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的C-IAP-1和Caspase-3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

祝杰;李廷阳;陆明雄;莫胜勇;冯佳佳;陆钦晨;陆万流

关键词:脑出血, C-IAP-1, Caspase-3, 瑞舒伐他汀
摘要: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C-IAP-1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脑出血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20只),脑出血组(B组,20只),瑞舒伐他汀干预组(C组,20只).每组分成6 h、24 h、72 h、5 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使用5只大鼠进行造模并实验.采用自体凝固动脉血注入脑组织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脑出血术后4个时间点血肿脑组织C-IAP-1及Caspase-3表达状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显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相比,C-IAP-1及Caspase-3表达降低,除第6小时外,其余时间点之间脑出血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相比,C-IAP-1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提高C-IAP-1的水平,抑制Caspase-3的水平,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由细胞凋亡影响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对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GJB2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 对一例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Progressive symmetric erythrokeratodermia,PSEK)患者GJB2、GJB3、GJB4、GJB6、GJA1及SERPINB7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反应(PCR)扩增GJB2、GJB3、GJB4、GJB6、GJA1及SERPINB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PSEK患者的GJB2基因存在杂合突变,核苷酸序列第608位发生错义突变,碱基由T突变成C,GJB2基因编码的蛋白第203位的异亮氨酸转换成苏氨酸突变;GJB3、GJB4、GJA1、GJB6及SERPINB基因未发现突变;患者家庭成员未发现GJB2基因突变.结论 GJB2基因突变可能是该例PSEK患者的致病基因.

    作者:杨铭华;李常兴;梅晓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4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确诊实验分为细菌性感染组(212例)和病毒性感染组(135例).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罗氏Cobas E41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血清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统计对比分析各组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中,PCT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6.79%,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的6.67%(χ2=214.519,P<0.001),且与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PCT、WBC及ES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912、0.787和0.673,标准误(s)分别为0.050、0.053、0.041和0.028,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31~0.892、0.877~0.964、0.693~0.835和0.612~0.763.结论 PCT不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还可用于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同时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治疗细菌性感染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颢;潘国刚;邓益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沿海地区受紫外线照射较多,故翼状胬肉发病率较高,可达5%[1].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虽然优于保守治疗,但其复发率高达39%[2].为寻找一种能提高手术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的方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自2014年1月应用单纯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以来,已成功完成67例(67只眼),临床效果满意.本研究将之与同期60例(60只眼)行传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做回顾性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白雪;林伟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嗓音训练及评估方法在嗓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嗓音疾病患者进行嗓音训练的效果及评估方法.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耳鼻喉科就诊的58例嗓音疾病患者进行正规嗓音训练治疗,内容包括嗓音卫生教育、按摩练习、呼吸训练、唇舌肌练习、发音训练、共鸣练习等,对患者训练前后GRBAS评估、动态喉镜检查、VHI量表及空气动力学检查、计算机嗓音分析等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患者经嗓音训练后动态喉镜检查(声带闭合、运动对称性、黏膜波及振动规律性)评分、计算机嗓音分析(Jitter、Shimmer及NHR)评分、VHI量表评分(F、P、E)、GRBAS(G、R、B)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而空气动力学检查(MLPT、MPT)结果明显提高(P<0.001).结论 嗓音训练能明显改善嗓音疾病患者嗓音异常状况.

    作者:钟燕梅;殷海;何引;刘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6例经临床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腹部超声特征.结果 76例患儿中有64例在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肠壁增厚,增厚肠壁血流较周围正常肠壁增多且伴肠蠕动异常,病变均位于小肠,部分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盆腹腔积液.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壁增厚比例明显高于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声像图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超声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超;杨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心脏康复及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CA125及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NP、CA125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EF、CO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Dd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龙华;蒙冠云;周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13~2016年某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某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6年间常规分离培养出的732株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菌株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 5.6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3~2016年间各年分别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16株、188株、196株、132株,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290株,39.6%)、尿液(221株,30.2%)和血液(95株,13.0%);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152株,20.8%)、结核病区(119株,16.3%)、肝病区(93株,12.7%)和感染病区(81株,11.1%);产ESBLs菌株共363株(占49.6%),主要分布在肝病区、感染病区、结核病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1).73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单环内酰胺类、氯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对阿米卡星、头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复合物(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30.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2%和1.0%.结论 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及其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药物,并可联合阿米卡星,重症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作者:张文萍;张秋萍;叶飞娣;赖文杰;张仲明;陈珊;黄莎莎;单万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手术,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广角镜联合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切割系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用时对照组为(79.83±4.53)min,观察组为(61.79±3.29)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成功率观察组为100.00%(47/47),对照组为87.23%(41/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64%(5/47),对照组为27.66%(13/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接触式广角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患者效果显著,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彭子春;凌宇;唐彦慧;覃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恩再适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周围性面瘫体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多种因素有关[1],尽管早期就诊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但后期遗留面神经功能缺损的可能性仍不可忽视.近年来我科采用恩再适(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肝癌是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及病死率高.开腹手术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视野清晰,但是创伤大,恢复慢.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已成为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一种手术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生理功能干扰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术后复发率高[1].笔者总结了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为护理该类患者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灵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1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以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急救不到位、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急救不到位、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比例分别为0.88%、2.63%、3.51%,护理满意情况评分为(96.17±2.74)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4.47±2.20)分;对照组急救不到位、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比例分别为17.70%、19.47%、22.12%,护理满意情况评分为(74.52±2.25)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3.26±2.13)分,两组护理管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周艳;黄玉萍;牙兰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门冬酰胺类药物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外,伴以坏死为主的血管损伤和破坏,细胞毒表型,和EB病毒(EBV)相关为特征的淋巴瘤.因为多数病例为NK细胞肿瘤,少数为T细胞毒表型而命名为NK/T细胞淋巴瘤[1].NK/T细胞淋巴瘤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在亚洲地区占到T细胞淋巴瘤的22.4%,远远高于欧美地区[2].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尤其是鼻腔病例,80%~100%都存在EB病毒感染,而鼻外部位NK/T细胞淋巴瘤EB病毒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15%~50%)[3].既往采用传统的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类化疗方案,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很差.对于Ⅰ/Ⅱ期的早期患者,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多数低于40%,长期生存率仅13%~29%;对于Ⅲ/Ⅳ期的晚期患者,预后更差,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4].研究表明,NK/T细胞淋巴瘤细胞高表达P糖蛋白,导致进入细胞的化疗药被泵出,是传统化疗方案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5].因此探索新的化疗方案治疗NK/T细胞淋巴瘤成为一个热点.我国勇威本等[6]早提出采用门冬酰胺酶治疗,明显改善了难治复发患者的预后,使得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笔者现将门冬酰胺酶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惠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噬与血管再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将受损细胞器及衰老的生物大分子(如变性的蛋白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以胞质内出现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1].目前认为自噬在应激防御、维持细胞的自稳态、促进细胞的存活、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在细胞内,细胞自噬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共性是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自噬与创面的愈合、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自噬与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郑爱甜;吴标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茴香提取液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茴香对小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建立小鼠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用茴香进行干预,30天后,眼球采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黏膜损伤指数、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胃黏膜表层大部分腺体形态及结构不完整,可见大量腺体结构破坏、脱落.与模型组相比,茴香高剂量组和西咪替丁组胃黏膜损伤指数、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茴香中剂量组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茴香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胃黏膜表层腺体结构较完整,茴香高剂量组细胞坏死较少.结论 茴香可能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加机体氧化应激能力对酒精胃黏膜损伤进行保护.

