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孙雅萍

关键词:内科护理, 潜在风险, 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收集内科20名护理人员采取预防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并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结果: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能够使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对比研究分析各患者群体的护理投诉情况,主要表现在护理态度、约束问题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尤其是在潜在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实施前后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管理工作能够对产生护理投诉事件进行有效防范.结论:应用内科护理管理对于潜在风险的预防效果较为显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自动气压止血带在骨外临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气压止血带采用不同保护垫及压力差异分析其影响皮肤软组织的程度.方法:将60例肢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时间与压力相同条件下,采用止血带后影响皮肤软组织的差别.结果:对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皮肤软组织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自动气压止血带采用不同保护垫及压力差异对损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程度具有直接影响.

    作者:武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检验 ABO 血型的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 AB0血型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间的326名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验血型.结果:两种方法检验326名健康人员的血型结果是一致的,其中 O 型人数少,B 型人数多,其次为 A 型和 AB 型;而两种检验方法下仅 O 型人数相同,而 A 型、B 型和 AB 型人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检验血型时输血安全的前提,采用玻片法和试管法检验 ABO 血型经济便捷,检验质量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作者:孙种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学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于推拿联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39)患者单纯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治疗组(n=39)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1.79%,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2.31%,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39,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作者:赵文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短效联合与长效单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短效联合组和长效单药组各75例,全部患者每隔两周随诊一次,连续治疗10个月,对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变化值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有一定下降,而长效单药组患者的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短效联合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单药抗高血压治疗能有效降低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彦田;刘沛;罗礼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BL 与 CBS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妇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具有临床任务重,专业性强的特点,加之妇科病患时常涉及患者隐私,所以对医学生的临床诊疗和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将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TBL)与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妇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果证明,TBL 与 CBS 相结合临床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病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

    作者:王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碘、铬及锑锭中汞的应用分析

    文章中作者遵循从事基层检验工作的经历,并综合对检验学的文献进行查阅,对将原子荧光检验技术使用到日常检测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民众牵挂的食品问题,重点谈谈怎样采取原子荧光技术分析食品样本中的含碘物质、含锑物质以及含铬物质进行成分测定,并从这些样本中鉴定汞元素的具体含量。根据分析原子荧光技术对食物样本进行汞元素检测的情况可知,该项技术非但在灵敏性方面优于其他技术,且检验时受到的限制较少,结果更为可靠。

    作者:张会青;李爱华;贾芹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有试剂因素、仪器因素、患者自身生理状况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论:要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必须要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完善各项制度等,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颜士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金州新区肺癌死亡率及其疾病负担分析

    目的::了解金州新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金州新区居民肺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3年居民肺癌合计死亡3319例,年均死亡率为59.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4.49/10万.肺癌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2.27%(P<0.05).粗率、标化死亡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值分别为1.7:1,1.3:1.居民去肺癌寿命为81.39岁,肺癌所致寿命损失率为1.44%.结论:金州新区肺癌是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因;肺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的时间趋势提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作用.肺癌的预防与控制应列入金州新区近期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

    作者:胡秀冰;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并探讨优质护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基于此条件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98,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其创口较小,且对其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剖腹产手术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剖腹产手术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8,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产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作者:宋怀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护理研究

    目的::统计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门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手足口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隔离护理措施。结果:采用多种有针对性的隔离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并无出现感染或死亡的情况。结论:采用有针对性、有效性等结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提高,确保了病死率降低,而且医疗成本也随之降低。

    作者:孟广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成因及特点,研究早期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8例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分析研究其病因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8例患者病因主要为多发性大动脉炎、高血压脑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子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是具有患者本身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静;李双英;刘巍;车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子宫腔填塞纱布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纱布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生产的妇女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产妇的止血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64例产妇止血成功,只有2例产妇止血无效,改为全子宫切除进行治疗,止血成功的几率为96.97%.结论:子宫腔填塞纱布在控制产后出血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保留产妇的子宫,并且方式较为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与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4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12±13.46)min,对照组为(77.48±16.49)min,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1.32±34.87)ml,对照组为(101.44±24.21)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手术住院时间为(5.24±1.55)d,对照组为(6.87±1.86)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接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66.0%.两组总有效率及知识领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疗效,值得广泛开展及应用.

    作者:常春丽;李铁瑛;杨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术的优越性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将78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 组)和开腹手术组(T 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住院天数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艳满;信文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析高血压脑出血的 CT 影像诊断

    目的::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 CT 影像进行诊断的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对其高死亡率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关资料,采用16层螺旋 C进行影像检查,对其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都采取 CT 扫描,其中有3例患者血肿位置位于脑叶,没有死亡病例;有22例患者位于壳核,由2例死亡(占9.1%);有3例患者位于丘脑,1例死亡(占33.3%);2例患者位于小脑,1例死亡(占50%).结论:临床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 CT 影像诊断技术,比较快捷、精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 GP 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顺铂(GP)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小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顺铂化疗,吉西他滨:3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20 mg/m2,第1、2天,21天为1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为24%,临床收益率为56%,毒副作用较少,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化疗治疗老年NSCLC 有一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增加肿瘤治疗的机会。

    作者:秦建领;付政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产后尿潴留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82例初产妇有关资料,按照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分为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两组各有41例患者.根据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将非尿潴留组患者小于6小时的甲组(有20例)和大于6小时的乙组(有21例).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睡眠质量上,尿潴留组初产妇明显高于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分析非尿潴留组初产妇,可发现乙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甲组初产妇,尿潴留与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后睡眠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在产后早期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可明显降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对于提高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乔正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