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巧用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留置胃管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邓金燕;左美玉;华锋凯;廖昌燕

关键词:胃管留置, 胃管固定, 活结固定法, 传统固定法
摘要: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胃肠减压的患者,插胃管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插管后的留置与固定是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 有效固定胃管不仅便于观察胃液性质和量,还可进行有效减压、引流,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若不能妥善固定,易造成胃管移位、脱出,引起呛咳、误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 因胃管固定不牢而造成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9.8%~45.2%[3] ,不仅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还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 笔者自创一种胃管固定方法,并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作对照,现在总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时机使用右美托咪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使用右美托咪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ASA分级Ⅰ~Ⅲ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和七氟醚,维持BIS 40~60,A组30例,于诱导前15 min使用右美托咪啶,0.6μg/kg,B组30例,于术毕前15 min使用右美托咪啶,0.6μg/kg,C组30例,给予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术前及术后12 h、24 h、7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术后各时间节点VA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和C组,B组又长于C组(P<0.05或0.01).三组患者术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及72 h时,三组的MAP和HR均逐渐恢复正常,其中,术后12 h时,A组的MAP优于B组和C组,HR优于C组(P<0.05或0.01).术后12 h、24 h及72 h时,三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其中,三个时间点,A组和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啶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均可以缓解患者疼痛,麻醉疗效显著,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推荐诱导前15 min使用右美托咪啶的方案,该方案维持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药物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郭宗荣;卢泽安;关世平;纪浩聪;高晓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巧用活结系于单侧鼻导管留置胃管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胃肠减压的患者,插胃管是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插管后的留置与固定是临床护理的工作重点. 有效固定胃管不仅便于观察胃液性质和量,还可进行有效减压、引流,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若不能妥善固定,易造成胃管移位、脱出,引起呛咳、误吸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 因胃管固定不牢而造成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9.8%~45.2%[3] ,不仅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还增加了护理工作量[4]. 笔者自创一种胃管固定方法,并与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作对照,现在总结如下.

    作者:邓金燕;左美玉;华锋凯;廖昌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恩替卡韦联合自制乙肝2号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胶囊联合自制乙肝2号溶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自制乙肝2号溶液,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比观察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超声影像学指标、HBeAg阴转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肝功能(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ALT、AST、AL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ALT、TBil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PC-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LN、Ⅳ-C、PC-Ⅲ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为34.0%,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自制乙肝2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有效提高HBeAg转阴率,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文著;邓耀泽;黄达;曾燕兰;赵丹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研究组(微型钢板置入,n=52例/67处)和对照组(克氏针,n=58例/74处).随访1年,观察两组恢复进程(住院时间、康复训练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随访3个月后疗效,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110例患者141处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术后随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无肌腱断裂、不愈合等情况出现;对照组中4例因感染致使骨折愈合延迟,经治疗后恢复良好.②研究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微型钢板置入治疗掌指骨骨折较克氏针内固定疗效优良率高,且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缩短其恢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作者:孔祥涛;赵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 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 将接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麻醉诱导,并配合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检测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时和切皮时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水平以及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1)、术后4 h(T2)和术后24 h(T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诱导时和切皮时CV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间点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麻醉诱导配合磷酸肌酸钠可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董燕斐;罗纲;陈权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防城港市边境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目的 调查防城港市边境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 搜集防城港市边境地区0~6岁儿童997例外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血常规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 血常规筛查阳性标本369例,地贫基因检出α-地贫136例,β-地贫39例,α-复合β-地贫11例.该地区儿童地贫基因携带率为18.66%,其中α-地贫14.74%[(136+11)/997](含α-复合β),β-地贫5.02%[(39+11)/997](含α-复合β).该研究检出6种α-地贫等位基因--SEA/、-α3.7/、-α4.2/、ααWS/、ααQS/、和ααCS/,其中以--SEA/为常见,构成比为51.95%(80/154);检出8种β-地贫突变类型CD41-42(-CTTT)、-28(A>G)、CD17(A>T)、IVSⅡ-654(C>T)、IVSⅠ-1(G>T)、CD71-72(+A)、CD26(GAG>AAG)、CAP+40-43(-AACC),常见的为CD41-42(-CTTT),构成比为46.94%(23/49).结论 防城港市边境地区0~6岁儿童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较高,查明其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为地贫防控工作提供了资料.

    作者:马秋琼;周丽;严芝光;张丽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在老年肾病 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7例给予利尿、调脂、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非特异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三组临床疗效,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三组24 h upro、Alb、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24 h upro、Alb、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变化不明显(P>0.05).三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或不予特殊干预后症状均消失,未严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共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3%,观察组共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2%,对照组共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有助于提升甲泼尼龙对老年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黄荣贵;牙秋艳;蒙兰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及 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2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旧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组按新产程标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管理能降低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催产素使用率,减少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未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作者:农桂梅;王秀灵;农秀兰;农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 Esophageal carcinoma )是一种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常见恶性消化道肿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化学因素等多种原因紧密相关[1~3]. 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而死亡,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研究资料显示[4] ,我国食管癌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31.66/10万和15.93/10万,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 目前食管癌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和术后恢复慢,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外科医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为此,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陈宏明;农峰;罗世官;易金远;李日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 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间接受治疗的96例翼状胬肉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Ⅰ、Ⅱ、Ⅲ三组,其中Ⅰ组为单纯切除,Ⅱ组行合并应用丝裂霉素C(MMC)切除术,Ⅲ组行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切除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基础泪液分泌值(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并对术后复发率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术后三组基础泪液分泌值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除Ⅰ组外,其余两组的BUT值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的OSDI值均升高,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Ⅰ组和Ⅱ组的OSDI值均较Ⅲ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Ⅰ组复发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更理想的治疗手段,预后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术后泪膜泪液的功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柳茜;彭胤君;谭世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广西百色市2009~2016年活动性 肺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百色市2009~2016年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百色市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6年百色市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百色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54/10万和26.30/10万,男性病例数(19875例,70.06%)多于女性(8494例,29.94%),发病年龄高峰为25~64岁的中壮年人群(69.29%),从发病率变化趋势来看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至今无明显下降趋势,涂阳肺结核发病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右江河谷平原地区活动性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高(109.65/10万),涂阳肺结核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西部高寒山区高(32.36/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多(24549例,86.53%),但近年学生、离退休人群的发病有所抬头,从病人来源来看不同地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主要来源不同.结论 百色市结核病疫情不可忽视,要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地区进行分类防控,重点关注青壮年男性、老年结核病患者以及学生.

