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目的::探究分析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其分为41例研究组和4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以及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长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的148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予以 MSCT扫描,并使用多平面后处理技术,将病灶肿瘤血管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直接证据,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精准度.结果:研究中,有106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CT表明有肿瘤血管征患者为46例,显示率达到了43.40%,统计显示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3.3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1.18%,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肿瘤血管征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直接证据切实、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德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和体质调理法联合应用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疗效.方法:将160名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同时中医膳食进行调理,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激素乙烯雌酚进行治疗.结果:与西医对照组相比,中医治疗和调理的联合应用治愈率较高,且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联合膳食体质调理法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作者:刘凤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52例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22例中间柱损伤,14例内侧和中间柱合并损伤,16例内侧、中间、外侧柱三柱损伤,均使用应用克氏针,3.5毫米空心拉力螺钉与微型钢板等实行内固定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水平,对患者实行随访的时间平均为13个月,在实行手术后的5个月左右将固定器材取出,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高分为97分,低分为71分,优30例,良12例,中10例.结论:对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起到坚固、稳定跖跗关节的作用.
作者:高志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9例,两组均使用传统放疗,观察组另加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查胸片及对比临床受益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3%,观察组疗效显著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手背静脉留置针护理中手套式弹力绷带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实施手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手套式弹力绷带固定,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液体渗流和3例输液不畅,未出现一例静脉炎和留置针滑脱等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中有1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4例液体渗流和6例输液不畅,1例静脉炎和3例留置针滑脱等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背静脉留置针护理中手套式弹力绷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1]。成分输血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血液成分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制备质量,才能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采取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采取瑞替普酶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再通时间、再通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可以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可是瑞替普酶更为经济,更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焦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CSP)的有效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诊治的2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阴道彩超进行诊断,确诊后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皆治愈出院,无发生不良并发症情况与严重不良预后情况。结论:对CSP患者再次妊娠时,定期采用阴道彩超进行检查,在确诊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对挽救患者生命,恢复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观察组),18岁-59岁中青年肺结核患者70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较对照组多见,观察组发热、盗汗、咯血症状较对照组少见,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PD阳性率、T-SPOT﹒TB阳性率、痰结核菌涂片/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PPD阳性率、T-SPOT﹒TB阳性率、痰结核菌涂片/培养阳性率均低,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漏诊,应早诊断、早防治.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乌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程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住院的患者180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3个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全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联合血常规检测在小儿各种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立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环孢素辅助治疗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克罗恩病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我们采用常规治疗克罗恩病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结果:实验组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淋巴结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应用药物治疗在联合环孢素辅助性治疗,可有效的提高肠克罗恩病的症状缓解率.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回顾收治13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36例患者132例治愈良好,药物配合鼓膜穿刺抽液注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5.59%;所有患者平均治疗1.5次,其中96例首次即治愈,没有复发.结论:做好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患耳听力,疗效确切,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旨在通过对照治疗,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溃疡患者临床应用的治疗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中,抽取12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对照探究,以奇偶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则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结合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治疗组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1.7%,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统计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模式,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洋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卧床并发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23例患者均痊愈后出院。结论:临床上对卧床并发褥疮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板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微创的特点,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宫颈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材料与方法共收集2008年-2012年45例子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6.37±7.64)岁,比较术前临床分期、MRI成像特点及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结果:MRI对宫颈癌疾病整体检出灵敏度85.76%.而多年以来临床多采用妇科检查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但这种方法准确率仅为61-66%[1].结论:MRI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特点,对宫颈癌的检出极分期诊断值得肯定,较临床分期准确率高,且克服了临床分期的人为因素,为宫颈癌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客观依据.
作者:李月梅;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脑髓病的临床特征、诊治分型、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诊的患有糖尿病性脊髓病的16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分析患者病症。结果: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糖尿病性脊髓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的部位脊髓受损的症状。结论:糖尿病性脊髓损害并不少见,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性脊髓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应给予重视。
作者:刘平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伤口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住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在入院当天及术前一天分别发放焦虑问答表与焦虑自测表,记录其分值;出院当日统计其住院天数,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增强患者配合意识,提高伤口愈合速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薄宏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