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林波;蓝常贡;彭维波;唐毓金;谢克恭;梁俊卿;吴昭元;李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7例给予利尿、调脂、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非特异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三组临床疗效,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三组24 h upro、Alb、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24 h upro、Alb、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变化不明显(P>0.05).三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或不予特殊干预后症状均消失,未严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共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观察组共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对照组共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有助于提升甲泼尼龙对老年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黄荣贵;牙秋艳;蒙兰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芪双抗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双抗感汤.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免疫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芪双抗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与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韩琦;顾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研究组(微型钢板置入,n=52例/67处)和对照组(克氏针,n=58例/74处).随访1年,观察两组恢复进程(住院时间、康复训练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随访3个月后疗效,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110例患者141处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术后随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无肌腱断裂、不愈合等情况出现;对照组中4例因感染致使骨折愈合延迟,经治疗后恢复良好.②研究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微型钢板置入治疗掌指骨骨折较克氏针内固定疗效优良率高,且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缩短其恢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作者:孔祥涛;赵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可导致肾小球硬化,一旦早期DN发展成终末期肾病,则很快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也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认为,DN的发生、进展与微炎症状态关系密切.因此,早期诊断、干预 DN 的微炎症状态对于阻止DN进展至关重要. 白芍总苷 ( 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 )是一组糖苷类物质,是毛茛科植物芍药干燥根茎的主要提取物,其中总苷量的90%以上为芍药苷( paeoniflorin, PF ) ,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1]. 1998年TGP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改善病情药物进入市场. 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肝炎有确切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应激、免疫调节活性、降脂等. 迄今,大多数针对TGP的研究是集中在治疗风湿免疫及调节免疫等方面,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就TGP 治疗DN的作用机制及疗效作一综述.
作者:曹秋夏;杨发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SA)、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急诊重症胰腺炎患者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设为重症胰腺炎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设为健康对照组、47例轻度胰腺炎患者设为轻度胰腺炎组,抽取所有受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统计分析三组血清HDL-C、SA、CRP水平及血清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胰腺炎组血清HDL-C、S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胰腺炎组低,血清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胰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3.62%)、准确度(94.33%)较血清HDL-C(76.60%、87.23%)、SA(74.47%、84.40%)及CRP(78.72%、87.2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94.68%)与血清HDL-C(92.55%)、SA(89.36%)及CRP(9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HDL-C、SA、CRP水平异常改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且能为鉴别病情程度提供一定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创杰;张涛;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间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患者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60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离自痰液、脓液、尿液及血液等标本,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44.03%)、鲍曼不动杆菌(31.6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64%)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63%)等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部分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3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部分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7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且逐年下降,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且波动较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且波动不大.结论 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但对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活性较差,应引起关注.
作者:易雪丽;罗斌;滕元姬;邓鹰;韦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类胶原蛋白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周一次,连续2~5次,外用类胶原蛋白敷料,每周3次,连续6周;对照组给予红光治疗,每周2次,外用类胶原蛋白敷料,每周3次,连续6周.对比两组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23.08%,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4、4.837,P均<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类胶原蛋白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余佳林;黄闰娣;刘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Nogo基因rs2920880、rs17046583位点在广西人群中分布特点,并与不同人群比较.方法 经多重单碱基延伸法、DNA测序法分析323例广西人群rs2920880和rs17046583的基因型,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性别及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rs2920880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为1.9%、17.0%、81.1%.rs17046583存在AA、AG、GG三种基因型,频率为65.6%、29.1%、5.3%.广西人群两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在男女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欧洲人、非洲人和日本人群相比,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go基因rs2920880和rs17046583多态性在不同人群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在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覃海媚;王荣;庞晓霞;黄华佗;刘忠林;韦叶生;王俊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食管癌( Esophageal carcinoma )是一种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常见恶性消化道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化学因素等多种原因紧密相关[1~3]. 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而死亡,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研究资料显示[4] ,我国食管癌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31.66/10万和15.93/10万,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 目前食管癌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和术后恢复慢,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外科医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为此,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陈宏明;农峰;罗世官;易金远;李日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胃肠减压的患者,插胃管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插管后的留置与固定是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 有效固定胃管不仅便于观察胃液性质和量,还可进行有效减压、引流,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若不能妥善固定,易造成胃管移位、脱出,引起呛咳、误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 因胃管固定不牢而造成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9.8%~45.2%[3] ,不仅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还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 笔者自创一种胃管固定方法,并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作对照,现在总结如下.
