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的护理流程再造分析

黄天然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护理流程再造, 调配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常规调配管理流程为对照组,共配置258400袋,批次684个;以2015年7月-2016年10月护理流程再造为研究组,共配置258800袋,批次702个.分析两组送药准时率、配药差错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送药准时率、配药差错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再造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应用的效果显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术后疗效和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CSS、N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杨洪;周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肿瘤手术中双镜联合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探析双镜联合这一治疗方式在胃肿瘤手术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28例胃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量2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1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性胃肿瘤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计入双镜联合治疗.通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记录收集和分析.结果:根据本次临床研究所给予的资料显示,我们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均为100%,且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危险,在这方面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进行2次手术摘除残留余物这一方面,研究组没有患者需要进行2次手术,而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了2例需要进行2次手术摘除残留余物的患者.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也比对照组患者的要少,且病情恢复的也要快,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胃肿瘤手术当中,将双镜联合治疗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一次成功的概率,且患者在手术中的受创面积也能减小,能够帮助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全凭静脉麻醉)与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每组39例.比较两组麻醉结局.结果:对照组麻醉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均高于基础值,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以上指标比较,统计学处理可见差异性(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麻醉结局,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罗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压力支持通气在全麻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择期行全麻宫腔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手动辅助通气组(M组)及PSV组(P组)每组30例.M组患者为自主呼吸,P组患者为PSV,支持压力为10cmH2O.术中下颌松弛、舌后坠时,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SpO2下降至90%时手法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全麻药用量、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托下颌时间占手术时间百分比、上呼吸道梗阻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结果:M组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及低氧血症的病例明显多于P组,M组需要给干预的平均时间也明显比P组要长(P<0.05).结论:PSV用于全麻宫腔镜检查的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上呼吸道梗阻及低氧血症的发生,减轻麻醉医生负担.

    作者:代山;胡振华;唐培;岳修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大力发展,广大临床医者对 ACEI 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地位倍加重视[1],例如,贝那普利等,其在临床治疗中对高血压和CHF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就我院心内科应用贝那普利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 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所取得的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董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养血止痒合剂对尿毒症患者瘙痒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养血止痒合剂对尿毒症患者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透皮肤瘙痒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治疗+养血止痒合剂药浴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0.32%;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养血止痒合剂药浴治疗尿毒症患者瘙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京祥;潘维翠;艾晓波;杨震;刘一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均具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安;郭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40例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救治的140例多发伤患者,严格按照急救原则,立即评估患者伤情,严格执行快速精准的急救护理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控制出血,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严密观察伤情变化,配合医生实施清创术,完成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及药品,同时积极做好手术止血准备.做好患者的转科手续,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待患者,教育他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患者信任,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治疗的现实情况.结果:本组140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急诊急救,其中49例经抢救在急诊做好急诊手术术前准备,采用手术治疗,8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病情稳定后转病房治疗,3例患者送入急诊科后经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格按照急救原则,立即评估患者伤情,严格执行快速精准的急救护理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控制出血,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严密观察伤情变化,配合医生实施清创术,完成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及药品,同时积极做好手术止血准备是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的关键.

    作者:关祥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多元化教学法结合微信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结合微信在儿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科实习的96名护理大专学生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理大专学生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与微信教学结合.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学实习带教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法与微信结合,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及科室的整体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应用于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

    目的:研究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应用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方法: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则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恢复正常的体温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咽喉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等.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患儿恢复正常的体温所需要的时间和咽喉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也要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所需要的时间(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应用于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缩短相应症状的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范华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冠心病中医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4年5月至10月我院的30例冠心病患者来进行分析研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中护理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实验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67%,对照组的有效率是26.67%,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姜贵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普通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处理

    目的:对于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的普通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并对其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中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后期愈合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血糖浓度的控制,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1].

    作者:王晓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与经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7例患者溶栓均取得成功,主干通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的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瞿国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正常成人下腰椎椎管MRI测量分析

    目的:分析国人成年人的下腰椎椎管MRI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筛选医院体检中心接待的健康志愿者140例,另选择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腰背痛的患者184例,均进行MRI检查,测量L3/4、L4/5、L5/S1椎间盘正中层面有效矢状径、硬膜囊面积、椎管体积,以健康体检者的指标可信区间作为标准诊断椎管狭窄.结果:L3-4、L4-5、L5-S1硬膜囊面积95%置信区间下限分别为0.63、0.68、0.83,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则为0.77、0.75、0.45;正常健康无症状椎体狭窄率2.38%(10/420),而有慢性腰背痛患者椎管狭窄率24.52%(10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人下腰椎椎管特征指标可作为筛查诊断椎管狭窄的标准,及早发现有症状椎管狭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压缩性骨折等病变一级预防.

    作者:孙子华;桑凤欣;赵倩倩;志茹;董红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处置运行机制分析

    随着禽流感、SARA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更加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影响,而卫生监督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因此本文就卫生监督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职责及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刘明辉;范伟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病历及影像学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慢性起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颅神经麻痹和头痛;MRI检测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增强扫描呈现明显的强化,主要表现为结节性或线性异常强化特征,P<0.05;所有患者经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头痛和多脑神经受损居多,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特征性表现,应用皮质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降胆固醇效应及改善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降胆固醇效应及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通过红篮球抽取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药物+氟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贾正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3例,按照1:1的分配比例进行分组,分为第一组51例接受CT检查,第二组52例接受彩超检查,比较彩超、CT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了解两种检查的诊出率和漏诊率.结果:第二组彩超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4.62%,第一组CT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4.51%,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符合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彩超漏诊7例,漏诊率为13.46%,第一组CT漏诊13例,漏诊率为25.49%,第二组漏诊率低于第一组,对比两组漏诊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T的诊断价值,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推广.

    作者:孙翠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5例颅脑外伤致昏迷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观察组,35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5.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两组在临床特征方面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实施相应措施效果较好.

    作者:于蔚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

    目的: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莫西沙星静脉注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18%,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具有较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