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刘国权;王四安;梁昌华

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流行病学, 预后, 基层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7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一定季节性,冬季高发.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51.35%(1785/3476)患者出现明显后遗症,4.37%(152/3476)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开设卒中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规范救治脑梗死可能是解决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16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p16和HPV检测在评估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对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试验系统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及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比较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PV-DNA负荷量和p16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p16表达率为36.67%(11/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为100%(40/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C2检测阳性率为63.33%(19/30),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为97.5%(39/4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的强阳性染色和全层染色支持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对于宫颈高度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好HPV与p16联合应用,以提高其病理诊断准确性.

    作者:缪卫娟;万美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二病区965名出院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率(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AUD均<40 DDD;标本送检率均>30.0%,DDDs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进口)、头孢呋辛酯片、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论 某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卫生部要求;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规范.

    作者:何小群;刘承统;黄建敏;凌霄雁;冯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高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适应证、肺功能保护、围手术期处理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10年间在心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98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病理结果、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手术方法:肺叶切除78例,全肺叶切除10例,肺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楔形肺叶切除3例,剖胸探查3例.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45例,腺癌35例,腺鳞癌9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3例.TNM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30例,Ⅱa期17例,Ⅱb期23例,Ⅲa期13例.术后生存率:1年生存率为90.8%,3年生存率为51.02%、5年生存率为30.8%.并发症发生率为20.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6%.结论 高龄患者(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性与转移均较缓慢,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前提下,辅以适宜的综合治疗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作者:梁运宁;吕凯;宁宁;韩胜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 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作者:舒伟强;赵攀;吕圣秀;李春华;何颖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种甲状腺疾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果升高在甲亢、原发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三种甲状腺疾病中的差异和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9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并分析.结果 甲亢、原发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三组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但甲亢、原发甲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氏甲状腺炎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种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甲亢、原发甲减患者,但它们的抗体水平并无严格的界限,还需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以鉴别这三种甲状腺疾病.

    作者:徐学卓;李卫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0.2 μg/kg)实验组(S1组)、中剂量(0.6 μg/kg)实验组(S2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S1组和S2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应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 min(T1)、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时(T2)、用药后30 min(T3)、用药后60 min(T4)、术毕(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警觉(OAA/S)评分变化.记录呼吸抑制发生率、置入输尿管导管时肢动反应发生率、寒战发生率、手术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率、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结果 OAA/S镇静评分显示S1组和S2组的镇静效果均显著好于D组(P<0.01),但S1组和S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和MAP的组间比较,S1组和S2组下降,且S2组的下降较S1组更明显(P<0.01),D组上升,S1组和S2组与D组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回忆率均明显高于S1组和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2 μg/kg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好,对术中生命体征影响小,临床应用效果优于0.6 μg/kg的中剂量.

    作者:葛凤敏;何海燕;刘新;姚业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门诊梅毒病人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在门诊治疗的梅毒病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的风险.方法选择70例在门诊治疗的梅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门诊规范治疗,实验组35例在规范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规律用药、遵医行为、避孕套使用、生活规律、动员性伴侣检查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门诊梅毒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兰娇;胡晖;陈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44例)、B级(48例)、C级(28例)三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三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胰高血糖素(GLU)]的变化.结果 门静脉内径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B→C递增,C级的ET-1、NO及GLU含量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指标的含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门静脉系统血流状态可能在一定阶段受到某种稳定机制的调节,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障碍的加重,这种稳定机制终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也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王振常;黄晶晶;黄瑞华;吕建林;潘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症EV71感染患儿脑电双频指数与镇静评分的关联研究

    目的 通过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比较,评估重症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患儿使用Ramsay评分作为临床镇静评估工具的有效性.方法 将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不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EV71感染患儿30例纳入研究,Ramsay评分由护士评定,每4小时1次,连续评定6次.而BIS值由PICU医生记录,相互之间不知情.结果 30个重症EV71感染患儿共收集180个成对的Ramsay/BIS值.Ramsay评分与BIS值直线回归系数r=0.773(P<0.01).结论 重症EV71感染患儿的Ramsay评分与BIS值相关良好.重症EV71感染无机械通气的患儿,Ramsay评分是一种有效的监测镇静深度的工具.

