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及护理体会

曲丽波;于君

关键词:急性, 荨麻疹, 分型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47例急诊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分型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47例急性荨麻疹患者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同时结合病因,予以皮损、心理、日常生活的护理.结果:47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结合病因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以对病情的恢复起促进作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发作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性癫痫23例患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配合药物治疗及护理.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结果:23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很好控制,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现癫痫发作.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朱凤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术的研究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介入取栓临床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者手术中接受计量为0.4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进行泵注,对照组患者接受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持续泵注.并对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使用情况,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出现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麻醉维持期间所使用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术毕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动脉栓塞介入取栓术,有助于减少患者麻醉维持期间麻醉药物的使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嘉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4月17日期间)进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各31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各个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观察组患者仅于诱导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拔管后的15至30分钟内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拔管一小时后无显著差异.结论: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选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减少术后的疼痛时间,值得临床借鉴采纳.

    作者:丁宏;和建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和产科各有患者2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生感染问题的人数、感染部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妇科中有28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现象,以呼吸系统感染为多;在产科中有26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现象,其中创口感染率大;且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方式等因素与感染问题的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结论: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问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张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的17.5%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甲状腺病变治疗中,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作者:姜兆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肾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肾结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肾结石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肾结石患者应用循证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7.06%,对照组治疗依从性76.4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更高,两组对比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2.94%,对照组复发率17.6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倩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及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6年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以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不同分期、不同性别患者及健康人血尿酸检测水平的区别.结果: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 UA检测结果可见,帕金森病组患者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 U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且总体上有男性 UA检测值高于女性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帕金森患者的临床分期不同对其 UA值进行测定,则有早期患者高于中期患者高于晚期患者的情况,不同分期患者(除早期和中期女性帕金森患者的比较外)的 UA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重要诊断依据,并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指导,不同性别的患者检测结果也有区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合跃;李洪亮;潘晨曦;王守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ADL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的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连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作用.方法:从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20)与研究组(n=20),对参照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舒适感评分.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研究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舒适感评分均比参照组肝硬化腹水患者高,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既可以增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舒适感,又能够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

    目的:分析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感染控制的有效性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34例的一般组施予常规性护理,36例的综合组给予综合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综合组控制与护理总有效率是97.2%,相较于一般组的79.4%明显较高,且综合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评分明显较一般组高,(P<0.05).结论: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加强感染控制与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防护意识提升,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刘宪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将56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两组,传统切口组和新型小切口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和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小切口组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切口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新型小切口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5.结论:近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角膜缘相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视力水平和散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子君;任建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气管切开术后头颈部的护理

    临床治疗上,经常需要利用气管切开术来进行急救,此项手术对病情治疗有很大帮助作用.作为手术相关环节,术后头颈部的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应对待患者具有高度责任心,并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来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伤口早日愈合.本文就气管切开后患者常见并发症问题与头颈部护理要点展开讨论.

    作者:左丙英;刘春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人工流产手术的764例妇女为人流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未行人工流产手术的735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妇女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另采用健康调查表评价2组妇女生理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人流组 SAS、SDS评分升高(P<0.01),而健康调查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社会功能评分降低(P<0.01).结论:计划生育手术中人工流产手术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伤害,应谨慎应用人工流产手术.

    作者:霍学青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36例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切口长度(3.3±0.2)cm,术后恢复时间(4.1±0.8)d,对照组切口长度(6.6±0.5)cm,术后恢复时间(6.1±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遗留瘢痕1例,几率2.8%;对照组遗留瘢痕4例,几率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几率2.8%;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几率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祥昌;张怡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1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 资料,总结其临床及 CT 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肺转移16例,消化道(胃4例,肠道3例,食管1例);胰腺7例,肝2例,肾1例,其它来源不明8例;病灶位于双侧9例,单侧33例(左侧25例,右侧8例);病灶直径0.5cm ~ 5.4cm,边界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CT 平扫 + 增强是发现、诊断肾上腺转移肿瘤的可靠方法,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特征及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进一步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利荣;罗琳;张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对比分析支撑喉镜联合显微镜与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支撑喉镜联合显微镜与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年的116例声带息肉患者按照术式分为甲组(55例,支撑喉镜+显微镜手术)和乙组(61例,支撑喉镜+喉内镜手术),分析治疗情况.结果:甲组手术方式所用时间比乙组缩短(P<0.05).甲组术后住院时间、声带炎症消失时间比乙组缩短(P<0.05).甲组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乙组高(94.5%比81.9%,P<0.05).结论:在声带息肉手术治疗中,支撑喉镜联合显微镜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上比支撑喉镜联合喉内镜手术更有优势,而且术后恢复快,可进行得推广.

    作者:芦业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系统性护理的有效性,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减少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行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纯音听阀检测在2. 0KHz、1.0KHz、0.5KHz时气导听力提高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确切,并且用药安全,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63例胆道狭窄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增强 CT 检查诊断及 X线摄片检查诊断,并将患者的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为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的相关检查操作均完成后显示,MRCP联合增强CT检查对于良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4.87%,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准确性为95. 83%;X线摄片分别为74.36%、83.33%;分析对比显示,MRCP联合增强 CT 检查的诊断鉴别准确性明显高于 X 线检查(p<0.05).结论:在胆道狭窄患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吕文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RP、PA联合WBC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目的:对CRP、PA联合 WBC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按照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分设为细菌组及病毒组,每组例数各为25例,给予两组全部患儿对症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于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同期选择25例体检健康的小儿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病毒组于治疗前的血清 CRP 与WBC水平均明显比细菌组低,血清PA水平明显高于细菌组;经治疗后,三组的血清 CRP、WBC 水平及 PA 水平均无显著学差异存在,细菌组于治疗后的血清CRP、WBC水平及P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经检测,三组的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对照组与病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中应用CRP、PA联合 WBC的检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闫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