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气压止血带在骨外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武志刚

关键词:骨外手术, 自动气压止血带,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针对气压止血带采用不同保护垫及压力差异分析其影响皮肤软组织的程度.方法:将60例肢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时间与压力相同条件下,采用止血带后影响皮肤软组织的差别.结果:对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皮肤软组织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动气压止血带采用不同保护垫及压力差异对损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程度具有直接影响.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82例初产妇有关资料,按照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分为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两组各有41例患者.根据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将非尿潴留组患者小于6小时的甲组(有20例)和大于6小时的乙组(有21例).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睡眠质量上,尿潴留组初产妇明显高于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分析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可发现乙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甲组初产妇,尿潴留与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后睡眠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在产后早期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可明显降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对于提高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乔正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90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2%,对照组分别为6.7%、13.3%,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77.8%,观察组为91.1%,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5.6±3.1),观察组为(18.9±3.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危重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蔡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哮喘治疗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5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儿则给予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哮喘治疗与护理中,可以有效的对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巧玲;杨柳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股骨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保守治疗方法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检验 ABO 血型的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 AB0血型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间的326名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验血型.结果:两种方法检验326名健康人员的血型结果是一致的,其中 O 型人数少,B 型人数多,其次为 A 型和 AB 型;而两种检验方法下仅 O 型人数相同,而 A 型、B 型和 AB 型人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检验血型时输血安全的前提,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验 ABO 血型经济便捷,检验质量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作者:孙种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术的优越性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78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 组)和开腹手术组(T 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艳满;信文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在手术治疗中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7.5%、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护理模式,在手术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与思考

    在新的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针对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改革,现阶段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本文就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并探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优化措施,以便有效的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效率。

    作者:陈金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单纯酒精性肝病患者和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对组间疾病程度进行比较,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发病类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四周的治疗,合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知,平均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发病危险因素.结论: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病情加重,让治疗效果降低.每天饮酒量、HB-DNA 定量、饮酒年限、吸烟以及年龄是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要想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改善,就需要戒酒,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隋玉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与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12±13.46)min,对照组为(77.48±16.49)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1.32±34.87)ml,对照组为(101.44±24.21)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手术住院时间为(5.24±1.55)d,对照组为(6.87±1.86)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8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均行腹腔镜切除术,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高达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有推广价值.

    作者:薛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康复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时机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于1-3天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于7-14天给予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肢体恢复预后良好患者27例,预后不良患者8例;对照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的患者19例,预后不良患者16例,实验组患者肢体恢复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功能方面,实验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15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还是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能让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赵宇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医院是人群密集的场所,病房更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因此,病房内的病人比较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作为医生更要注意病房的环境卫生,以防造成感染。而对于病房微生物的检测是掌控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医院的感染是由传播源、传播载体以及易感染人群这三个环节构成的。医院应该相当重视这三个环节,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病房微生物的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作用而展开的。

    作者:徐东明;张驰;张希泉;赵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比分析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中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同心电图不同的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共7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部患者心脏彩超同心电图的临床检测措施,对比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率.结果:应用心脏彩超同心电图分别给予74例患者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左室肥厚的比率分别为74.32%/32.43%;检测出左房增大的比率分别为39.19%/12.16%;检测出左室扩大的比率分别为36.48%/10.19%;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中,应用心脏彩超进行检测能够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诊断该病症的重要首选方法.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血栓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脑血栓患者运用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奥扎格雷钠与降纤酶对脑血栓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耿石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的24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6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者2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全部采用中医分型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中23例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仅有一例治疗无效。结论:采用中医分型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症状恢复的好,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 GP 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顺铂(GP)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小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顺铂化疗,吉西他滨:3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20 mg/m2,第1、2天,21天为1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为24%,临床收益率为56%,毒副作用较少,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化疗治疗老年NSCLC 有一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增加肿瘤治疗的机会。

    作者:秦建领;付政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应用微波治疗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的护理策略

    目的::对微波治疗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6例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即痊愈,痊愈率为90%,剩余患者接受二次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须实施护理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5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开窗减压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作观察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另选取85例作对照组,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终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与其它术式相比,对椎体稳定性影响小,安全、可行.

    作者:陈相如;邹文衢;阳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有移位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 Evans 分类为Ⅲ型43例、Ⅵ型19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380ml,平均220ml.有58例获9~62个月随访并取得完整资料.按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30例,可6例,差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较易耐受,可早期下地活动,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安玉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