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老年肺炎的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首位[1]。现将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来收治的96例老年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颜克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收集内科20名护理人员采取预防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并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结果: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能够使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对比研究分析各患者群体的护理投诉情况,主要表现在护理态度、约束问题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尤其是在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实施前后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管理工作能够对产生护理投诉事件进行有效防范.结论:应用内科护理管理对于潜在风险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孙雅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8例分为两组,各44例,干预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先芳;李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 NBI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消化道微细结构以及胃黏膜病变轮廓的图像清晰度.结果:窄带成像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质量、显示黏膜微血管形态图像质量以及胃小凹观察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操作简易且安全,能够清晰显示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病灶,对于上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发现以及诊治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马淑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大多数是独立完成的,没有其她人的监视,护理工作的好坏,操作是否规范等都只有自己知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医院作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手术的场所,需要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容不得半点闪失和意外。所以,护士需要具有慎独的职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本文将从慎独和护士职业修养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旨在提高护士的职业修养。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替米沙坦配合吲达帕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60岁)患者共60例,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替米沙坦施治,观察组增服吲达帕胺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同时对其施治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施治后,观察组可取得93.3%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较对照组的63.3%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施治期间均有不适出现,观察组是6.7%,对照组是10.0%,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替米沙坦配合吲达帕胺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血压控制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佳,值得加强普及.
作者:崔卫华;丁军;黄通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期间,选取本院工龄超过两年的女性护理工作人员5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28例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需接受传统形式的管理模式.研究组护理人员则使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把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对比分析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结果:使用人性化护理的研究组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研究组的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除此之外,研究组的护理操作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人性化管理的有效使用可以相应的缓解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转变护理人员的基本服务理念,促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郭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开展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来加强医院的药品管理,改进临床药学服务,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通过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目的、意义及发挥的作用讨论配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结果:由药师集中承担静脉药物配制,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和避免因配伍或操作可能造成的药物不良事件。
作者:祁玉清;闫志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院是人群密集的场所,病房更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因此,病房内的病人比较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作为医生更要注意病房的环境卫生,以防造成感染。而对于病房微生物的检测是掌控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医院的感染是由传播源、传播载体以及易感染人群这三个环节构成的。医院应该相当重视这三个环节,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会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病房微生物的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作用而展开的。
作者:徐东明;张驰;张希泉;赵洪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方法:选取60例慢性病患者,给予这些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干预,在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心理、行为反应时,及时进行综合干预,并做好观察记录。对比护士观察记录和生活质量记录,然后比较患者自身之间的实际病情,对60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前、干预第3周和干预第6周的前后对比体会。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后,干预第3周、第6周与干预前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综合干预第3周和第6周后,护士的观察记录比较,患者的症状减少。结论:慢性病管理与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中,综合干预具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而且干预时间越长,生活质量提高的越快。
作者:杨江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微波治疗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6例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即痊愈,痊愈率为90%,剩余患者接受二次治疗后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出血粒性咽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须实施护理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胡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骨科对54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金属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除1例因螺钉穿透皮肤(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其余均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2例肩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余患者肩关节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金属接骨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同时尽量少剥离骨膜保护对侧的软组织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其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进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床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成因及特点,研究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8例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分析研究其病因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8例患者病因主要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高血压脑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是具有患者本身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静;李双英;刘巍;车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78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 组)和开腹手术组(T 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艳满;信文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内蒙古兴安盟地区流感的流行特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的哨点医院监测,收集2011-2013年的流感样病例(ILI)发病资料,并采集 ILI 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所有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在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的分布进行检验,差异显著(P<0.05).从年龄分布分析,不同年份内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流感样病例集中在25~岁组人群.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2011年度内蒙古兴安盟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夏秋季节;2012年度多发于冬季,夏秋季散发;2013年度多发于冬春季,夏秋季散发.因此,应加强对 B 型流感病毒发展趋势的观察和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及时监测流感活动状况,对该地区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俊敏;李忠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重点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合理的药学服务对策.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儿科、妇科、中医科接受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44例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会发生不良反应,年龄在3岁以上20岁以下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为6.8%.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高达43.2%.结论:中药的不良反应较多,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殷玉华;孙立平;陈喜英;朱玉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心内科中,患者有着较大的年龄跨度,有着较低的治疗依从性,有着较复杂的病种和变化较快的疾病,因而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这些患者的时候有着更大挑战。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心内科护理伴随的安全缺陷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付瑞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对20例喉症癌临床病例的术后发生感染的种类、感染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发病原因以及对应的护理对策,为以后的临床工作进行指导。
作者:李秀明;李倩;刘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多少年来,“病从口入”的说法已深入人心,人们大多理解为食入不洁的食物而导致传染病。据资料显示,国人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前两位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很多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从口入的,也就是说,不少慢性病是“食”惹的祸。
作者:柴双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