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瘤腔结扎加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60例效果分析

张晓东

关键词:瘤腔结扎,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摘要:目的:研究瘤腔结扎联合平阳霉素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60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平阳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瘤腔结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数据(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值小于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87.81±3.2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瘤腔结扎配合平阳霉素在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痛苦,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优质护理在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6%与对照组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慢性宫颈炎行环状电切术患者康复,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对比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及单独采用心电图和B超的诊断结果.结果: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及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P<0.05).但心电图和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左室肥厚和左室扩大方面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及心脏B超的检出率(P<0.05).但心电图和心脏B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率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或心脏B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相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中的总镉含量的研究

    目的:探究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中的总镉含量.方法:对样品采取微波消解前处理,并灰化温度1000℃与原子化温度1850℃的情况下对总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灰化温度在700℃时,吸光度大,并稳定.原子化温度升高,吸光度也随之升高,温度在2000℃时,吸光度大.工作曲线在0-100μg/L之间,线性比较良好.精密度为0.9%-1.3%左右,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8%-104.7%.结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够对地表水、地下水与污染中的总镉含量进行准确测定,该测定方法具有重复性好、操作方便简单等效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测定结果.

    作者:高秀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焦虑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全面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创介入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采取硬通道微创治疗,实验组采取软通道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与82.35%,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与应激激素血清水平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优,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软通道微创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张英华;陈晓晶;张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院内诊治(2013.6~2016.6)的老年痴呆病患者97例做数字标准分组,其中观察组49例,针对病症发病特点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对照组48例,仅采取吡拉西坦片用药,评估资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智力恢复、痴呆症状改善以及自身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痴呆病的治疗中针对病理特征,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效果明显,副作用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子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全面护理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着重于分析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全面护理对其神经功能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骨关节炎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4.2±2.3)分,下床行走时间为(6.2±1.3)d,住院时间为(19.5±2.6)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护理有助于降低骨关节炎手术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减其康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的卧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措施

    目的:主要研究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的卧床并发症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6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病人23例,接受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病人23例,接受常规护理.本文在统计两组病人卧床并发症原因的基础上,对其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导致本组病人出现包括下肢皮肤感觉丧失(褥疮)、呼吸道梗阻(呼吸系统并发症)、排尿功能障碍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在对两组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卧床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临床上必须要针对并发症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切实保证病人预后.

    作者:王陈玲;尚蕾;史增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乡镇医院内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乡镇医院内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体会,为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我市乡镇医院194名内科医生,以面谈形式进行COPD治疗调查.结果:94%医生对COPD危害认识较全面,10%对用药及治疗不规范.结论:需加强对乡镇医院医生COPD危害认知的培训减少诊断延迟.

    作者:高先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010-2016年禹城市丙肝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禹城市病毒性丙型肝炎(丙肝)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禹城市丙肝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年间全市丙肝发病率年平均发病率7.28/10万;全年均有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各乡镇发病不均,农村高于城镇;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职业以农民所占比例高(80.78%).结论:血液传播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既往有偿采供血(浆)人群为丙肝的易感高危人群;故需加强采供血机构的管理,积极干预高危性行为,加大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是控制丙肝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利欣针联合松泰斯针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甘利欣针联合松泰斯针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40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甘利欣针联合松泰斯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针联合甘利欣针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共治疗10天,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治疗中选择采用甘利欣针联合松泰斯针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建清;陆小玲;孙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T引导靶位注射胶原酶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CT引导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盘突出患者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研究组实施CT引导的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方案,对照组实验对象采取常规实验治疗方案,治疗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以及复查分析.结果:研究组的MacNab治疗结果达优16例,良5例,优良率75%;对照组患者中得优5例,良9例,优良率50%.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好,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引导靶位注射胶原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给腰椎盘突出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作者:涂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彩超方法加以疾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一时间段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6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展开彩超检查,终对IPA血流大速度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IPA血流大速度同对照组健康体检志愿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方法选择彩超方法,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重复性,并且可以将分辨率显著提高,从而确保研究针对性方法实现急性胰腺炎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

    作者:刘洁琼;黄福存;于金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本文就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HP阳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84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参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P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鱼月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对比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40例腹外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后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25.00%、5.00%)与对照组患者(50.00%、20.00%)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应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患者的效果更佳.

    作者:王运利;宋远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开胸非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诊疗

    目的:关于开胸非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诊疗研究.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开胸非食管手术患者中,选择术后并发乳糜胸的10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10例开胸非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乳糜试验结果均显示为阳性,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并且术后无任何复发现象.结论:对于开胸非食管手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全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的效果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的效果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2014.10至2016.10),按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与观察组——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每组均为25例.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LH、FSH、T、E2、HOMA-β、HOMA-IR指标进行比较,并跟踪记录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H、FSH、T、E2、HOMA-β、HOMA-IR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且该组的排卵率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可观.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方法.方法:心理方面的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健康知识指导;合理饮食、预防便秘;运动作息护理;药物护理;结果:对患者实施药物、饮食、运动、心理等系列的护理,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血压.结论:正确的心理、药物、运动、饮食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吴秀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6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替硝唑与氧氟沙星联合静脉滴注治疗)和观察组(替硝唑与氧氟沙星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概率比较,P>0.05.结论:氧氟沙星、替硝唑等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孔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特征,为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特征,实施综合护理,评估患者的满意程度和不良心理状态.结果: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3%,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心理波动大,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重点关注.

    作者:郭丽;白培培;李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