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脑膜炎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舒伟强;赵攀;吕圣秀;李春华;何颖竹

关键词:结核, 脑膜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 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 是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为多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共同结果,常见原因包括创伤、使用激素及酒精等,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常双侧发病,发病率在80%左右,疾病自然进展快,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肢体残疾,影响疗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在ONFH病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是防止ONFH病变进展有效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早期ONFH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解除关节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关节置换有重大意义.笔者就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脑电图检查存在安全隐患及影响因素的防范概况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研究脑科学的重要工具,它是评价脑功能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EEG的仪器和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目前E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1]、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2]、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等.

    作者:班亮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自拟中经2号方治疗中风急性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自拟中经2号方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基础治疗及功能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中经2号方.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HAMD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康复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HAMD评分、QOL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提高,中风病候量化积分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其中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经2号方治疗中风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作者:廖美容;周义杰;苏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7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一定季节性,冬季高发.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51.35%(1785/3476)患者出现明显后遗症,4.37%(152/3476)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开设卒中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规范救治脑梗死可能是解决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刘国权;王四安;梁昌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BI-RADS分类的研究

    目的 探讨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其BI-RADS分类特征.方法 20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经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出BRCA1基因突变的17例患者为实验组,余183例无BRCA1突变者为对照组.分析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其BI-RADS分类特征.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钙化、肿块内血流以及弹性评分等超声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9.4%(5/17)形态为椭圆形;58.8%(10/17)肿块边缘为小分叶或毛刺;29.4%(5/17)肿块后方回声衰减;41.2%(7/17)肿块内部出现微钙化;52.9%(9/17)肿块内部血流达Ⅱ~Ⅲ级;82.4%(14/17)肿块UE评分为4~5分.BRCA1突变乳腺癌的BI-RADS分类明显低于无BRCA1突变者(u=2.1966,P=0.0280).结论 BRCA1突变相关乳腺癌在形态上趋于良性乳腺肿块表现,其BI-RADS分类易被低判,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减少漏诊.

    作者:刘军杰;陈圆圆;李智贤;曾健;张海添;廖新红;丁雪明;罗丹;王斯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14例临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可引起患儿突然死亡.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中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占60%~70%[1],男多于女.典型病例往往收治耳鼻喉科,临床不典型病例以呼吸道感染收治儿科,误诊率高,据统计误诊率高达20%[2].现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14例患儿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简荣林;刘家荣;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依折麦布组和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组(联用组)进行治疗12周.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与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的变化.结果 三种调脂方案均能使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但降低程度不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得到提升.联用组与其余两组TC、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

    作者:刘龙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患者置入胃管技巧的探讨

    神经外科重症颅脑疾病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给药、营养支持、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昏迷患者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给插管带来困难[1].吞咽功能障碍者,不能作吞咽动作配合,部分患者进行过气管插管,喉头水肿易使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反折在口咽部;同时舌根后坠或气管切开处套管的机械性压迫,易致插管失败.因此掌握胃管插入技巧,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临床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临床置入胃管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典清;顾梅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卡托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抑制或逆转心脏重塑,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预后良好.

    作者:王杨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 (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和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宫口开大至3 cm时行L3~4腰椎穿刺,F组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20 μg,SF组注射舒芬太尼5 μg,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 cm,接PCEA泵.硬膜外腔PCEA泵混合液配方F组:0.1%盐酸罗哌卡因100 ml + 芬太尼200 μg,SF组:0.1%盐酸罗哌卡因100 ml + 舒芬太尼20 μg.观察镇痛效果、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F组(1.4±0.1)分小于F组(2.2±0.1)分,P=0.000,其中60 min时镇痛效果好;SF组首次给药时间(110.0±15.5)min长于F组(87.9±14.2) min,P=0.000.两组SS评分、产后出血、产程、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构成和镇痛效果患者问卷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与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的优点,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春凤;邓金兰;沈丽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完全性子宫破裂获活婴二例报告

    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人数明显上升.疤痕子宫破裂虽然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而临床医生没有快速识别及恰当处理,将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产科医护人员对子宫破裂的识别和处理应引起重视.本文报告两例剖宫产后因再次妊娠子宫完全性破裂获得活婴的病例,并复习文献进行探讨.

