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蒋建文;唐娜萍;陈勇;梁辉;李菊梅

关键词:伽玛刀, 肺癌脑转移瘤, 全脑放疗
摘要:目的 探讨头部γ-刀对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92例,其中单发24例,多发68例,共186个病灶.对28例多发、分散的病灶及7例较大的病灶进行了两次γ-刀治疗.38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了γ-刀术前或术后的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完全缓解42个(22.6%),部分缓解119个(64 %),无变化18个(9.7%),进展7个(3.8%).γ-刀治疗后3、6、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2.4%、73.9%、41.3%.结论 头部γ-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肿瘤局部控制率高,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对多发且分散的病灶可行两次γ-刀治疗,对较大的病灶行分次治疗,可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因其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泌尿外科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常用术式[1].TURP术后仍有8%~13%[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造成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生活及生理痛苦.为预防和减少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我科对TURP术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凤荣;李凤英;成丽;孙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孕妇生产后(特别是剖宫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造成产妇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诱发医疗纠纷.笔者就某院产科病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院感防控措施,以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资料与方法1.对象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月产科住院分娩病历共2863份.患者年龄大42.6岁,小17.4岁,平均23.2岁.顺产1789例,剖宫产1074例.第一胎分娩1951例,第二胎分娩912例.

    作者:杨迎春;韦双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观察组56例采取克拉霉素+铋剂+奥美拉唑+甲硝唑的四联疗法.治疗四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四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疗效比传统三联疗法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青;李研;岑杨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医疗仪器设备出厂时随机携带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在购置、采购合同、安装调式、验收记录、运行、维修、安全检测以及报废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参考及保存使用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载体的材料,也是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的主要参考依据.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引进了大批高、精、尖的先进设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作者:黄桂敏;陈露萍;刘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四排螺旋CT及MRI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隐匿性骨折(occult fracture)随骨科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此类骨折是指X线平片检查为阴性,但实际有骨折存在的骨创伤类型[1].临床早期若可明确诊断,积极行骨折固定、开展针对性治疗、减少运动量,可避免不良后果,为患者康复创造条件[2].

    作者:周庆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尚德敬业精诚济世”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价值中的作用探析

    医疗卫生系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因此作为一名事关群众生命安全的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在亘古至今都显得尤为重要,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体现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整体素质.随着全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中,国家和社会要求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师对患者、医院和社会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科室由于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医师对自己的使命产生迷茫,不能顺利解决医者、患者、社会三者的利益.

    作者:王东栋;农乐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对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作用.方法 将26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3例.对照组按产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于产后6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产后1周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和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1周乳房肿胀发生率为2.26%,对照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89.47%,对照组为8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房按摩干预可预防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血清抑制素A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先兆流产孕妇子宫螺旋动脉(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孕60~7+6周及孕80~9+6周孕妇各90例,分为正常早孕组(A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B组)、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C组)各30例,应用CDFI检测各组的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阶段孕周孕妇C组与同阶段的A组、B组比较,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I有明显增高,PSV、EDV、抑制素A明显降低(P<0.01);先兆流产患者USA血流参数、血清抑制素A与不良结局有一定相关性;RI结合血清抑制素A预测妊娠结局比单一使用其一的灵敏度及诊断指数要高.结论 应用CDFI测定USA血流参数及血清抑制素A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燕;刘江泽;胡小韦;殷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

    预激指的是一种房室传导异常的情况,冲动提早导致心室兴奋,引起心室肌提前激动,此种现象被称为预激综合征(WPW),常合并有心动过速等症状,属于较为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临床上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来辨明.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笔者就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与环境、微生物、遗传、内分泌、体质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的全身性广泛性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有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血管翳可侵袭关节软骨及骨组织,造成关节结构破坏,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硬和畸形以及功能丧失,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治疗原则包括:①控制关节炎症,减轻病人痛苦;②控制疾病发展,阻止关节破坏;③促进关节修复,改善关节功能.现就RA的诊断及中西药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春荣;周世友;何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BGP,BMP-2,TGF-β1,VEGF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117例(133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68髋),口服院内制剂鹿角壮骨胶囊治疗,对照组57例(65髋),采用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两组服药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3粒,每日总剂量450mg,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BGP、BMP-2、TGF-β1、VEGF含量水平及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的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GP、BMP-2、VEGF含量水平及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鹿角壮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促进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合成及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改善骨密度有关.

    作者:陆耀宇;胡建山;李溥;李文忠;覃家永;胡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用于未生育妇女早孕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未生育妇女要求门诊无痛人流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静脉注射异丙酚之前宫颈放置宫术宁胶棒,对照组仅静脉注射异丙酚,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术宁胶棒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未生育妇女能够促进宫颈松弛,镇痛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缩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作者:陆袖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桂西地区少数民族疟疾感染人群红细胞CD35分子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相关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桂西地区少数民族人群曾经感染或者正在感染疟疾的587例患者(疟疾易感组)和560例健康成年人(非易感组)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的表达水平,以探讨疟疾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疟疾易感组红细胞CD35平均荧光强度为(60.81±29.73),明显低于非易感组的(67.93±25.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935,P=0.000).结论 桂西地区少数民族疟疾易感人群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与疟疾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为疟疾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文成;农乐根;韦叶生;韦莹慧;王俊利;黄衍强;黄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2例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15例(68.18%)为单纯小腿肌肉内静脉丛血栓,7例(31.82%)为肌间静脉丛血栓合并胫腓静脉血栓,未发现单独胫前静脉血栓.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诊断符合率达100%,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舒静;詹正民;郭佳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监测体液免疫功能的意义

    目的 探讨体液免疫功能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粤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重症黄疸足月患儿5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结果分为胆红素脑病组(观察组)与非胆红素脑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的水平.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gG、补体C3、补体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IgM升高的重度黄疸新生儿更易患胆红素脑病,临床上要注意监测重度黄疸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

    作者:邱建武;肖小兵;刘绍华;刁诗光;冯奔红;刘晓燕;马占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0月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产妇入院后即开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为(3.47±1.26)天、住院费用为(2290.4±500.3)元、患者满意度为(99.84±1.35)%,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75±3.14)天、(2578.2±447.1)元、(92.2±4.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工作模式,在产妇分娩中体现出极大优势,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在妇产科其他疾病中推广应用.

    作者:常璐;黄连欣;冯玉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100例临床处理分析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PPROM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100例中经阴道分娩70例,剖宫产30例.产后出血150~400ml,平均(268.7±33.1)ml.孕28~33+6周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则明显低于孕34~36+6周(P<0.01).结论 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有关,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应根据孕周选择个性化的处理方式,正确处理胎膜早破、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适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结束妊娠,以降低母儿病死率.

    作者:李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对照(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s-CR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

    作者:洪雁;方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9例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探究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39例毛南族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对患者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进行常规的造影检查.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未达到定义病变血管的3例(7.7%),发现动脉瘤2例(5.1%),动脉夹层2例(5.1%),脑异常血管网1例(2.6%),血管狭窄或闭塞31例(79.5%).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DSA能够对整个脑动脉网络中的每处动脉病变包括无症状的动脉病变都能有准确地了解,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潘鹏克;杨正广;蒙仁玖;韦仕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β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1次/d静滴;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14天为1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SE、S-100β的水平,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第3、7天的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天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4.86%,对照组为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SE、S-100β水平,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麦晖;周海红;陈军;赵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