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康复期患者 P300的影响.方法:90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两组300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改善(P<0.05),两组300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塞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应用 LEEP 刀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应用 LEEP 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应用 LEEP 刀治疗结合综合性临床护理的效果确切,可协同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缩短阴道排液时间和出血时间,减少阴道排液量和出血量,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尚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 PDCA 循环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施 PDCA 循环,不断改进新生儿科专科护理质量,比较实施 PDCA 循环前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 PDCA 循环后,新生儿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穿刺技术、标本合格率、静脉渗漏发生率、消毒隔离技术的落实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方面均有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 PDCA 循环,持续改进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提升新生儿专科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专业水准,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闫春梅;张晓琴;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 B 超室护理中存在的常见安全隐患和相应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入本院 B 超室的102例患者,将其分作对照、研究两组,各5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型 B 超护理方式,研究组施行优质型 B 超护理服务,探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指出相应预防对策.结果:研究组的51例患者中有1例诱发感染现象,占比1.96%;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有8例诱发感染现象,占比15.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 B 超室的护理工作中践行优质型服务,可使临床操作更具安全性,护士人员要积极改善 B 超检测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感染问题的出现几率.
作者:徐湘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所有患者全部痊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6.67%(29/3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24/30),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14±3.59)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9.26±2.45)d(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绳继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4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部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单纯接受奥曲肽治疗的2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配到对照组,将接受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的另外2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配到实验组,观察并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差异 P<0.05;实验组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 P<0.05.结论:对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作者:薛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采用硫普罗宁进行抗结核保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2 H 3 R3 Z3 E3/4H 3 R3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40例强化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治疗.统计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抗结核效果、各项肝功能指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病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中采用硫普罗宁进行抗结核保肝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减少肝损害,提高抗结核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徐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与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间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人群120例,根据接受疫苗不同分为 A 组及 B 组各60例.A 组接受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B 组患者接受酿酒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比两组患者的疫苗接种后滴度、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 组患者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保护水平比例、GMT 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A 组患者接受乙肝疫苗后的局部红肿硬结,全身发热、倦怠、厌食等概率均低于 B 组患者(P<0.05).结论: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用于健康人群接种后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是更为理想的乙型肝炎疫苗.
作者:苏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5.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时,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闫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探讨循症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症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对照组12例(40.00%),观察组8例(26.67%);痊愈出院:对照组25例(83.33%),观察组29例(96.67%);死亡:对照组5例(16.67%),观察组1例(3.33%).结论:循症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围手术期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体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聪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7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肤不良反应(手足综合症,皮疹),疲劳,胃肠道不良反应,血压升高,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出血,肝脏毒性,血栓等,经过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后,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得以改善或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终止药物治疗。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苹果酸舒尼替尼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应的护理,以确保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魏章英;魏大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 PPH(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重度痔疮患者283例,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145例)均实施 PPH 治疗,对照组(138例)均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8.2±2.1)min、出血量(12.5±1.9)ml、切口愈合时间(3.2±0.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4.8±2.7)min、出血量(35.5±0.9)ml、切口愈合时间(8.8±0.8)d.差异显著(P<0.05).结论:PPH 治疗重度痔疮患者相较于传统手术,其治疗效果更好且治疗指标更加优良.
作者:余启松;丁峰;石战强;王鑫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为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哮喘患儿应用雾化吸入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摸清楚雄州蚊种本底资料,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楚雄州选取19个调查点,通过形态学方法进行蚊种鉴定。结果:通过楚雄州十县(市)的调查,共计捕获蚊类2个亚科,5属,24种,46919只。结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白纹伊蚊是云南省楚雄州常见的优势蚊种,全州范围内存在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作者:鲍建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慢性肝炎患者时使用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91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恩替卡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 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乙肝病毒(HBV-DNA)不可检测率、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α-干扰素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技术上采取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并总结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均会出现了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包括发热、再出血、肺部感染、高血糖等,经过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疾病恢复速度减慢,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要积极的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毕春霞;曲丽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主要在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多年以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及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显著升高。临床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减少脑缺血性疾病发病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壁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1]。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大医学临床工作者认为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其检测的研究重点多为评估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现就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确诊的12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猩红热患者诊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猩红热患儿临床资料,按诊疗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工作流程诊疗护理,观察组(54例)行临床路径工作流程诊疗护理,比较两组诊疗护理后临床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诊疗护理后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疗护理后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猩红热患者诊疗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晓静;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目的:分析肝左叶囊腺瘤恶变术后的骨转移效果.方法:体格检查,肝脏 CT 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患者随后每半年复查 CT.结果肝左叶病变较前明显增大,原囊性病变内条状分隔状软组织影现明显增大,呈结节状、团块状,增强扫描显示.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属良性病变,但有恶变可能,且术前、术中对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区别较困难.单纯采用囊内切除易复发,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积极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包括正常的肝组织,已达到预防复发,防止恶变目的.
作者:高文杰;吕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增强妇科内分泌健康意识预防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妇科就诊的8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全部接受接受系统性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医生和护理人员接受妇科内分泌知识培训.并对患者进行妇科内分泌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三个月后,对患者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现的发生概率,医生对患者的预防情况进行系统性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15%(6/4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防效果评分上来看,观察组为95.84±2.32,对照组为81.69±5.16;从护理效果满意情况评分来看,观察组为96.24±3.15,对照组为77.28±8.39.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妇科内分泌健康意识,能够在根本上预防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四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