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李继红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胆结石手术患者6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分组依据手术方法不同为基准.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前者优于后者,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生活质量也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张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与山莨菪碱、甲硝唑治疗慢性肠炎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病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患者数量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联合山莨菪碱肌内注射,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口服甲硝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以及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分别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而观察组为95.56%,相关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用药6个月后复发率对比发现,观察组为6.67%,而对照组为26.67%,相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慢性肠炎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甲硝唑片与山莨菪碱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者用药6个月后病情复发率.
作者:刘建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讨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情况的临床效果和优化策略.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前来参与治疗的100名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胃动力障碍发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并对相关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优化.结果:在100名急危重症患者中有48名患者伴有胃动力障碍情形出现,在经过相关医疗手段的治疗后,37名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影响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患者自身体质及治疗不当引发其他疾病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此提升神经内科危重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保障我国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作者: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构建内科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内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采用人性化和循证护理学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有效性.
作者:李继红;魏长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肠内加肠外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64例神经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EN)组)、观察组(肠内营养(EN)+早期肠外营养(PN)组).对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和营养支持1 w后的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内营养(EN)组在入院1 w后血清蛋白水平与入院前相比较都有所降低,其中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降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入院1w后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入院时相比较都有升高情况,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上比EN组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早期PN组在接受治疗后TLC明显升高,较EN组有明显提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时间内(1w)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会导致血清蛋白下降、营养不良.肠内肠外联合营养能对神经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郭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均39例.常规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研究组给予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优(94.87%VS 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廖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3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行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行针灸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玉东;张凤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互补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TP、HIV、HCV、HBsAg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对其ALT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要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乙肝病毒HIV RNA、HCV RNA、DNA进行六人份三项目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合格标本有80份,不合格标本20份.其中有1份标本为TP抗体不合格,1份为ALT不合格,所有标本中除去TP抗体、ALT不合格之外,其它标本中,有10例血清学检测有反应性,核酸检测无反应性,3例血清学为无反应性,核酸检测为有反应性,5例为血清学和核酸检测同时为有反应性.ELISA联合核酸检测单试剂阳性1例,双试剂阴性3例.结论:核酸检测能够将输血疾病传播率有效降低,但是也有可能漏检,不能够对血清血检测进行完全替代,为了将检测准确率提高,要联合应用以上两种方式.
作者:李群娟;李国华;王瑞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析肥胖率、肺功能和BMI与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肥胖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BMI超标患儿哮喘症状比体重正常患儿严重,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低,BMI超标患儿肺功能下降程度也比体重正常患儿高.结论:体重指数和儿童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孙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衰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产生一定的障碍,进而导致血液流通性较低,淤积在静脉血管内,终引发的一系列障碍疾病群[1].呋塞米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机能障碍或血管障碍所引起的周围性水肿[2].本次研究中就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作者:孙学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础上,所有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性方法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方法控制血糖.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降低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使用胰岛素效果更佳,降低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孙晋山;狄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乳癖散结胶囊与他莫昔芬片用于乳腺增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乳癖散结胶囊组(30例),均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一组为他莫昔芬片组(30例),均给予他莫昔芬片治疗;对两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乳癖散结胶囊组中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7%;他莫昔芬片组中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0%;比较而言乳癖散结胶囊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乳癖散结胶囊组中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6.7%;他莫昔芬片组中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23.3%;比较而言乳癖散结胶囊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比他莫昔芬片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脉络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不同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0例,采用椎间孔注射脉络宁的方法.结果:治愈70%,显效25%.无效5%,总有效率95%.结论:脉络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毕留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疮套扎吻合器(连发式痔疮套扎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痔核切除术,研究组给予连发式痔疮套扎器(RPH)手术,观察两组总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参照组(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RPH手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出,对肛周组织损伤性小,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永升;李雪辉;陈科;方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法分成两个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35例),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康复组,35例),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康复组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是96.7%,相较于常规组的77.1%明显较高,且护理后康复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洪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0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差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4.50%)高于对照组的(82.57%);实验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95.41%)高于对照组患者(83.18%);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83%)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4.59%)也低于对照组的(11.21%)、(12.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差错率,大程度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价值显著.
作者:袁晓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次针对踝关节周围神经CT多平面重建的影像表现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正常成年人踝关节CT图像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30例,并且在Philips EBW工作站上对踝关节周围神经进行多平面重建,取其大显示层面,对其的影像学表现和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中,显示胫神经踝管段、足底内侧神经主干及足底内、外侧神经起始部分叉的有30例,显示足底外侧神经主干的有28例,显示跟内侧神经的有26例,显示腓深神经踝关节段的有五例.结论:通过CT多平面重建,能够对踝关节周围主要神经走行起止点、方向、形态、粗细、张力及毗邻关系进行显示,在神经损伤及相关病变当中,对影像学诊断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广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总结MRI成像技术在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中应用.方法:抽取我院内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来院后接受T1-VIBE和T2SPC两种序列的核磁共振扫描方法检查三叉神经,分析MRI成像提示的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患者临床表现间联系,总结MRI成像技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统计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症状与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情况间的关联,90例患者有痛感侧MRI提示血管压迫或者接触93.33%,MRI提示未发生血管压迫或者未发生接触6.67%,而无痛感侧MRI提示血管压迫或者接触5.56%,MRI提示未发生血管压迫或者未发生接触94.44%,两侧相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采用MRI成像可以显示血管压迫和接触程度,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姜金萍;檀丽媛;魏加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五官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五官科住院的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将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中对治疗及护理十分满意的患者人数为23例(92.00%),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89±1.96)d;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对治疗及护理十分满意的患者人数为16例(64.00%),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98±3.05)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两项指标上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效果明显高于的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艺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多索茶碱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对患者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9.7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多索茶碱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2期