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安玉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 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有移位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 Evans 分类为Ⅲ型43例、Ⅵ型19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380ml,平均220ml.有58例获9~62个月随访并取得完整资料.按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30例,可6例,差1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较短,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较易耐受,可早期下地活动,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安全性

    目的::分析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88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口服托伐普坦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 Na+浓度、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第4天血 Na+浓度达到正常值患者46例,占52.27%,治疗7天后血 Na+浓度达到正常值患者63例,占71.59%.治疗后患者下肢水肿情况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的血压和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期间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仅出现口干和口渴症状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稀释性低钠血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胡忆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5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开窗减压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5例作观察组,给予开窗减压术治疗,另选取85例作对照组,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终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与其它术式相比,对椎体稳定性影响小,安全、可行.

    作者:陈相如;邹文衢;阳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股骨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方法对于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实验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保守治疗方法老年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医院是人群密集的场所,病房更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因此,病房内的病人比较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作为医生更要注意病房的环境卫生,以防造成感染。而对于病房微生物的检测是掌控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医院的感染是由传播源、传播载体以及易感染人群这三个环节构成的。医院应该相当重视这三个环节,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病房微生物的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作用而展开的。

    作者:徐东明;张驰;张希泉;赵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术的优越性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78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 组)和开腹手术组(T 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艳满;信文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铁缺乏及其营养预防分析

    铁是人体内必要的营养元素,长期的缺铁会导致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积极的预防铁元素的缺乏。在预防时需要分析铁的吸收特点,从饮食的摄入和生物铁利用两个方面来进行铁元素的营养防治,从而提升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本文对铁缺乏、铁的吸收特点和营养预防等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潮;徐东明;张希泉;赵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比分析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中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同心电图不同的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共7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部患者心脏彩超同心电图的临床检测措施,对比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率.结果:应用心脏彩超同心电图分别给予74例患者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左室肥厚的比率分别为74.32%/32.43%;检测出左房增大的比率分别为39.19%/12.16%;检测出左室扩大的比率分别为36.48%/10.19%;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中,应用心脏彩超进行检测能够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诊断该病症的重要首选方法.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关于用高压氧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高压氧综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疗组、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比一般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要好的多,越早接受治疗,疗效和预期后果越好。

    作者:周晓红;张亦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提高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方法:在院中成立“品管圈”组织,以86例留置针穿刺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提升小儿留置针的应用率.结果:我院在采用品管圈后,留置针的应用率由原来的39.5%(34/86)提升为93.0%(80/86);成功率由59.3%(51/86)提升为97.7%(84/86),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升了留置针的应用率以及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慎独与护士职业修养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大多数是独立完成的,没有其她人的监视,护理工作的好坏,操作是否规范等都只有自己知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医院作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手术的场所,需要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容不得半点闪失和意外。所以,护士需要具有慎独的职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将从慎独和护士职业修养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旨在提高护士的职业修养。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共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荷 GE-LOGIC7超声影像诊断体系予以术前检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图像,并采用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结果: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显示,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出的卵巢黄体破裂的患者有40例,检出率为76.92%;误诊的患者有12例,误诊率是23.08%.误诊具体原因分析: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有6例,占11.54%;诊断成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有5例,占9.62%;诊断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有1例,占1.92%.所有患者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腹部均存在积液,同时部分患者存在沉积状颗粒样回声,大部分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表现正常,子宫肌壁血流较少,些许患者内膜变厚,子宫增大.结论:采用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图像特征较为清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艾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酸镁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硫酸镁,能让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国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蒲地蓝口服液外用治疗53例幼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蒲地蓝口服液外用治疗幼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观察幼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3例,年龄2周岁—5周岁,其中男29例,女24例,应用蒲地蓝口服液在皮疹粘膜处外擦治疗。结果:应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幼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3例患儿2~3天体温趋于正常,3~5天全部糜烂面干燥。脱屑,5~7天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应用蒲地蓝口服液外用治疗幼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缩短病程,加快溃疡愈合,疗效明显。

    作者:郭丽娟;武振河;孟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替米沙坦配合吲达帕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60岁)患者共6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替米沙坦施治,观察组增服吲达帕胺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同时对其施治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施治后,观察组可取得93.3%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较对照组的63.3%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施治期间均有不适出现,观察组是6.7%,对照组是10.0%,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替米沙坦配合吲达帕胺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血压控制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佳,值得加强普及.

    作者:崔卫华;丁军;黄通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有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自身生理状况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论:要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必须要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完善各项制度等,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颜士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对胃癌的诊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对患者诊断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以及诊断出错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诊断后均有胃癌的诊断几率,但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出错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出错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胃癌患者的过程中,使用 X 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更佳,诊断出错率更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的不良反应探讨及药学服务对策

    目的::重点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合理的药学服务对策.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儿科、妇科、中医科接受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44例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会发生不良反应,年龄在3岁以上20岁以下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为6.8%.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高达43.2%.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殷玉华;孙立平;陈喜英;朱玉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收集内科20名护理人员采取预防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并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结果: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能够使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对比研究分析各患者群体的护理投诉情况,主要表现在护理态度、约束问题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尤其是在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实施前后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管理工作能够对产生护理投诉事件进行有效防范.结论:应用内科护理管理对于潜在风险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孙雅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节管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在护士长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措施,能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优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本研究主要从护理安全、护理操作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对细节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提升我院的总体护理品质。

    作者:张秀珍;龚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7例治疗体会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数量的急速攀升,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我院在2008年4月-2013年1月期间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根据其骨折类型分别采取固定、翻修或固定加翻修术治疗,通过术后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通过复习文献,结合工作中治疗体会,其临床疗效取决于患者骨质量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医生应对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和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的需求和期望,才能合理的决策治疗方案。

    作者:刘柱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