作者:邓金燕;左美玉;华锋凯;廖昌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骨扫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疑似存在骨转移的患者55例,治疗前分别进行核素骨扫描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检查间隔<1周,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患者38例,经骨活检病理及随访观察确诊26例,其中核素骨扫描阳性23例,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70.96%,准确性为81.81%,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阳性20例,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93.75%,准确率为90.91%.两种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特异性更高.结论 目前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仍以核素骨显像为首选,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两者综合运用,有助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作者:唐小勇;朱光映;赖昌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型穿刺法在降低胰岛素泵输液针(PTEE软针)打折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纳入内分泌科的100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改善前组,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纳入内分泌科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改善后组,改善前组采用捏皮技术进行皮下注射穿刺并留置输液针(PTEE软针);改善后组采用改良型穿刺法进行皮下注射穿刺并留置输液针(PTEE软针).对比两组患者胰岛素泵运行期间的输液针(PTEE软针)打折率、堵管率、二次置管率.结果 输液针(PTEE软针)打折率、堵管率、二次置管率分别由改善前的11%、2%、13%降低到了改善后的2%、1%、3%,两组患者胰岛素泵输液针(PTEE软针)打折率、二次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胰岛素泵输液针(PTEE软针)堵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型穿刺法能降低胰岛素泵输液针(PTEE软针)打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桂情;李亿娟;欧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17项(HAMD-17)]、焦虑程度[Hamilton焦虑评分量表(HAMA)]、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T4)水平]变化.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下降更明显(P均<0.01).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TSH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TSH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TT4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TT4水平提升更明显(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对提升其治疗效果有利.
作者:郑丹;王英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百色市2009~2016年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百色市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6年百色市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54/10万和26.30/10万,男性病例数(19875例,70.06%)多于女性(8494例,29.94%),发病年龄高峰为25~64岁的中壮年人群(69.29%),从发病率变化趋势来看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至今无明显下降趋势,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高(109.65/10万),涂阳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西部高寒山区高(32.36/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多(24549例,86.53%),但近年学生、离退休人群的发病有所抬头,从病人来源来看不同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主要来源不同.结论 百色市结核病疫情不可忽视,要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地区进行分类防控,重点关注青壮年男性、老年结核病患者以及学生.
作者:谭廷庆;高建华;岑贞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9~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的IMA阳性表达及HIF-1α浓度.对比分析两组IMA阳性表达及HIF-1α浓度差异,分析血清IMA与HIF-1α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IM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MA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HIF-1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同性别IMA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在实验组中,IMA与HIF-1α浓度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A及HIF-1α血清浓度较正常人增高,联合检测两种因子有助于评估及预测病情转归,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于佳楠;迟男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早期联合应用七叶皂苷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发病6~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N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联合应用七叶皂苷钠与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疗效比单纯应用肝素钠更好,不良反应少而且安全.
作者:黄青丽;李堃;王汉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2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旧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组按新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管理能降低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减少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未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作者:农桂梅;王秀灵;农秀兰;农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 将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麻醉诱导,并配合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检测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时和切皮时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水平以及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诱导时和切皮时CV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可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董燕斐;罗纲;陈权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组各43例.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LC组采用LC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及淀粉酶的变化;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时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活性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LC组血清TNF-α、IL-8、CRP及淀粉酶水平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CD4+占比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LC组CD3+、CD4+占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LC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腹组降低(P<0.05或0.01).结论 LC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作者:亢雪峰;张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实施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单侧穿刺PKP术进行治疗,全部随访1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病椎后凸角度、疼痛评分状况、生活质量状况以及Oswestry评分状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且病椎后凸角度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状况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状况、Oswestry评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单侧穿刺PKP术治疗对后凸畸形有较好的矫正作用,可以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适合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明智;庄勇;尚显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