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徐秀玲

关键词:手术室, 应用, 舒适护理模式,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法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数均等,各6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情绪差异存在显著意义;对照组患者总体舒适度79%,观察组患者总体舒适度为90.3%(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患者总体为96.8%(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观察组6.5%(P<0.05).结论: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法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人数均等,各6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情绪差异存在显著意义;对照组患者总体舒适度79%,观察组患者总体舒适度为90.3%(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患者总体为96.8%(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观察组6.5%(P<0.05).结论:术后采用舒适护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作者:徐秀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临床路径管理在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妊娠高血压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出现宫缩乏力、孕妇出现胎儿窘迫,总不良妊娠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健康教育能够优化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同时,还能够降低总不良妊娠反应率提高母婴的安全性.

    作者:徐士云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妇产科2014~2015年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缝线进行伤口的缝合处理,研究组患者选择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以及瘢痕形成率等.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临床痛苦,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丰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后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且随访成功的8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接骨板固定治疗,且在术后接受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其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发现,80例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6.25%,其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骨折分型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结论 金属接骨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但在手术后还需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完善,以促进其腕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闫永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应用疏肝清热,镇静安神法治疗不寐证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疏肝清热,镇静安神法治疗不寐证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不寐证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疏肝清热,镇静安神法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不寐证应用疏肝清热,镇静安神法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在临床上实践.

    作者:杨亚波;韩田生;于殿宏;刘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对青年脑梗死的预防提出更好建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18-45岁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9例作为青年组,收集同期60-85岁患者99例作为老年组.入院均行头颅CT或MRI,及相关血液指标检查,血管相关影像评估,同时用TOAST病因分型研究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1)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所差异.(2)青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所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38 例(38.39%)、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SAA)25例(25.25%)、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13例(13.13%)、其他明确病因脑梗死(SOE)12例(12.12%)和不明原因型脑梗死(SUE)11 例(11.11%).结论:青年与老年脑梗死在危险因素方面不尽相同,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青年脑梗死病因分型以动脉硬化型为主.

    作者:陈德鹏;杜敢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6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创、外用莫匹罗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以湿润烧伤膏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8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治疗中应用湿润烧伤膏的效果更好,创面愈合率更高,疼痛程度更轻,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毕所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然后观察经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6.9±2.8)h、(5.9±1.9)d和(8115±956)元,对照组则为(19.2±4.9)h、(9.1±4.5)d和(9752±1305)元,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轻其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雷新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预后的价值,并对其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80例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然后进行对比.对实验组的新生儿进行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然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体格和智力方面的发育状况.结果 在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新生儿中早产儿、低体重患儿的情况多于对照组,并且在进行治疗之后,实验组患儿各项血清指标低于治疗之前,实验组患儿的发育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对于高直接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来说,其在体格发育方面与健康新生儿没有明显差异,在智力发育方面明显低于健康新生儿,所以对于新生儿高直接胆红素血症来说,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调查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影响

    生产性噪声作为环境污染源的一种同样不可忽视,因其具有危害性大、覆盖区域广等特点,能够直接对相关作业工人的听力产生影响.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职业健康查体人群,目的主要是通过分析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对人体听觉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文中将会列举相关信息和数据,以此来论证所分析的观点,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张基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进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α(IFN-α)、伊马替尼、羟基脲药物进行治疗,选取同期的健康人12例为对照组,对四组受检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比较四组外周血树突细胞(DC)含量情况.结果:C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与C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得知,患者体内的DC含量与抗肿瘤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成正比,临床药物IFN-α与伊马替尼均能增加DC的含量,值得应用.

    作者:范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8例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8例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9例,其中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比较,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预防病情深度发展,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贺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药使用量、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药物用量和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英;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析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患者诊治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致死1例,心律失常致死1例.结论: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临床治疗比较麻烦,必须加强心功能保护与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恶性心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的危险因素及防御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ICU实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相关性肺炎诱发危险因素及制定防御对策.结果: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与自身的意识状态、年龄、机器通气时间等有着重要的联系,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如气管切开,年龄大于60岁(包含60岁),机械通气时间在3 d以上(包含3 d).结论:通过对 VAP 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 VAP 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丰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及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96例PICC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分析结果,26例患者发生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对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进行分析及处理,分析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情况.结果: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异位为26例,占比8.78,原因为年龄、疾病类型、并发症、操作经验,其中,年龄>60岁与≤60岁的异位分别为18例、8例;肺癌患者异位22例,非胃癌患者异位4例;腹腔积液患者异位16例,剧烈咳嗽患者异位6例,恶心患者异位4例;操作≥2年异位为12例,<2年异位为14例,疾病类型、操作经验内部异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对于的处理措施和预防对策,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作者:陈雪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在泌尿系结石中的运用

    泌尿系结石属于临床泌尿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可以在各个年龄段的群体中发病,而且男性群体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群体.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检测的准确率,从而为其治疗及康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贾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62例患者,以随机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将藻酸双酯纳、肝素等治疗对参照组31例患者实行,研究组3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脂类药物.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在束支传导阻滞、陈旧心肌梗死、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等发生率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对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应用,在对肺心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在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用硝酸脂类药物,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凤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取DC-CIK细胞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降低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杨怡;吴海霞;王瑞芳;卢志顺;曾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60例非糖尿病血糖升高(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人员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监测,并分析糖尿病组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0%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0%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中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价值显著.

    作者:陈文忠;赵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