占的比例高;咨询内容以药物用法用量、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居多。结论: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金钰;汪宇;陆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奥曲肽治疗前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血清 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8小时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奥曲肽对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有关。

    作者:杨莹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1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C型臂引导下颈神经后内侧支与颈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比较

    目的:比较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治疗颈椎病与颈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效果,方法: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组(A组,n=50)和颈旁神经阻滞组(B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A组总效率较B组高,两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颈旁神经阻滞。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分成两组,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掌握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达标、自我管理能力达标、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服务,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淑媛;阎立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区域性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扩展应用。方法:对阳信县人民医院口腔科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的72例行区域性切除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选择的72例肿瘤大径均小于或等于4.5cm的患者中,均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切除组织周缘常规做快速病理,均未发现肿瘤细胞。短随访5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8.33%)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16例(22.2%)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患者均未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肿瘤大径小于4.5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窦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3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前置胎盘患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均安全分娩。结果:患者在住院后5~16d ,康复出院。在30例新生儿中,其中8例早产儿,1例死亡。结论:在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谨慎有效操作,可保障患者安全分娩。

    作者:严妮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11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1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盗汗、咳嗽、发热等,经检查发现,多数患者淋巴结肿大,胸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作为肺门、片影、纵膈、浸润影及栗粒状淋巴结肿大。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抗结核治疗后。经随访2年发现,20例患者死亡,2年内死亡率为17.9%。结论:应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对于存在合并症或高危行为的肺结核患者,建议其进行HIV检查,及早发现艾滋病,及时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艾滋病死亡率。

    作者:张富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人文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患者心理应急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手术室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手术室择期手术的普外科手术病人13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间实施人文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手术互理。比较两组术中心理应急情绪反应和术前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在全程手术中表现在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和心率、血压指标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室围手术期人文护理能减轻择期手术患者心理情绪反应,有利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伟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胎膜早破是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羊水从阴道流出,是目前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针对2例胎膜早破的患者,通过对患者病例的分析,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日常、饮食、心理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从病例的护理措施中,总结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希望对胎膜早破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唐琳;庞金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带器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行 B超查孕、查环技术服务的育龄妇女12662例,查出带器妊娠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列带器妊娠中8例为节育器下移;6例为T型节育器位置正常但节育器放置年限较长超过IUD的使用期限均为10年以上;1例为IUD下移合并多发子宫肌瘤;1例为圆型节育器位置正常。结论: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查孕、查环率,及时查出移位节育器及节育器放置年限较长超过 IUD的使用期限,给予及时更换,避免带器妊娠,降低避孕失败率。

    作者:曾素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56例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产科新生儿窒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6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对不同程度的新生儿窒息在严格的抢救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新生儿均复苏率为100%;其中完全复苏的轻度窒息新生儿为92.3%,重度窒息新生儿为64.7%;复苏情况良好的轻度窒息新生儿为7.7%,重度窒息新生儿为35.3%,轻度窒息新生儿完全复苏的概率高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必须进行及时的治疗,帮助新生儿恢复正常的呼吸,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素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二尖瓣成形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4岁-68岁二尖瓣成形术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6.5±13.5)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裂缺修补、瓣叶部分切除缝合、腱索折叠或转移成形、人工腱索成形、交界成形、双孔法成形、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结果:因成形失败改行二尖瓣置换4例,本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术中根据病人二尖瓣的形态,瓣叶质量,采用相应的成形方式,可取的良好手术效果。

    作者:陈红卫;潘砚鹏;张磊磊;詹海波;陈文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常规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术后1W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的7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大承气汤100ml鼻饲,100ml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对照组9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治愈24例,7-14d治愈13例,14-30d例治愈7例;对照组7d治愈12例,7-14d治愈4例,14-30d例治愈8例。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商俊彦;单新娜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84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于分娩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难产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难产率、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发产后出血发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难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卒中康复期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卒中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提纲式访问,分析归纳67例卒中康复期患者心理特征,开展有心理护理的体会与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部分抑郁情绪严重患者,可达到抑郁的诊断标准。结论:卒中康复期患者心理障碍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进一步康复和生存质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蔡秀明;吴学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腹腔镜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宫外孕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8例患者经术前充分的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宫外孕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和扎实的护理知识,而且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支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韦群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肥城市城区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作用。方法:2011年9月,在肥城市内10区中每区抽取1个居委会,选择60岁及以上、均无慢性疾病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共2378人接种流感疫苗(免疫组),并选取2280人设立对照组。经6个月追踪观察,研究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的作用。结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对降低流感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邵兵;赵学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孕期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定期检查直至分娩的372例初产妇,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6例,对照组仅作定期检查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时配合、难产、产后出血、产程时间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剖宫产、产时配合不佳、难产、产后出血、产程时间(≥10h)及1 min Apgar评分(≥8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健康教育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亚琴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