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分析

于玫;刘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彩超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0例于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及性质.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明显多于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P<0.05),双侧颈总动脉处斑块明显多于颈内动脉处(P<0.05),观察组患者稳定斑块明显少于不稳定斑块(P<0.05),对照组稳定斑块明显多于不稳定斑块(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使用动脉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苯接触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苯接触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方法:抽取30家涉及苯企业员工200名,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没有接触的员工200名,将其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的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工作人员经检测后可知,观察组WBC异常、RBC异常以及HGB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尿隐血阳性、尿蛋白阳性以及尿常规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ALT升高比例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苯接触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应重视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

    作者:丁永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百草枯中毒致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替硝唑胶囊及制霉菌素片配制的混合药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百草枯中毒致口腔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60例百草枯中毒致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给予康复新液漱口、口腔常规护理.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替硝唑胶囊及制霉菌素片配制的混合药物涂抹口腔黏膜.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激素冲击、抗氧化、血必净清除炎性介质、保护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疼痛缓解的时间、溃疡粘膜愈合的时间以及并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口腔溃疡发生时间及口腔溃疡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口腔溃疡粘膜愈合的时间和溃疡疼痛缓解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替硝唑胶囊及制霉菌素片配制的混合药物联合康复新液对百草枯中毒致口腔溃疡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于中锴;刘爱敏;袁小菊;李君;曲爱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和探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导致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尿促性腺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加上人工周期的方法治疗.结果:妊娠成功率及卵泡发育成熟率观察组分别为86.67%和13.3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治疗提升了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及卵泡发育的成熟率.

    作者:孟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骨髓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法治疗骨髓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40例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0例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小剂量CAG方案化疗,实验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研究对比两组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低于实验组(90.00%),P<0.05.结论:对骨髓异常综合征患者采取补肾活血法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象水平.

    作者:杜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周围粘连型及后位阑尾炎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周围粘连型及后位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护理,观察术后的疗效,提供更多地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54例周围粘连型及后位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干预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后的系统护理,通过术后恢复状况,做出心得体会.结果:干预组术后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周围粘连型及后位阑尾炎的术后护理,应采取系统护理的方式,提高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魏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7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因手术方式不同可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行传统修补术,而研究组(55例)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炎症递质指标与临床疗效指标.结果:研究组炎症递质指标与临床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行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医治可缩短住院、下床所用的时间,且对炎症递质指标无较大影响.

    作者:刘养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效果

    目的:分析早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多波长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份到2016年10月份在我院治疗的88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其中40例(40只眼)在早期行多波长激光治疗,是早期组,另外48例(48只眼)在晚期行多波长的激光治疗,并作为晚期组,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晚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行多波长激光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雪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浅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95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45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护理优良率是93.3%,对照组的临床护理优良率是80.0%,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是97.8%,对照组是86.7%,两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质量,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03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这一反应出现的原因,从而达到缓解与控制病情的目的.结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观察,103例患者均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其中有91例患者康复较快,12例患者是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才康复.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出现的和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服用药物、运动及饮酒习惯等有关,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准确用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出现,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杨海蓉;刘维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体位干预对产科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体位干预对产科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到医院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于参照组的患者在进行麻醉后采取常规的仰卧位;对于干预组的患者则进行体位干预,在进行麻醉后采取左倾斜体位的同时将产妇的子宫推向左侧,切皮时改用平卧位.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血压和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参照组的患者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有19例,发生率为47.5%;干预组的患者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有3例,发生率为7.5%.采取常规仰卧位的产妇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进行体位干预后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麻醉后采取常规仰卧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几率相对较高,应该在其进行麻醉后进行适当的体位干预.对产妇进行体位干预的操作简单,同时又能够大大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宋观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在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确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确诊中肿瘤坏死因子检测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80例,其中病毒性脑炎40例(病脑组),细菌性脑膜炎40例(化脑组),同时取4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癫痫和手足抽搐症患儿作对照组,分析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的TNF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化脑组选取的新生儿脑脊液、血清TNF水平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病脑组TNF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化脑组,脑脊液与血清TN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所含的TNF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脑脊液TNF变化可通过血液中TNF水平反映,并为日后采用抗TNF抗体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作者:孙晓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取的200例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5个月后的血压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95.0%)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患者在干预前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5个月后血压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钱可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5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作为研究的主体,按入院顺序分为甲组(39例)和乙组(36例),甲乙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甲组患者的SAS评分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甲组患者的SDS评分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甲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心理护理在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再出血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于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探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改善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276例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使用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19.87%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生命体征稳定率是96.15%,临床满意度是90.38%,总有效率是84.6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1.67%,生命体征稳定率96.67%,临床满意度是97.50%,总有效率为95.83%(P<0.05).结论: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时结合舒适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于书画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门诊在孕期体重管理中作用

    目的:分析研讨护理门诊在孕期体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检分娩的产妇中抽取160例,按照孕期期间有无接受体重管理分组,80例对照组(未接受体重管理),80例研究组(接受体重管理),将两组研讨对象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对比两组孕妇孕周28周、32周、36周、40周,以及产后40天时体重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总发生率26.25%比对照组92.50%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期给予孕妇体重管理,其孕期体重可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发生可能性,产妇分娩后体重恢复得到促进,且护患关系得到改善.

    作者:马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每组20人;对3组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接受治疗6个月后观察记录患者甲状旁腺素、肌酐、血尿素氮及皮肤瘙痒程度等各项指标.结果:3组对肌酐及尿素氮的清除都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和甲状旁腺素与接受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患者的血压较为稳定,甲状旁腺素和皮肤瘙痒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缓解(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血液透析,能明显的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降低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血磷等各项指标,但是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王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降血压药物的合理配伍

    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有六类,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ARB)、β受体阻滞剂(B)、钙拮抗剂(C)、利尿剂(D)、α1受体阻滞剂.吲达帕胺是一种兼有钙拮抗剂作用的利尿剂.目前临床上使用多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是前五类,可简单用 AB/CD 来表示.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这六类药物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但是,在高血压患者中,只有 30%的患者仅用一种药物就可使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而 70%的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二种或更多药物才能使血压获得理想控制.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血压,同时又不致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原则之一.

    作者:陈铁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手术护理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我院收治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对患者实施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调查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获得了良好的预后.对其进行复查,未见明显残余分流,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效果显著,辅以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春丽;夏宁;赵巧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瘘管切开术在部分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瘘管切开术在部分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确诊接受的78例高位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瘘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治疗有效率,对比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是(18.65±6.59)d、(29.34±8.69)d;疼痛程度分别是(2.93±2.59)分、(4.67±2.89)分;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7.2%、51.3%;复发率分别是6.7%、28.2%,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瘘管切开术在部分高位肛瘘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00年7月—2016年7月1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轻、中度患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15例,抢救成功率达91%.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其急救与护理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普红梅;王建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