    作者:农凤秋;桂见军;陈建江;赖江明;伍伟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亿活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6例疗效分析

    小儿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消化道系统的疾病,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流行性强、群发性的特点,可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 年6月对收治的56例小儿慢性腹泻患者采用亿活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桂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惠州地区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流行病学变化特征

    目的 调查近20年惠州地区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的临床特点及变化特征,为预防和诊治OJ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2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博罗人民医院经确诊的OJ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前后10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20年来二家医院共收治OJ患者2088例,高发年龄为40~80岁.其中单个阻塞因素1899例(胆管结石1546例,肿瘤265例,其它88例),≥2个阻塞因素189例.农村患病人数略高于城镇患病人数,比例为1.9∶1,但前后10年户口比例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排位前二位是胆管结石、肿瘤.后10年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胆管肿瘤分别在胆管结石、肿瘤中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前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OJ患者、肝外胆管患者,后10年较前10年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近20年惠州地区收治的OJ患者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因为胆管结石及胆管肿瘤.胆囊结石患病率上升所致的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增多及胆管肿瘤的上升可能是OJ增加的主要因素.

    作者:钟洪才;罗云藩;李胜新;邓予;胡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周期性麻痹5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亢)系指因为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而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量,组织暴露于过量甲状腺激素条件下发生全身多系统以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表现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并发周期性麻痹的甲亢病例不少,现就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

    作者:庞德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毒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毒蛇咬伤的病例在我区时有发生,此病来势凶猛, 危害性较大,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做好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毒蛇咬伤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葛维珍;罗就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为多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原因包括创伤、使用激素及酒精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常双侧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疾病自然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肢体残疾,影响疗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在ONFH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ONFH病变进展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ONFH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解除关节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关节置换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EB病毒、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淋巴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儿童、青年、中老年人均可发生.目前淋巴瘤是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且淋巴瘤类型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由于PCR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科研技术的广泛运用,研究发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某些类型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的发病与发展有关.现就 EBV 感染相关抗原、EBV相关性淋巴瘤、EBV与MSI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度痔术后排便疼痛对切口愈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痔术后排便疼痛对切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按入选标准选择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在排便前1小时口服盐酸曲马多胶囊,排便后多功能肛肠熏蒸坐浴;B组按常规排便坐浴.观察周期为术后5天内.使用数字化疼痛评分及排便时的血压、脉搏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的时间和切口愈合率.结果 A组排便时间、脉搏、收缩压、疼痛评分、切口愈合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间的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便前口服曲马多胶囊超前镇痛联合多功能肛肠熏蒸坐浴可以改善排便切口疼痛,缩短排便时间,促进切口愈合率.

    作者:杨萌;周兰岛;黎一霖;周晏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CTSI评分、APACHE-Ⅱ评分、CRP、PC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或改善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转手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明显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无中转手术率的增加.

    作者:徐朝晖;姚炳荣;徐爱明;刘春峰;施红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百色市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夫妇的基因分析

    目的 通过揭示百色市地中海贫血筛查双阳夫妇的基因诊断结果,为地贫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转诊至某院地贫产前诊断中心的450对地贫筛查双阳夫妇进行基因分析并计算高危地贫夫妇的比例及产前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检测900条染色体,其中α地贫共检出243个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27.0%;β地贫共检出144个基因突变,频率为16.0%;夫妇基因检测结果:450对夫妇双方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0.0%夫妇为不同类型的基因携带者/患者;43.0%夫妇双方为相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患者,其中高危地贫夫妇占85.6%;仅一方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占26.0%;夫妇双方基因检测正常者占11.0%.有80.1%孕产妇进行产前诊断,其中检出正常胎儿占27.8%、重型/中间型(α地贫、β地贫或α复合β地贫等)地贫胎儿占30.1%.共避免了33例重型/中间型患儿的出生.结论 百色市地贫筛查双阳夫妇中高危地贫夫妇占相当大的比例,开展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基因确诊实验、遗传咨询和高危地贫胎儿的产前诊断是控制重型地贫儿出生的佳途径.

    作者:冯燕妮;潘红飞;黄月艳;李妹燕;林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术前清洁灌肠使用两种不同液体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使用两种不同液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液1000 ml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0 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0 ml中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护士的工作量.结果 两组比较清洁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舒适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士工作量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有开塞露的生理盐水灌肠液不仅能将肠道清洁干净,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方法.

    作者:禤丽萍;赖广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 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 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作者:文伟名;曾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