    作者:谭廷庆;高建华;岑贞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HDL-C、SA、CRP水平联合检测对 急诊重症胰腺炎患者诊断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SA)、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急诊重症胰腺炎患者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7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设为重症胰腺炎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设为健康对照组、47例轻度胰腺炎患者设为轻度胰腺炎组,抽取所有受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统计分析三组血清HDL-C、SA、CRP水平及血清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胰腺炎组血清HDL-C、S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胰腺炎组低,血清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胰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3.62%)、准确度(94.33%)较血清HDL-C(76.60%、87.23%)、SA(74.47%、84.40%)及CRP(78.72%、87.2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诊断特异度(94.68%)与血清HDL-C(92.55%)、SA(89.36%)及CRP(9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HDL-C、SA、CRP水平异常改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且能为鉴别病情程度提供一定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创杰;张涛;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实施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单侧穿刺PKP术进行治疗,全部随访1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病椎后凸角度、疼痛评分状况、生活质量状况以及Oswestry评分状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且病椎后凸角度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状况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状况、Oswestry评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单侧穿刺PKP术治疗对后凸畸形有较好的矫正作用,可以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适合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明智;庄勇;尚显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核素骨扫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核素骨扫描与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疑似存在骨转移的患者55例,治疗前分别进行核素骨扫描和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检查间隔<1周,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检查提示存在骨转移患者38例,经骨活检病理及随访观察确诊26例,其中核素骨扫描阳性23例,灵敏度为95.83%,特异性为70.96%,准确性为81.81%,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阳性20例,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93.75%,准确率为90.91%.两种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特异性更高.结论 目前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仍以核素骨显像为首选,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两者综合运用,有助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作者:唐小勇;朱光映;赖昌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 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17项(HAMD-17)]、焦虑程度[Hamilton焦虑评分量表(HAMA)]、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T4)水平]变化.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下降更明显(P均<0.01).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TSH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患者TSH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TT4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TT4水平提升更明显(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患者负性情绪,对提升其治疗效果有利.

    作者:郑丹;王英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芪双抗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 感染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芪双抗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双抗感汤.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免疫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芪双抗感汤结合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与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韩琦;顾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组各43例.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LC组采用LC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及淀粉酶的变化;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时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活性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LC组血清TNF-α、IL-8、CRP及淀粉酶水平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D3+、CD4+占比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LC组CD3+、CD4+占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LC组切口感染、术后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腹组降低(P<0.05或0.01).结论 LC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作者:亢雪峰;张燕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类胶原蛋白敷料 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类胶原蛋白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周一次,连续2~5次,外用类胶原蛋白敷料,每周3次,连续6周;对照组给予红光治疗,每周2次,外用类胶原蛋白敷料,每周3次,连续6周.对比两组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23.08%,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64、4.837,P均<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类胶原蛋白敷料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余佳林;黄闰娣;刘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iR-181基因rs1692758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目的 分析miR-181基因rs1692758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中国广西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方法 采用SNaPshot SN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99例中国广西人群rs16927589位点SNPs,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lotype map,HapMap)计划公布的北京人群(HapMap-HCB)、日本人群(HapMap-JPT)、肯尼亚人群(HapMap-LWK)、印度人群(HapMap-GIH)及欧洲人群(HapMap-CEU)间的差异.结果 中国广西人群存在miR-181基因rs16927589多态性,有TT、TC和CC三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73.6%、25.4%和1.0%,含T和C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6.3%和13.7%,两者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Map-HCB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apMap-GIH、HapMap-LWK、HapMap-JPT及HapMap-CE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在中国广西人群存在miR-181基因rs16927589多态性,且在不同地域和种族人群间比较存在差异.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SNP差异可能是miR-181基因相关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发病率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王春芳;雷茗;庞晓霞;黄华佗;王俊利;韦贵将;韦叶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NF-α和Neuritin在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水平在四肢骨折伴脊髓损伤中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单纯骨折患者(单纯骨折组)、26例单纯脊髓损伤患者(单纯脊髓损伤组)、30例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同期选取48例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血清TNF-α和Neuritin水平在各病例组术后第3、7、14天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其在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段,单纯骨折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血清TNF-α、Neuritin含量呈动态表达现象,且均高于正常组,其中以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组变化大,其TNF-α、Neuritin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肢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外周血中TNF-α与Neuritin含量变化情况明显高于其余三组,表明与创伤骨折的修复存在密切关联,这两种因子可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故推断其可能是脊髓损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关键因子.

    作者:廖林波;蓝常贡;彭维波;唐毓金;谢克恭;梁俊卿;吴昭元;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