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丽萍;赖广雲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尽管宣传教育不断普及,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生率仍没有明显降低.近年来,国内外仍继续有大组的病例报道[1].其早期诊断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精确性和安全性,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就本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吴家森;殷海;郑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作者:梁玉美;潘红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二病区965名出院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率(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AUD均<40 DDD;标本送检率均>30.0%,DDDs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进口)、头孢呋辛酯片、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论 某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卫生部要求;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规范.
作者:何小群;刘承统;黄建敏;凌霄雁;冯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人数明显上升.疤痕子宫破裂虽然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而临床医生没有快速识别及恰当处理,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产科医护人员对子宫破裂的识别和处理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两例剖宫产后因再次妊娠子宫完全性破裂获得活婴的病例,并复习文献进行探讨.
作者:梁莲红;甘政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例重度痔择期行PPH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PPH术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提肛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切口出血、创面水肿程度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创面水肿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 (P<0.01);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提肛训练能减轻PPH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水肿的消退,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同时切口大出血的风险性较低,且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黎一霖;杨萌;黄慧娟;杨昌谋;黄彩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依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44例)、B级(48例)、C级(28例)三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三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并计算血流量;观察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胰高血糖素(GLU)]的变化.结果 门静脉内径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比较:C级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B→C递增,C级的ET-1、NO及GLU含量明显高于A级及B级,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指标的含量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门静脉系统血流状态可能在一定阶段受到某种稳定机制的调节,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障碍的加重,这种稳定机制终发生明显改变;同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也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王振常;黄晶晶;黄瑞华;吕建林;潘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 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作者:段律芳;李瑞珍;胡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粘接方式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正畸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28例,根据患者埋伏牙的托槽粘接方法分为京津组和光固化组,京津组采用37%磷酸酸蚀剂和京津牙釉质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光固化组采用3 M公司生产的TransbondTM PLUS MIP耐湿性处理液和TransbondTM PLUS光固化粘接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的直接粘接和脱落后再粘接.记录两组患者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所用时间及加力起始6个月内的脱落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京津组埋伏牙托槽初次粘接时间多于光固化组(P<0.01),而托槽首次脱落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固化粘接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埋伏牙托槽的粘接时间,提高粘接效率.
作者:沈云娟;陈慧霞;秦燕军;许晓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护理工作集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风险性于一体.责任重、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在日益增多的压力面前,很多临床护士出现了心身衰竭综合征[1].她们能否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担负起为全人类提供健康保障的责任,这是管理层所要认真思考的,也是当今护理开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20年,其中涉及护士管理10年,现结合自身实践体会,总结分析现阶段护士面临的压力,思考缓解压力的几点不成熟对策,以期对新时期护士的心理健康改善有所帮助.
作者:张冬梅;张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8),两组均予低蛋白、低磷饮食和其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电解质、内生肌酐清除率、甲状旁腺素(PTH),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肾功能、电解质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尿素氮、肌酐、钙、磷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和hs-CRP、IL-6、TNF-α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康注射液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又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何萍;王维平;韩年华;熊长青;朱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小儿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消化道系统的疾病,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流行性强、群发性的特点,可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笔者于2010年8月至2011 年6月对收治的56例小儿慢性腹泻患者采用亿活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桂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 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作者:舒伟强;赵攀;吕圣秀;李春华;何颖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对比剂逆流的X线征象,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5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时有对比剂逆流征象病例,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病史、诊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6例有逆流征象的患者,静脉逆流14例,间质-淋巴逆流24例,混合性逆流18例.病因以炎性病变多见(47例).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逆流征象的出现,对于子宫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容毅霜;兰凤婉;姚铁祥;李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亢)系指因为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而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量,组织暴露于过量甲状腺激素条件下发生全身多系统以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表现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上并发周期性麻痹的甲亢病例不少,现就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病例进行分析及探讨.
作者:庞德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0T高场磁共振乳腺扫描方法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乳腺结构和病灶的性质判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GE 公司Disconvery MR750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57例病人行常规轴位VIBRANTT1和T2FSE-IDEAL ASSET、矢状位T2FSE压脂及轴位DWI(b值=1000 s/mm2)扫描,其中30例平扫后行VIBRANT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原始图像均自动传到GE自带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查出乳腺囊性增生22例,乳腺腺瘤10例,乳腺癌11例,乳腺脓肿1例,隆乳术后1例,正常12例.结论 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切层是乳腺扫描成功的要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是清楚显示病灶的关键.
作者:谢锦兰;陈伟华;车锦连;覃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儿童、青年、中老年人均可发生.目前淋巴瘤是我国发病率增长速度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且淋巴瘤类型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由于PCR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科研技术的广泛运用,研究发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某些类型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的发病与发展有关.现就 EBV 感染相关抗原、EBV相关性淋巴瘤、EBV与MSI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使用两种不同液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液1000 ml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开塞露40 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0 ml中清洁灌肠.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护士的工作量.结果 两组比较清洁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舒适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护士工作量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有开塞露的生理盐水灌肠液不仅能将肠道清洁干净,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方法.
作者:禤丽萍;赖广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依折麦布组和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组(联用组)进行治疗12周.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与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结果 三种调脂方案均能使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得到提升.联用组与其余两组TC、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
作者:刘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为多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原因包括创伤、使用激素及酒精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常双侧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疾病自然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肢体残疾,影响疗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在ONFH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ONFH病变进展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ONFH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解除关节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关节置换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卡托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或逆转心脏重塑,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作者:王杨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