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李安;郭海英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 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抗病毒药物联合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均具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的护理流程再造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常规调配管理流程为对照组,共配置258400袋,批次684个;以2015年7月-2016年10月护理流程再造为研究组,共配置258800袋,批次702个.分析两组送药准时率、配药差错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送药准时率、配药差错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流程再造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应用的效果显著.

    作者:黄天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不同部位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不同部位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采用甘露醇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脑出血的位置予以患者对应浓度的甘露醇,分析该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血肿程度、水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有着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不同部位脑出血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强化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邵广田;崔凤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讨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9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49例.参考组患者护理过程应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则应用循证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人数多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状况低于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好于参考组,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化血红蛋白样本性状的选择

    目的:探讨黄疸、脂血、贫血这三种样本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抗凝全血和预稀释血两种性状检测的不同,正确选择样本性状.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黄疸、脂血和贫血标本共计143例,同时测全血和预稀释血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种性状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黄疸和脂血标本全血法和预稀释血法两种性状样本检测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标本全血法和预稀释血法两种性状样本检测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脂血标本无需预稀释,贫血标本需要进行预稀释.

    作者:施安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分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32例,132例患者均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患者66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66例.试验组66例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参考组66例患者应用小牛血去蛋白血清治疗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高于参考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考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也低于参考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应用小牛血去蛋白血清治疗的治疗效果更佳,并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也具有显著下降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也具有显著下降的状况,在临床中更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仉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髋部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髋部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58例需进行髋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共用药10天;分别在手术前(用药前)及用药后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肢体周径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两组患者大腿周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大腿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更有效的预防老年髋部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涛;高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婴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婴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常规的婴儿肺炎治疗方法与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儿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可缩短疗程.

    作者:张其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血病的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36例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对白血病患者于临床展开血液生化学检验后获得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3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白血病疾病类型的不同展开分组,分别设为急性白血病组(18例)以及慢性白血病组(1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18例作为研究对照人员;对于三组检测对象,临床针对其血液样本有效展开血液生化学检验,对终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在平均乳酸脱氢酶、α-羟基丁酸脱氢酶水平以及碱性磷酸酶几方面,急性白血病组以及慢性白血病组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极为明显(P<0.05);在平均白细胞计数方面,急性白血病组以及慢性白血病组少于对照组健康人员极为明显(P<0.05);在平均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急性白血病组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极为明显(P<0.05).在平均血铜水平以及血锌水平方面,急性白血白组、慢性白血病组同健康对照组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白血病在实施临床检验过程中,有效展开血液生化学检验,对于白血病后期疾病治疗可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国才;张恩颖;刘艳;朴桂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部按摩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辅助治疗小儿腹泻患者的疗效,探索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8.13%,观察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按摩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探讨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应用高压氧治疗不失为治疗颅脑损伤的一种方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损伤,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常规治疗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采用.我科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对37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孙伟;林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产妇抑郁情绪的原因评估及护理防范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产后抑郁情绪的影 响 因 素 包 括 生 理、心 理、社 会、产 科 等 多 方 面,以 焦 虑、忧愁、情绪抑郁、易激动、失眠为特征,通常发生在产后 2~7d.赵小红的研究表明目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 38.9 %,因此护理人员应早期防范,及时发现产后抑郁情绪并给予干预和指导,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岳晓燕;孙喜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念珠菌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漱口加口服氟康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喷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真菌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有效率分别为46.88%和81.2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34.38%和65.63%,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制中药喷剂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较佳,具有更显著的抑菌效果.

    作者:杨坤;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对低血糖反应加强观察,总结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组出现22例低血糖反应;药物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患者自身差异等是诱发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原因;22例低血糖反应患者经我院积极有效治疗均有效、好转或消除.结论:对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在治疗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和及时的低血糖反应护理,是降低其危害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喜燕;岳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临床上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7月份至2016年7月份期间接诊的剖宫产术、且下肢具有高风险静脉血栓的孕妇患者100例进行临床探究,术后在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和宫缩治疗的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产妇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均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出血量正常,且下肢没有肿痛现象,也没有活动障碍,进行多普勒检查没有发现静脉血栓;结论:通过对剖宫产孕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得到较好的降低,提高了血液的回流性,有效预防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黄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对50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栓塞治疗时间为(40.2±1.5)分钟;患者出血均得到及时控制,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血压持续上升,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血管介入技术能让止血速度有效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瑞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140例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救治的140例多发伤患者,严格按照急救原则,立即评估患者伤情,严格执行快速精准的急救护理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控制出血,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严密观察伤情变化,配合医生实施清创术,完成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及药品,同时积极做好手术止血准备.做好患者的转科手续,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对待患者,教育他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患者信任,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治疗的现实情况.结果:本组140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急诊急救,其中49例经抢救在急诊做好急诊手术术前准备,采用手术治疗,88例患者经急诊抢救病情稳定后转病房治疗,3例患者送入急诊科后经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严格按照急救原则,立即评估患者伤情,严格执行快速精准的急救护理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控制出血,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严密观察伤情变化,配合医生实施清创术,完成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及药品,同时积极做好手术止血准备是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急救护理的关键.

    作者:关祥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抽取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吕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血压健康管理76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群体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某航天企业76名高血压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为期12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健康管理前后员工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以及体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员工高血压相关知识增加、行为改变、体检指标好转.结论:对高血压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达到健康改善的目的,能为同类疾病群体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林军;胡义;蒋振荣;罗莲;范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琪;王莉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160例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阳性,阳性率为62.5%,高于对照组(42例阳性,阳性率为52.5%)(P0.05);实验组40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29例室性早搏成对、 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 例房性早搏成对、 例短阵室上速,多于对照组(P

    作者:邢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