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姜兆志

关键词:良性甲状腺病变, 开放甲状腺切除术,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的17.5%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甲状腺病变治疗中,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预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各自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之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8%(33/35),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77.14%(27/35),数据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文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施以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09月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表现出患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位置共包括46处,有效选择外扩大切口加以干预;之后利用根骨板有效开展固定工作,针对所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治疗评价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施以3个月治疗后,治疗结果为优以及良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以及15例,治疗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临床在施以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固定点以及患者的复位点加以有效明确,于佳时机开展手术治疗,终将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疾病治疗优良率显著提高.

    作者:安志刚;赵君;高吉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与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肺内炎症和其它异物,如羊水、胎粪、痰液等堵塞呼吸道,使呼吸道变窄或完全堵死所致,为了更好地及时抢救新生儿窒息,笔者根据临床上对15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体会,介绍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作者:毕亮亮;宋业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乳腺微钙化研究的新进展

    乳腺癌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其发病呈现年轻化并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微钙化作为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之一,对于提高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复习近期乳腺癌微钙化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它的形成机制、成分、影像学诊断、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微钙化灶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张珍珍;马彦云;贾田菊;宁艳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64例白血病患者(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64例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化疗,并对64例白血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结果:实验组32例患者的口腔炎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43.75%),P<0.05;两组白血病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32例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化疗期间,对白血病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口腔炎的机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唐红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将56例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两组,传统切口组和新型小切口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和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小切口组裸视达到0.5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切口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新型小切口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5.结论:近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角膜缘相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视力水平和散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子君;任建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及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6年间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并以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不同分期、不同性别患者及健康人血尿酸检测水平的区别.结果: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 UA检测结果可见,帕金森病组患者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有 UA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且总体上有男性 UA检测值高于女性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帕金森患者的临床分期不同对其 UA值进行测定,则有早期患者高于中期患者高于晚期患者的情况,不同分期患者(除早期和中期女性帕金森患者的比较外)的 UA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重要诊断依据,并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指导,不同性别的患者检测结果也有区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合跃;李洪亮;潘晨曦;王守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效果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新生儿患者90例并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心率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恢复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于秀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作用.方法:从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20)与研究组(n=20),对参照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舒适感评分.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研究组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舒适感评分均比参照组肝硬化腹水患者高,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既可以增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舒适感,又能够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县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状况,并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以促进工程场所卫生质量.方法:本文对2016年广饶县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及检测,调查的主要公共场所为公共浴室、娱乐场所、客房以及理发美容室用品用具,并以?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在860份检验样品中合格率为93.84%,合格率高为住宿场所,低为娱乐场所;公共浴室、娱乐场所、理发及美容室合格率明显低于住宿场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总数不合格项目构成比为85.0%,其次为大肠杆菌不合格项目构成比为15.0%.结论:广饶县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质量尚存在一定问题,今后应该加强对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监督及检测力度.

    作者:李元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36例为观察组,均实施针对性护理;另外36例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 SAS和 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43. 2±6.7)分、(40.9±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5.4±7.5)分、(52.1±7.3)分](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7. 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使患者满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子宫出血患者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贫血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停止出血时间、SDS以及 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缩短出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爽;徐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脑梗塞病患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68例病患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用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 NIHSS评分为(2.56±0.64)分,明显比对照组的(4.52±0.91)分低,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比对照组的70.59%高,P<0.05.结论: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对脑梗塞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用药效果.

    作者:郭克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

    目的:分析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进行感染控制的有效性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34例的一般组施予常规性护理,36例的综合组给予综合化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综合组控制与护理总有效率是97.2%,相较于一般组的79.4%明显较高,且综合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评分明显较一般组高,(P<0.05).结论: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加强感染控制与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防护意识提升,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刘宪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系统性护理的有效性,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减少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对预防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进行肝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中按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对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中加入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痊愈状况,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实行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中患者出现感染状况的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荆永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n=39)行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法,对照组(n=39)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 S-100B、NSE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 NIHSS、MMSE量表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 S-100B、NSE下降,Vmean、Qmean升高,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 NIHSS 评分降低,MMSE 评分升高,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降低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有关.

    作者:蔡昭皓;王列;杨正德;张贵金;陈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纽曼护理模式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肿瘤科PICC置管化疗中纽曼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要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7.54±10.25)(42.58±10.36)(43.69±9.25),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是(38.12±10.12)(39.28±10.19)(40.29±9.78);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68±13.45)(39.57±10.37)(41.34±9.47),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化疗完成后以及出院一个月后的自我焦虑评分分别是(54.98±13.15)(50.25±10.48)(53.19±9.87),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科进行 PICC 置管治疗的患实施纽曼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予以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的17.5%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甲状腺病变治疗中,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作者:姜兆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应用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儿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2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选择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应用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