    作者:梁莲红;甘政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

    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越来越高,但早产儿常因宫内营养贮备不足,出生后并发症多,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能力低、吸吮吞咽不协调等原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进一步落后,出院时累积营养不足及出院后生长迟缓,即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作者:梁玉美;潘红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无明显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无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74例患者,根据是否同意血透分为积极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n=42)和一般选择性血液透析组(观察组,n=32),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相对较好,生存率高,住院率低,心血管并发症低,残余肾功能下降慢.结论 对无明显症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血生化指标,至出现尿毒症症状及体征时再进行血透治疗,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率、延缓残余肾功能丢失,且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唐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 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 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作者:文伟名;曾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儿童回春颗粒佐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回春颗粒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予儿童回春颗粒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临床疗效确切,顺应性及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芳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12月神经内科二病区965名出院患者的基本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用药频率(DDDs)和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1~12月AUD均<40 DDD;标本送检率均>30.0%,DDDs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进口)、头孢呋辛酯片、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论 某院神经内科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主导地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卫生部要求;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发展,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越来越规范.

    作者:何小群;刘承统;黄建敏;凌霄雁;冯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比剂逆流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对比剂逆流的X线征象,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56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时有对比剂逆流征象病例,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病史、诊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6例有逆流征象的患者,静脉逆流14例,间质-淋巴逆流24例,混合性逆流18例.病因以炎性病变多见(47例).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时,逆流征象的出现,对于子宫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容毅霜;兰凤婉;姚铁祥;李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加压包扎在四肢植皮术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加压包扎法在四肢植皮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因四肢损伤行植皮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应用VSD敷料结合半透膜覆盖固定皮片组(A组,52例)和应用传统加压包扎方法固定皮片组(B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天摘除敷料,从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感染率、皮下积血发生率、术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移植皮片成活率A组(96.7±4.6)%、B组(92.5±6.7)%;创面感染:A组4例(7.69%)、B组19例(31.66%);皮下积血:A组0例、B组8例(13.33%);创面愈合时间A组(11.2±1.9)d、B组(12.7±2.9)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应用传统打包加压包扎方法相比,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移植皮片成活率高,创面感染率、皮下积血发生率低,创面愈合快.结论 在四肢植皮手术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固定皮瓣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打包加压包扎法的疗效.

    作者:韦财;罗汉超;卢建斌;黄培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先后出现326例次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92例次(28.2%),房性期前收缩75例次(23.0%),窦性心动过速62例次(19.0%),心房颤动57例次(17.5%),阵发性室上速28例次(8.6%),窦性心动过缓12例次(3.7%);>65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50~65岁组和<50岁组(P均<0.001);原有心脏病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原无心脏病变者(P<0.001);低血钾和心电图有ST-T改变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P均<0.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治疗原有心脏病变和改善心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贫血,选用个体化的透析液和个性化的透析技术,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作者:莫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AH-plus糊剂充填根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AH-plus糊剂用于患有牙髓炎的下颌第一磨牙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 随机收集2012年9月1日前在口腔科进行牙髓炎根管治疗后超过3年并在规定时间按时复查的患者共230颗患牙,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115颗患牙,使用AH-plus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115颗患牙,使用ZOE糊剂充填根管.追踪或随访两组患者每次定期复诊的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结果,以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患牙根管充填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根管充填术后1年和2年复查的患牙根管充填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根管充填术后3年复查,其患牙牙根管充填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AH-plus糊剂根管充填的远期效果优于传统的ZOE糊剂.

    作者:朱仕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