    作者:韩光顺;梁华益;冯洁;杨敏;莫庸;黄继杰;方晓燕;黄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培养仪阳性病原菌报警时间在临床早期用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培养仪阳性病原菌报警时间在临床早期用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收集2015年6~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标本,统计分析不同病原菌阳性报警时间.结果 不同菌属病原菌在血培养仪报警时间中位数不同,报警速度从快到慢中位数依次是链球菌属(11.8 h)<非发酵菌(12.2 h)<肠杆菌科(13.5 h)<肠球菌属(15.8 h)<葡萄球菌属(21.3 h)<阳性杆菌(30.5 h)<厌氧菌(32.6 h)<真菌(46.3 h),且与肠杆菌科(中位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是真菌(P<0.001)、阳性杆菌(P=0.001)、葡萄球菌(P=0.007)、厌氧菌(P=0.037),无统计学意义的是肠球菌属(P=0.702)、非发酵菌(P=0.845)、链球菌属(P=0.859).结论 不同病原菌菌属在血培养仪中报警时间存在差异,依据该特点,结合报阳曲线或涂片染色,可初步推断血流感染病原菌菌属,为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初步依据.

    作者:王燕;钱跃先;周光莉;陈俊;侯祺敏;吴世木;刘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脏病5期(CKD5)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30例CKD5维持性透析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三组,第1组:单纯高通量透析(HPD)组10例,每周单纯行高通量透析3次;第2组: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 (HPD+HP)组10例,每周高通量透析2次,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1次;第3组: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PD+HDF)组10例,每周高通量透析 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开始入组前各组病人均行为期8周低通量血液透析,每周3次(洗脱期),治疗12周后再对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每一位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结果 HPD组、HPD+HP组及HPD+HDF组三个组治疗12周后血压、血iPTH、血 β2-MG 浓度都出现大幅度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及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三种治疗手段对慢性肾脏病5期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都有很好的帮助,降压作用明显,并能对体内蓄积过多的血iPTH 、血 β2-MG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作者:谭军华;王洁;尹良红;陈红;黄鹏;蒙陈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水平的情况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取80例肺炎患者,其中40例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为A组,40例非重症肺炎患者为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评价重症肺炎患者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score)、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同时对患者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与LPO、SOD、GSH-Px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LPO显著高于B组,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P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s=0.866,P<0.001),SOD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620,P<0.001),GSH-Px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734,P<0.001);患者LPO水平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s=0.641,P<0.001),SOD水平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rs=-0.613,P<0.001),GSH-Px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rs=-0.727,P<0.001).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过氧化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肺炎患者,且血清过氧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作者:黄志卫;陆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时间分段法抽取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全麻手术预防压疮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施予不同的分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疮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及减轻压疮程度.

    作者:黄利香;韦絮;卢慧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的C-IAP-1和Caspase-3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C-IAP-1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瑞舒伐他汀在脑出血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20只),脑出血组(B组,20只),瑞舒伐他汀干预组(C组,20只).每组分成6 h、24 h、72 h、5 d四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使用5只大鼠进行造模并实验.采用自体凝固动脉血注入脑组织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脑出血术后4个时间点血肿脑组织C-IAP-1及Caspase-3表达状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显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相比,C-IAP-1及Caspase-3表达降低,除第6小时外,其余时间点之间脑出血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相比,C-IAP-1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提高C-IAP-1的水平,抑制Caspase-3的水平,提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由细胞凋亡影响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对神经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祝杰;李廷阳;陆明雄;莫胜勇;冯佳佳;陆钦晨;陆万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低颅压综合征一例报告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指侧卧位时腰椎穿刺脑脊液(CSF)压力<60 mmH2O,以体位性头痛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头痛可波及头部并向肩、项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及周围神经麻痹症状[1].近年来SIH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统计其发病率为5/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以中年妇女易发病.现将我院1例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梁柳丹;蒙兰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