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郭克军

关键词: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脑梗塞, 阿托伐他汀
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脑梗塞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68例病患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为(2.56±0.64)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52±0.91)分低,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的70.59%高,P<0.05.结论: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脑梗塞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用药效果.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术的研究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手术中接受计量为0.4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进行泵注,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持续泵注.并对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使用情况,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麻醉维持期间所使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有助于减少患者麻醉维持期间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嘉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提高预后,在此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行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阀检测在2. 0KHz、1.0KHz、0.5KHz时气导听力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人工流产手术的764例妇女为人流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未行人工流产手术的735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妇女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另采用健康调查表评价2组妇女生理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流组 SAS、SDS评分升高(P<0.01),而健康调查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评分降低(P<0.01).结论: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伤害,应谨慎应用人工流产手术.

    作者:霍学青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加强乡镇医院剖腹产手术的安全措施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很多传统落后的事物早已被新事物取代.剖腹产手术是临床上被广泛采纳的手段,相较于顺产来说,这样的手术模式更加节省时间,同时也能有效的缓解产妇痛苦,降低生产中的危险率.但是剖腹产手术容易造成创伤,并且对于卫生条件的要求极高,同时离不开拥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医师进行操作,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大城市中关于剖腹产的要求基本达到满意程度,但是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乡镇医院,还是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应该多方面协调配合,积极采取安全措施,为产妇提供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

    作者:洪新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发作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23例患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药物治疗及护理.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结果:23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很好控制,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朱凤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的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连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和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的同时增加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痰痂的形成得到控制,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的情况和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6.67%,肺部感染率为1.67%.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为63.34%;肺部感染率为8.33% (均 p<0.05).讨论: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大多处在昏迷状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临床护理,进行预防干预要急时,防止发生意外.护理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痰液附着气管壁形成痰痂,对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晶彦;程桂萍;白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参红化浊通络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参红化浊通络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1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参红化浊通络颗粒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8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红化浊通络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蔡忠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评价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专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在我院诊治的128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将入选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均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家庭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专人管理模式,观察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部入选患者均接受护理后,对组间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庭康复护理中应用专人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对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改善进行有效的促进,应用价值高.

    作者:乔荣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影响

    目的:讨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治疗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上升水平及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及脂质过氧化物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的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漆军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4月17日期间)进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各31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各个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观察组患者仅于诱导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拔管后的15至30分钟内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拔管一小时后无显著差异.结论: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选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减少术后的疼痛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纳.

    作者:丁宏;和建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36例为观察组,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另外36例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 SAS和 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43. 2±6.7)分、(40.9±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5.4±7.5)分、(52.1±7.3)分](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7. 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满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应用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2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选择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应用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47例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分型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4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同时结合病因,予以皮损、心理、日常生活的护理.结果:47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结合病因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以对病情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曲丽波;于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索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3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静脉输液患儿,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1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护理管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9.17%)、技能操作评分(98.45±0.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王桂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纽曼护理模式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纽曼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要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7.54±10.25)(42.58±10.36)(43.69±9.2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8.12±10.12)(39.28±10.19)(40.29±9.78);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68±13.45)(39.57±10.37)(41.34±9.47),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98±13.15)(50.25±10.48)(53.19±9.87),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科进行 PICC 置管治疗的患实施纽曼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和分析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肺炎患儿当做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各46例患儿,乙组患儿通过注射用红霉素进行治疗,甲组患儿通过注射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7.83%)高于乙组患儿(84.7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29,P=0.027).甲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5%)少于乙组患儿(17. 3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39,P=0.045).结论:在儿童肺炎的治疗中,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应用效果很好,患儿的治疗的有效率很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冬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

    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重要影响因素,急救护理比较特殊,对病人的护理难度大,病人情况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大.及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是保证急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本文通过对医护人员培训方法、情景演练和培训考核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急救护理技巧培训效果,提高急救护理水平.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均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通过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简单分为2组,40例为一组.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普通针刺治疗(普通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对比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温针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较为可观,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戴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